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分类号: TS06
页数: 5
页码: 415-41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前,邵阳县内日用工业品货源匮乏,价格固定,布匹须凭布票供应(每人每年发放布票12~14.5市尺),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肥皂、电视机等亦为紧俏商品,部分年份亦需凭票或购物券供应。1978年,县内日用工业品销售总额1.27亿元。20世纪80年代后,日用工业品货源渐次充足,凭票券购物的历史一去不返。1987年底,流通30余年的布票终于废止。期间,因商品价格放开,市场价格上涨,消费者购物保值心切,1988年,县内先后出现3次对棉布、肥皂、洗衣粉、火柴、汗衫、食盐、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商品的抢购风潮,但很快平息。以后,县内日用工业品购销趋向平稳。2002年,县内日用工业品销售总额6.08亿元。
关键词: 日用 工业品 邵阳县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日用工业品货源匮乏,价格固定,布匹须凭布票供应(每人每年发放布票12~14.5市尺),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肥皂、电视机等亦为紧俏商品,部分年份亦需凭票或购物券供应。1978年,县内日用工业品销售总额1.27亿元。20世纪80年代后,日用工业品货源渐次充足,凭票券购物的历史一去不返。1987年底,流通30余年的布票终于废止。期间,因商品价格放开,市场价格上涨,消费者购物保值心切,1988年,县内先后出现3次对棉布、肥皂、洗衣粉、火柴、汗衫、食盐、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商品的抢购风潮,但很快平息。以后,县内日用工业品购销趋向平稳。2002年,县内日用工业品销售总额6.08亿元。
  县内经营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品种有:
  肥皂 洗衣粉 1978年,县内销售肥皂52.3万条、洗衣粉144.3吨,其中国有商业销售肥皂39万条、洗衣粉130吨。1983年取消肥皂计划限制,当年县内销售肥皂76.02万条。后因洗衣机大量进入居民家庭,洗衣粉销量增加,普通肥皂销量减少,香皂销量增加。1983—1991年,县内年均销售洗衣粉244吨。1993年后,洗衣粉多由个体商业户经营,1993—2002年,县内年均销售洗衣粉约340吨,年均销售肥皂约200万条(以香皂为主)。
  鞋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胶鞋行俏,全塑料鞋次之,布鞋再次之,皮鞋销量甚少。1978年,县内售鞋35.41万双,其中胶鞋20.23万双,全塑料鞋11.94万双,布鞋2.14万双,皮鞋1.11万双。1987年,县内销售胶鞋41.77万双,为县内销售胶鞋最多的年份。后皮鞋销量上升,1992年,县内销售皮鞋9.23万双。20世纪90年代后,旅游运动鞋在县内销势日旺。自此,鞋业经营以私营为主,年销量约480万双。
  化妆品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化妆品销量极少。20世纪90年代后,县内化妆品日渐走俏。1993年,县内化妆品销售额113万元。1996年上升至336.9万元。2002年,仅县百货公司的化妆品销售额就达140.1万元。
  手表 20世纪70年代,手表为县内农村青年追求的三大件之一,供不应求,国产上海牌和东风牌手表须凭证购买。1978年,县内销售手表1829块,1979年增至3976块。1982—1987年,国产手表先后4次调低价格。1985年,县内销售手表2.13万块,为县内销售手表最多的年份。后国有商业手表销量逐年下降。20世纪90年代,电子手表应市。1997年,县百货公司仅销售手表920块。以后手表销售以个体私营商业为主,销量无确切数据。
  缝纫机 20世纪70年代,缝纫机为县内农村青年追求的三大件之一。1978年,县内销售缝纫机1191台。1983年取消票券敞开供应。1985年县内销售缝纫机4804台,为县内销售缝纫机最多的年份。以后县内购买成衣者增多,自制衣服者减少,缝纫机销量逐年回落,2002年,县百货公司停止购销缝纫机。
  棉布 1978年,县内销售棉布428.6万米,为县内销售棉布最多的年份。以后化纤布大量上市,加之县人购买成衣者增多,棉布销量逐年下降。1990—1996年,县内国有商业共销售棉布44.22万米,年均6.32万米。以后,县内很少销售棉布。
