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资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8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资料
分类号: F713.2
页数: 7
页码: 407-413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邵阳县生产资料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农具、机电汽车、化工产品、石油、煤炭和锰矿石、金属材料、水泥、室内装饰材料情况。
关键词: 化肥 农药 邵阳县

内容

一、化肥农药
  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由供销合作社专营,货源短缺,须凭指标分配供应。1978年,全县销售氮肥4.14万吨(其中尿素1650吨、碳酸氢氨3.98万吨)、磷肥1.4万吨、钾肥较少;销售农药2065吨,其中杀虫剂1879吨、杀菌剂186吨。20世纪80年代后,1059、1605等剧毒农药被禁销。时化肥、农药货源日益充足,购销量剧增。1981年,县内共销售磷肥3.45万吨,为此前县内销售磷肥最多的年份。1982年后,化肥农药取消计划指标敞开供应,同年县内销售钾肥3683吨,为此前县内销售钾肥最多的年份。1983年全县销售氮肥4.48万吨,为此前县内销售氮肥最多的年份。1985年,全县销售氮肥3.85万吨(其中尿素7690吨、碳酸氢氨3.08万吨)、磷肥2.07万吨、钾肥3495吨、微肥激素10.5吨、复合肥1390吨;销售农药1785吨,其中杀虫剂1315吨、杀菌剂350吨、除草剂119.99吨、灭鼠剂50公斤(以上数据不含个体商业,下同)。
  1986年,化肥、农药价格猛涨,加之县氮肥厂生产下降,县内化肥供需矛盾加剧,少数农民拦路抢购化肥,部分不法商贩用假劣化肥农药坑农事件时有发生。1987年7月10日晚,郦家坪区组织16辆汽车,从县氮肥厂装载97吨碳酸氢氨回区。车队经过黄塘乡夏四村时,被黄塘、新建、中和、下花桥4乡赶来的群众拦截,装载的化肥被全部抢购。经说服教育后,被抢购的化肥全部追回。以后,周边各县的碳酸氢氨大量进入县内农资市场。1990年,县人民政府为保护县氮肥厂的销路,先后下发邵政发(1990)9号和21号文件,严格控制县外碳酸氢氨流入县内市场,但仍无法挽回县氮肥厂倒闭的态势,是年底县氮肥厂停产,县内化肥均从外地调入。是年全县销售氮肥3.95万吨(其中尿素8290吨、碳酸氢氨3.12万吨)、磷肥1.64万吨、钾肥6124吨、复合肥3526吨、微肥激素60吨;销售农药1188吨,其中杀虫剂738吨、杀菌剂300吨、除草剂149.98吨、灭鼠剂200公斤。
  20世纪90年代后,化肥农药购销多渠道经营。2002年,全县销售氮肥5.05万吨(其中尿素1.71万吨、碳酸氢氨3.34万吨)、磷肥1.66万吨、钾肥9246吨、复合肥9775吨、微肥激素45吨;销售农药702吨,其中杀虫剂242吨、杀菌剂240吨、除草剂220吨、灭鼠剂50公斤。
  二、种子
  20世纪70年代前,县内农作物种子多系农村生产队和农户自产自留,很少购销。20世纪70年代种植杂交水稻后,以公社为单位统一制种供种。1982年,成立邵阳县种子公司,负责指导全县杂交水稻制种和经营种子购销业务。时种子经营以县种子公司为主,县农资公司为辅。1985年,全县销售杂交早稻种子6吨、常规早稻种子3100吨、杂交晚稻种子330吨、常规晚稻种子320吨、西瓜种子850公斤、蔬菜种子18.5吨、绿肥种子368吨。1995年,全县销售杂交早稻种子450吨、杂交晚稻种子335吨、杂交玉米种子16吨、杂交油菜种子6吨、西瓜种子1450公斤、蔬菜种子32吨、绿肥种子180吨。2001年,县内种子经营权放开,乡镇农业站及部分个体经营户始经销杂交水稻种子。2002年,县种子公司有职工87人,经营网点12个,当年销售杂交早稻种子228吨、杂交晚稻种子306吨、优质早稻种子580吨、优质晚稻种子155吨、杂交玉米种子120吨、杂交油菜种子15吨、西瓜种子4025公斤、绿肥种子80吨、蔬菜种子45吨。
