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其他商业机构与营业网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8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其他商业机构与营业网点
分类号: F713.5
页数: 2
页码: 404-40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邵阳县其他商业机构与营业网点包括物资局商业机构、集体合作商店、个体私营商业网点情况。
关键词: 物资局 商业 邵阳县

内容

物资局商业机构 1978年,县内工矿业生产资料的专营主管机构为县物资局,原址在县城沿河街北端。1980年,县物资局所辖机构有五峰铺、长阳铺、下花桥3个物资供应站和县金属材料公司、县机电建材公司、县金属回收公司、县生产服务公司、县物资开发公司等5家专营公司。1984年1月,县物资局更名县物资公司,同年12月恢复县物资局名称,和县物资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86年,县物资局迁邵新街。1987年后,县物资局先后增设白仓和九公桥2个物资供应站。1992年,撤销县生产服务公司,成立邵阳县物资贸易公司。1996年,县金属材料公司和县金属回收公司破产。同年,成立邵阳县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邵阳县金属再生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和邵阳县拍卖公司。1999年,县机电建材公司、县物资贸易公司、县物资开发公司、县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均被撤销,成立邵阳县物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邵阳县民爆器材专营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2月,撤销邵阳县拍卖公司,成立邵阳市阳光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同月,撤销邵阳县物资局,成立邵阳县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时县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辖企业9家,有职工141人。
  1978—2002年,孙治国、肖文泽、邓星明、王楚堂、孟映宗、向泽群先后任县物资局局长、县物资公司经理或县物资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集体合作商店 县内曾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建立一批公私合营的集体合作商店,归口供销社管理,但大部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集镇开始恢复合作商店,各公社亦先后成立社队供销经理部。20世纪80年代初期始,部分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为安置家属子女就业也陆续兴办集体商店。1981年,县内共有上述集体所有制商店881家、从业人员2073人,商品零售额1627万元,占当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9.1%。以后,随着个体私营商业的兴起,此类集体所有制商店纷纷解体。2002年,全县有此类集体商业网点36个,从业人员314人。
  个体私营商业网点 自1956年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后至1978年,县内无个体私营商业。20世纪60年代初期,县内农村曾出现少量小商小贩,亦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作为资本主义全部取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个体私营商业逐渐恢复,经营网点和从业人员逐年增多。至1986年,县内有个体商贩5785户,从业人员5922人,当年商品零售额4859万元,占当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6.9%。2002年,县内个体私营商业网点增至1.22万个,从业人员增至2.93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4亿元,占当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18%。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治国
相关人物
肖文泽
相关人物
邓星明
相关人物
王楚堂
相关人物
孟映宗
相关人物
向泽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