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
分类号: F307.5
页数: 2
页码: 414-41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邵阳县内收购的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柑橘、烤烟、中药材、毛皮、干辣椒、黄花、茶叶、百合、猪肠衣、苎麻及其他野生土特产。1978年,县内仍按国家规定,有45种农副土特产品属国家统购、派购和计划收购物资,由供销合作社统一收购。当年全县农副土特产品收购总值2732万元。20世纪80年代初,农副土特产品收购开始多渠道经营。1984年,县烟草公司成立后,烟叶收购由县烟草公司专营。1986年,县内农副土特产品收购总值7595万元。1992年,县内农副土特产品收购总值1.87亿元。以后县内农副土特产品收购以个体商贩为主,收购量和收购总值无确切数据。
关键词: 邵阳县 特产 农副产

内容

县内收购的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柑橘、烤烟、中药材、毛皮、干辣椒、黄花、茶叶、百合、猪肠衣、苎麻及其他野生土特产。1978年,县内仍按国家规定,有45种农副土特产品属国家统购、派购和计划收购物资,由供销合作社统一收购。当年全县农副土特产品收购总值2732万元。20世纪80年代初,农副土特产品收购开始多渠道经营。1984年,县烟草公司成立后,烟叶收购由县烟草公司专营。1986年,县内农副土特产品收购总值7595万元。1992年,县内农副土特产品收购总值1.87亿元。以后县内农副土特产品收购以个体商贩为主,收购量和收购总值无确切数据。
  柑橘 20世纪60年代前,县内仅七里山园艺场及少数生产队生产柑橘,产品多由产地自产自销。20世纪70年代,县内柑橘曾出口前苏联和加拿大等国家。1970—1979年,县供销社系统共收购柑橘5751吨,占同期全县柑橘产量的81.56%,年均收购575吨。20世纪80年代,是县内生产柑橘最多的时期。1980—1986年,县内供销社共收购柑橘1.33万吨。占同期柑橘产量的45.26%,年均收购1906吨。期间,县内始有个体果贩收购贩卖柑橘。20世纪90年代后,县内柑橘购销逐渐转为以个体经营户为主。1987—2002年:县内供销社共收购柑橘4.02万吨,年均收购3354吨;个体经营户收购柑橘约10万吨,年均6250吨。县内收购的柑橘除县内销售外,多销往北方市场。
  烤烟 1978年,县内供销社收购烟叶1249.8吨。1982年,县内供销社收购烟叶4298.6吨。1984年12月,邵阳县烟草专卖局(又称县烟草公司)成立,属邵阳市烟草专卖局和县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为政企合一的专业公司,对县内烟草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县设有5个烟草站和4个烟草专卖管理所。1985年,县烟草公司收购烟叶3046吨。以后县内烤烟生产降温,烟叶收购量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县人民政府注重发展烤烟生产,县内烤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提高,烟叶收购量增加。2002年,县烟草公司收购烟叶1075吨。
  1984—2002年,卿德君、邓庚寅先后任县烟草专卖局局长(经理)。
  中药材 1978年前,县内中药材购销业务由县药材公司专营,委托县供销合作社代为收购。收购的中药材少量供应县内,大部分调拨出境。20世纪80年代,县内中药材市场逐渐放开经营,大量个体药贩参与中药材收购。1986年,县供销合作社有中药材代购点60处,县药材公司自设塘渡口、九公桥、塘田市、下花桥4处收购点,同时在县城设有2处中药材销售点。同年县内经营的中药材有558种。20世纪90年代初始,县内中药材消费量增加,收购量下降,天麻、红参、党参等滋补类药材需从县外调入。1986—1992年,县药材公司收购中药材224吨,年均仅32吨,不足1986年前年收购量的1/16。期间,县内供销合作社改制,中药材收购转以个体药贩为主,个体中药材经销店逐年增多,部分个体诊所亦兼营中药材销售。2002年,县药材公司有经营网点30家,从业人员226人。同年县药材公司由私人承包经营后,县内中药材购销业务全部转为私营。1987—2002年,县药材公司中药材销售总额2908万元。
  毛皮 毛皮昔为县内主要土特产品之一。20世纪50年代前主要有山货皮和牛皮。以后山货皮渐少。20世纪70年代末,县肉食品公司宰杀生猪时始剥猪皮,后猪皮很快成为县内主要毛皮产品。2002年,县内共购销猪皮约25万张、牛皮约3万张,均为私营。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