  化纤布 化纤布分棉花化纤混纺布、维棉布、人造棉布等品种。1978年,县内销售棉混布45.46万米、化纤布12.36万米。20世纪80年代,为县内化纤布旺销时期。1981—1989年,县内年均销售棉混布110.15万米、化纤布38.69万米。后县内购买成衣者增多,化纤布销量下降。1993—1996年,县内国有商业共销售棉混布和化纤布20.41万米,年均5.1万米。以后,化纤布购销以个体私营商业为主,或由缝衣店从外进货制作成衣销售。
  呢绒 1978年,县内销售呢绒1.11万米。20世纪80年代,县内呢绒畅销。1984年,仅县百货公司批发部就销售呢绒8.06万米。1984—1987年,县内国有商业年均销售呢绒6.01万米。以后销量下降。1991—1996年,县内国有商业年均销售呢绒2080米。以后县内很少销售呢绒。
  绸缎 1978年,县内销售绸缎3.59万米。1983—1988年,县内国有商业年均销售绸缎5.29万米。以后销量下降。1991—1996年,县内国有商业年均销售绸缎4540米。以后县内很少销售绸缎。
  毛巾 1978年,县内销售毛巾22.13万条。1981年,县内国有商店销售毛巾38.4万条,为县内国有商业销售毛巾最多的年份。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县内国有商业毛巾销量下降,毛巾销售逐渐转为个体私营商业为主。时县内农村一家人共用一条毛巾洗澡洗脸的习惯已改为个人专用为主,加之县内办丧事者,多以毛巾回赠亲友,使县内毛巾销量增加,年销量约150~200万条。
  袜 1978年,县内销售纱线袜44.8万双。20世纪80年代,袜子销售以腈纶袜为主,纱线袜销量减少。1989年,县内销售腈纶袜61.42万双。后袜子销售转为个体私营商业为主。
  2002年,县内销售袜子约250万双。
  毛线 1978年,县内销售毛线8230公斤,1991年,县内销售毛线6.05万公斤,为县内销售毛线最多的年份。以后毛线成衣大量上市。毛线销量下降,1996年,县内销售毛线约5300公斤,其中国有商业销售2320公斤,集体和个体私营商店销售2980公斤。2002年,县内销售毛线5750公斤,国有商业销售2130公斤,集体和私营商店销售3620公斤。
  成衣 1978年,县内销售成衣3.14万件。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县内城镇兴起西装热,1985年,仅县百货公司门市部就年销西装1100套。同年12月,塘渡口32家服装摊日销服装300余套。1991年,县内销售成衣24万件,以后国有、集体商业成衣销量下降,成衣销售以个体私营商业为主,总销售量骤增。1997—2002年,县内年销售成衣约70万套,其中国有、集体商店销售3万套,个体私营商店销售67万套。
  床上用品 含棉被、蚊帐、被套、枕套、枕巾、枕头、床垫等。1978年前,县内床上用品主要由县商业局所属商店经营。1987年,县城个体业主陈某在县民政服务大楼开办县内首家床上用品专卖店。2002年,县内有经营床上用品的商店(含兼营)约500家。
  烟花爆竹 20世纪70年代初,县内烟花鞭炮由县供销社日杂公司经营,时仅经营500响、1000响鞭炮及鱼雷炮(俗称大炮)等单一品种,主要从武冈县及隆回县荷香桥进货。1979年,烟花鞭炮市场放开,经营品种亦日趋多样。1999年,烟花鞭炮仍归口县供销社日杂公司专营。同年县供销社将烟花鞭炮经营业务从县日杂公司分离,成立邵阳县烟花爆竹专营公司,经营品种有鞭炮、烟花、礼炮等,货源来自浏阳、隆回、祁东及县内生产厂家。同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成立烟花爆竹专营稽查队。2002年,全县烟花鞭炮销售总额610万元。
  自行车 20世纪70年代,自行车为县内农村青年追求的三大件之一,20世纪70—80年代,凤凰、永久、飞鸽等名牌自行车需凭证购买。1979年,县内销售自行车662辆。1981年自行车销售取消票证后,销量直线上升,当年销售1245辆。1983年销售3390辆。1987年销售3986辆,为县内销售自行车最多的年份。1989年销售3952辆。后县内自行车市场先后出现山地车、变速车、赛车、电动自行车等新型品牌。2001年,又一度出现二座、三座和四座自行车。后随着机动车辆增加,自行车销量急剧下降,且以个体私营商店销售为主。1997年,县百货公司仅销售自行车100辆。以后县内很少销售自行车。
  摩托车 1995年前,县内摩托车用户需到县外商家或生产厂家购买。1995年,县百货公司始销摩托车,当年销售100台,品牌主要为南方摩托,1998年停售。1999年8月,县城个体业主彭建国在白虎街开办飞达摩托车商场,销售国产吉利牌和隆鑫牌摩托,是年销售80台。2002年,县内有摩托车销售店2家,年销售摩托车600台。销售的国内摩托车品牌有吉利、隆鑫、力帆、南方等,进口品牌有豪爵、铃木、新大洲、本田等。