  三、农机农具
  1978年,县内农业机械购销由县农机公司专营,经营的品种主要有农田排灌机械(含内燃机排灌动力机械、电动机排灌机械、水泵水管、传动带等)、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三轮和四轮农用运输车、小型柴油机和汽油机、机耕农具、半机械化农机具(手推车、畜力胶轮车等)、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碾米机、磨粉机、粉碎机、饲料加工机械等)、皮带、轮胎及钢丝管等橡胶制品及农机零配件。部分小型农具仍由供销社经营。1980年后,县农机公司增加水田耕整机、旋耕机、小型水稻割禾机、割禾器、矿山工程机械及小型发电机等经营品种。同年在五峰铺镇、塘田市镇、长阳铺镇设农机供应站和销售门市部。1982年前,农机销售执行全省统一价和以收抵支,收支平衡、亏损统一补贴的核算原则,由政府投资补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农民受资金限制,无力购买大中型机械,县内农机销量一度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县内农机经营市场放开,始有个体经营户购销农机具。1995年后,农机农具销量回升。1998年底,县农机公司停业,五峰铺、长阳铺、塘田市3个农机供应站亦整体拍卖,县内农机均由个体私营业主经营。
  四、机电 汽车
  1978年,县内机电设备由县物资局专营。1980年后,除汽车、机床、导线、电磁线、电焊条等仍实行计划分配外,其他机电产品逐渐取消计划指标。20世纪90年代初,县电力局成立电力工程公司,县内高压电线及变压器的供应,由县电力工程公司直接订购。汽车由县物资局下属的机电设备公司经营。1978—1998年,县机电设备公司共销售汽车695辆、汽车轮胎1.08万套。20世纪90年代末,县内个体户始经销机电设备,销售量无确切数据。1998年,县机电设备公司停业。1998—2002年,县物资局及渣滩电站部分下岗职工开办个体机电设备经销店,销售工矿用水泵、电动机及电表等机电设备。
  五、化工产品
  县内化工产品,除染料、涂料、油漆等日用化工品由国有商业部门经营外,其余由县物资局经营。1978年,原建于梅子院的县炸药仓库迁石湾油田冲。1978—1998年,县物资局共销售烧碱254.4吨、纯碱203.4吨。1993—2002年,县物资局销售炸药2739吨。
  另20世纪90年代,县内始兴住房装修和家具更新,带动油漆销量上升,经营者多为个体经商户,销售品种有青漆、调和漆、地板漆、树脂漆、树脂王漆等。
  六、石油
  1978年,县内各类成品石油由县石油公司专营。同年,县供销社生资公司修建的梅子院油库移交县石油公司。当年,县石油公司销售各类成品油约2000吨,其中70#汽油和0#柴油占87%。1982年销售各类成品油5364吨,其中70#汽油和0#柴油占93%。1986年,县石油公司收归省管,更名湖南省石油总公司邵阳县公司。1988年,有限制地放开县内石油市场,石油销售出现平价油和高价油两种价格。是年县内销售各类成品石油8562吨,其中平价油和高价油各占50%,以品种分,汽油、柴油占96.8%,煤油占3.2%。1991年,县内成品油市场全部放开,当年销售成品油1.06万吨,其中汽油、柴油占94.9%。20世纪90年代中期,煤油因缺乏市场停止销售。2002年,县内销售成品油1.49万吨,其中汽油、柴油占94.6%。是年县内有加油站点45个,其中县石油公司加油站点22个,个体私营加油站点23个。
  1986—2002年,胡光泉、李长义、刘精兵、向英、唐祥生、黄和平、蒋雄飞、乐湘泉先后任县石油公司经理。
  七、煤炭和锰矿石
