第五节 粮油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8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粮油贸易
分类号: F724.72
页数: 3
页码: 422-42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邵阳县粮油贸易包括国家收购、国家销售、粮油自由购销、储备、调运情况。
关键词: 粮油 贸易 邵阳县

内容

国家收购 1978—1984年,县内粮食收购仍实行国家统购政策。期间,国家征粮购粮方式有征粮、统购、超购、议购等4种形式。征粮即按额定的农业税征收粮食,又称公粮。统购粮是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规定农民每年应向国家交售的粮食。超购即国家对完成征购任务后仍有余粮的农村社队实行超产超购超价,又称三超粮,亦为国家硬性规定的购粮指标。议购是国家粮食部门用高于三超粮低于自由市场的价格收购粮食,称议价粮。公粮、统购粮、超购粮和议价粮均在每年秋后由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由生产队)向粮食部门交纳,结算后扣除农业税,将余款付给农民。1971—1978年,邵阳地区粮食主管部门核定邵阳县的征购粮指标为3.4万吨(以稻谷折算,本目下同),但年均实际征购2.64万吨,统购粮价为1965年以来固定的每百公斤稻谷19元,超购粮价在统购粮价的基础上加价30%,议购粮价为每百公斤稻谷40元。1979年,邵阳地区额定邵阳县每年征购粮指标为3.02万吨、县内附加0.03万吨,合计3.05万吨。是年始,统购粮价格提高为每百公斤稻谷23.1元,超购粮在统购粮基础上的超价比例提高至50%。1980年,全县粮食部门实际购粮3.34万吨。1981年,县内征购粮指标经湖南省粮食主管部门调减为2.95万吨,其调减部分转为超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县粮食连年增产,粮食部门连年超购,1983年,全县超购粮食达4.15万吨。同年始,议购粮价随行就市。1978—1984年,县内累计征购粮食26.32万吨,年均3.76万吨,其中1984年全县购粮6.15万吨。1985年,实行33年的粮食统购政策被取消,国家收购粮食实行合同定购,粮价为每百公斤稻谷31.18元,并规定公粮可征代金。当年全县因旱灾减产,粮食部门收购粮食3.92万吨,比上年减少2.23万吨。1986年粮食收购量再度上升,当年全县额定合同定购粮指标为4.52万吨,实际收购4.92万吨。1985—1992年,县粮食部门以合同定购方式收购粮食34.99万吨,年均4.93万吨。1993年,县内粮食部门随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对粮食实行经济合同收购。是年县粮食部门以经济合同收购方式收购粮食3.72万吨。1994年始,国家粮食部门又对粮食收购实行具一定约束力的国家定购制,粮价定为每百公斤稻谷53元,1996年再度提为每百公斤稻谷72元。1994—1997年,县粮食局系统以国家定购方式收购粮食17.44万吨,年均4.38万吨。1998年始,县内粮食部门对粮食实行放开收购和政府保护价收购相结合的方式敞开收购,即对早籼稻按市场价放开收购,中籼稻和晚籼稻按保护价收购。时个体粮贩进入粮食购销市场,粮食部门收购量减少。1998—2002年,县粮食部门共收购粮食11.59万吨,年均2.8万吨,其中按市场价收购早籼稻2.32万吨,按保护价收购中籼稻和晚籼稻9.27万吨。1978—2002年,县内粮食部门共收购粮食94.06万吨,占同期全县粮食总产量11.27%。另1978—1992年,县粮食部门共统购食油2.22万吨。1993年起取消油脂统购。1993—2002年,县粮食部门按市场价收购食油1905吨。
  国家销售 1978—1993年,国家仍实行粮油统销,购销同价,销售类型有非农业人口定量口粮、农村统销粮和返销粮、副食业和餐饮业原料用粮、国家事业用粮(为县内武警、消防人员、入伍新兵、在押犯人的口粮及县级民兵集训用粮)、国有和集体养殖企业饲料用粮、农村定销粮(即对属于农村户口的民办教师、农村医务人员、信用社职工、公社广播员、兽医、菜农、部分经济专业队人员按定量供应口粮)、参加县内大型工程建设的民工补助粮、对向国家交售生猪等农副产品按指标供应的奖售粮、水淹区农民口粮和退耕还林补助粮等。期间,县内粮食部门累计销售粮食38.1万吨(除奖售粮外,其余以大米折算),年均2.83万吨。其中销售农村统销粮、返销粮、民工补助粮、奖售粮、退耕还林补助粮、水淹区农民口粮、国家事业用粮共15.22万吨,销售城镇非农业人口定量口粮22.79万吨。
  1993年9月,取消长达41年的国家商品粮供应指标和粮票,县内粮食部门敞开销售,价格随行就市,上述诸供粮方式除水淹区农民口粮外,其余均自然消失。1994—2002年,县内粮食部门按市场价向县内市场销售粮食26.43万吨,向县外市场销售粮食7.42万吨。另,1978—2002年,县内粮食部门累计销售食油0.94万吨,占同期食油收购量的39.01%。
  粮油自由购销 粮食统购统销后,县内不允许粮油自由购销,极少量的农村粮油私下交易亦被作为黑市交易予以打击。20世纪60年代初始,允许在市场销售和购买高价粮油,部分集镇的集贸市场曾设立粮油交易所作为民间调剂粮油余缺的交易场所(交易量无统计数据,下同)。20世纪90年代粮油价格放开后,县内个体专业粮油商贩及个体粮油商店增多,2002年,县内有各类私营粮油经营店187家。
  储备 1978年,全县农村生产队共有集体储备粮6550吨(以稻谷折算,下同),其中,送国家仓库代储2220吨,农村生产队自储4330吨。时县内有桂竹山县粮食储备库和九公桥省粮食储备库,合计储备能力6000吨。1981年冬,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集体储备粮被分给农户。1998年,撤销九公桥粮食储备库的省粮食储备指标,桂竹山粮食储备库储备能力增至5000吨。1978—2002年,桂竹山粮食储备库储粮2140吨。同年,动工兴建湖南邵阳白仓国家粮食储备库,设计仓容4万吨。
  调运 1978—1993年,县内粮食部门共外调粮食27.2万吨,占同期收购量的36.61%。1994—2002年,县内粮食部门外销粮食7.42万吨,占同期收购量的7.7%。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