  收音机 20世纪60年代县内始有销售。1981年,县内销售收音机8160台,为销量最多的年份。后电视机增多,收音机销量减少,1995年,县内国有商业仅销售收音机53台。
  录音机 1983年,县内销售录音机333台。1984年销售796台,1989年销售1836台,为销量最高的年份。2002年,县百货公司销售115台。
  电视机 1979年,县内始销黑白电视机59台、彩色电视机2台。牌号有飞跃、金星、凯歌等。1984年后,县内电视机销量剧增,尤以彩色电视机供不应求,市场曾一度脱销。1986年,县内销售电视机2230台。后黑白电视机在城镇饱和,销售市场由城镇转向农村。1992年,县内销售电视机7310台,其中彩电912台,为县内销售电视机最多的年份。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黑白电视机在县内滞销,电视机销售亦逐渐转为个体私营商场为主。期间,县城年销彩电300台以上的商店有县百货公司、广播电视局服务部、三毛电器店、民政服务大楼电器城等。1996年,县内国有商业销售彩色电视机595台,其中25英寸以上的61台。20世纪90年代末,34英寸及34英寸以上的宽屏幕彩电在县内应市。2000年,县百货公司停销黑白电视机。
  电风扇 1980年县内始销电风扇229台。1992年,年销量达1.91万台,为县内销售电风扇最多的年份。以后,电风扇销售渠道增多,国有商业销售量下降。1996年,县内国有商业销售电风扇3470台。2002年,仅县百货公司就销售电风扇2160台,个体私营商业销量无确切数据。
  洗衣机 1983年县内始销洗衣机5台。1992年,年销量增至1551台,为县内单双缸洗衣机销量最高的年份。后国有商业销量减少,洗衣机购销以个体私营商业为主。1993—1996年,县内国有商业共销售洗衣机2872台,年均718台。20世纪90年代末,全自动洗衣机占据县内洗衣机市场。2002年,县百货公司销售洗衣机415台,其中全自动洗衣机265台,个体私营商业销量无确切数据。
  电冰箱 1984年县内始销电冰箱1台。1988年县内国有商业销电冰箱265台。1996年县内国有商业销电冰箱580台。2002年,县百货公司销售电冰箱280台。同年,县内销电冰箱200台以上的个体私营商店有县百货大楼、三毛电器店、民政服务大楼电器城等。
  空调机 1998年,县民政服务大楼首销空调机21台。2000年,县内销售空调机102台。2002年,县百货公司销售空调机156台。
  电脑 打印机 20世纪90年代末,县人孙小勇创办县内第一家电脑销售店,至2002年,县内有电脑、打印机及各类配件零售店3家、从业人员15人,年销售电脑80台、打印机65台。
  电话 手机 1992年前,县内电话机由县邮电局专营专装。1992年,县内形成由县邮电局批发供货、个体商业零售的通讯器材经营行业。是年县内销售电话机852部。1994年,县内有个体通讯器材经销店3家,销售程控电话机1554部。1995年,县内开通模拟移动通讯,是年销售模拟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260部。1996年,县内开通GSM数字移动通讯,同年有2家数字移动电话(俗称手机)个体经销店,当年销售手机1600部。1996年,县内有个体电话机、手机、BP机经销店5家,2002年增至20家。
  液化气 燃气灶 热水器 1991年5月,县文化局成立县内首家液化气供应站,兼营燃气灶及相关配件。灶具从长沙、邵阳市等地购进,液化气直接从岳阳长岭炼油厂进货。是年县内有液化气用户5000户。1992年3月,县建委成立邵阳县液化气供应站,当年销售钢瓶3225个、燃气灶1563台、液化气5.07万吨,销售收入113.12万元。1994年,县水利局成立液化气供应站。1995年,县文化局液化气供应站销售液化气4万瓶,销售收入300万元;县建委液化气供应站销售额49.33万元。同年,向阳坝电站成立液化气供应站。此后,县内液化气改从长沙市液化气集团公司和湘潭液化气集团公司进货。1996年,县粮食局成立液化气供应站。同年始,个体商业户亦纷纷创办液化气供应站。同时,县内始有专营燃气灶、钢瓶、热水器、抽油烟机及相关配件的零售店。1998年,县文化局液化气供应站和县建委液化气供应站先后停业,县水利局液化气供应站、向阳坝电站液化气供应站、县粮食局液化气供应站先后改为私营。2002年,县内有液化气供应站12家,有燃气灶具、热水器零售店5家,年销售液化气20万瓶、312吨。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