  20世纪70—80年代,县内对生活用煤实行凭票供应。1979年始,湖南省财政厅每年补助县内煤炭销售亏损36.13万元。是年,煤炭销售价格从1973年以来的每吨17元增至24元。1980年,成立邵阳县煤炭供销公司,是年,县煤炭供销公司销售煤炭18.01万吨。1982年,县煤炭供销公司在县内设立17个煤炭供应站,当年销售煤炭31.06万吨。1984年,县煤炭供销公司和县煤炭局合并为邵阳县煤炭工业公司。1985年,县煤炭工业公司再次分设为县煤炭局和县煤炭供销公司。是年始,由湖南省财政厅拨款,对县内城镇居民生活用煤实行财政补贴,年补贴额为47~49万元不等。同年各煤炭供应站撤销。1988年起,个体煤贩介入县内煤炭购销市场,县煤炭供销公司购销量下降,当年仅销煤5.35万吨。1990年起,省财政厅对县内居民的生活用煤补贴逐年减少。1993年,煤炭市场彻底放开后,取消城镇居民生活用煤财政补贴,是年县煤炭供销公司销煤骤降至3723吨。1994年,县煤炭供销公司停业,县内煤炭由各煤矿自销,低硫煤每吨销价约90元,长乐、蔡桥等矿区的高硫煤每吨销价约42元,分别相当于1973年的5.2倍和2.5倍。
  县内煤炭除自给外,多销往东安县和邵阳市区。
  除煤炭外,县内外销的矿产品还有锰矿石和少量锑矿石(仅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少量销售)。1995年前,锰矿石由县矿产品公司经销。1995年县矿产品公司停业后,由各矿点自销,产品多销往娄底、湘乡、武冈等地冶炼厂,销量最高的1979年为2.02万吨。1980—1990年,县内共产销锰矿石13.32万吨,年均1.21万吨。
  八、金属材料
  1978年,全县销售钢材1746吨、生铁757吨、有色金属13吨。1994年前,钢材、生铁、有色金属材料属国家计划分配物资,由县物资局下属的县金属材料公司专营。1979—1984年,国家每年分配邵阳县钢材指标约2500吨。1985年起,金属材料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价格,时因城乡基本建设猛增,钢材走俏,价格暴涨,是年全县销售钢材3326吨、生铁232吨、有色金属19吨。1980—1992年,县物资局先后在五峰铺、下花桥、白仓、长阳铺、九公桥设立5个金属材料供应站。1992年,县内销售钢材8206吨、生铁78吨、有色金属75吨。1994年,全县销售钢材3577吨,生铁58吨(有色金属销售量无统计数据)。县内金属材料市场放开,个体商户大量进入金属材料购销市场,1995年,县物资局钢材销售量骤降为825吨。是年,县金属材料公司实行承包经营。1998年,在县城邵新街物资局地段租赁门面经营钢材(含水泥)的个体商店达24家。当年,县金属材料公司销售钢材2167吨。1999年县金属材料公司解散后,县内金属材料全部由个体商店购销,购销量无确切数据。
  县内废旧金属回收业务在20世纪80年代前由供销社经营,20世纪80年代后由县金属回收公司经营,1996年县金属回收公司破产后,由个体私营业主经营。
  九、水泥
  1978—1993年,县内水泥购销业务由县物资局专营。1978年,县物资局销售水泥9487吨。1987年,县物资局销售水泥2.03万吨,其中销往县外2425吨,批发给县内国有商业和供销社零售8015吨,批发给个体商业零售550吨,县物资局零售9299吨。1993年,县内水泥市场放开,个体私营商业的水泥购销量剧增,县物资局水泥购销量从上年的3138吨锐减至770吨。1978—1996年,县物资局共购销水泥11.82万吨。1997年后,县内水泥购销除各水泥厂自售外,均由个体私营商业独揽,年购销量约2.5万吨,除县产水泥外,每年还有少量县外水泥流向县内水泥市场。
  十、室内装饰材料
  20世纪90年代初,县城始有2家地板砖个体经销店,主要销售陶质地板砖及各类木质墙体装饰材料。1998年,县内经营室内装饰材料的个体商店增至20家,经营品种主要有全瓷玻化地板砖、高强复合木地板、实木地板、竹木地板、各类瓷质和石膏质材料、红木及榉木三合板、宝丽板等中高档装饰材料。21世纪初,县内室内装饰热降温,2002年,县内经营室内装饰材料的个体商店降至10家。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