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业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4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业务
分类号: F626.12
页数: 4
页码: 359-362
摘要: 本节记录了1978年-2002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境内电信业务的发展情况,包括电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无线寻呼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电信 电信业务 邵阳县

内容

一、电报
  1978年,县邮电局有双工电传电路1条、专用电报电路3条。电报种类有防空、天气、特种、水情、军政、公益、新闻、公务、普通、邮汇、公电11类,是年去报2万份。1979年,县内用电传打字机取代莫尔斯人工报机。1985年,电报种类调整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新闻、普通、汇款、公电8类。特别业务有特急、加急、邮送3种。是年去报超过3万份。1989年开通自动转报电路1条。1990年始,先后开办礼仪电报及真迹传真新业务。1992年去报9.18万份。是年底,公众电报基础收费由每字0.07元增至0.13元,新闻电报收费由每字0.02元增至0.05元,汇款电报收费由每份1元增至2元,一年性电报挂号费30元增至60元,三个月期限的电报挂号费由10元增至20元。1993年,增开塘渡口至邵阳市二级报路2条,县境报路增至6条。1994年去报12.56万份,为县内去报最多的年份。此后因数字传输、程控电话、传真用户电报及数据通信的发展,电报业务急剧下降。1995年去报5.06万份。同年,光缆或微波数字电路取代载波电报电路和幻线报路,均为电传通报。1996年2月,县邮电局开办鲜花礼仪电报业务,种类有为各种喜庆代送礼金、礼品、礼物和礼仪鲜花。1997年,县内仅余塘渡口至邵阳公众电报专用电路1条。1999年5月,撤销县电信局报房,去报用传真发至邵阳市电信局报房后作报发出。是年,全县去报降至1.39万份。2001年,实行电报业务改革,原8种电报业务减为5种,取消公众电报业务中的特急和加急业务。2002年,全县去报量仅36份。
  二、固定电话
  农村电话 1986年,县内有农村电话杆路2174公里,中继线路68条,其中县城至各区中继线路7条,杆程116.6公里。交换机总容量2020门,实占1025门,农村电话用户286户。全年通话计费业务量34.42万张,农村电话业务收入25.34万元。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息需求增强,农村电话逐年递增。1994年后,农村开通数字程控电话。1995年,全市农话机线设备纳入本地网,电信发展的重心向农村转移。是年,县内农话光缆长度137皮长公里。1996年,县邮电局先后对9个支局进行电话改制,县内农话逐步实现程控数字化、传输光缆化、用户终端电缆化。1998年,县内首次创建7个电话村。2002年,县内650个行政村均开通数字程控电话,全县有农话用户4.24万户,县电信局全年农话业务收入1810万元。
  市内(县城)电话 1978年,架设市话电缆4.4皮长公里,蕊线331对公里,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增至300门,实占265门,市内电话机总数262部。1981年,市内电话交换机容量增至500门,县邮电局升为三等市话局。1986年,有市话杆路32.4公里,明线61对公里,市话电缆9.4皮长公里,蕊线533对公里,出局电缆500对,市内电话用户288户。1992年1月,县邮电局安装HJ09D自动交换机1000门,开通自动电话,电话号码为6位。是年,有市内电话用户852户,全年市内电话通话6.78万次,市话出局电缆扩容至1600对。1993年11月,县内开通ZXJ2000程控交换机1500门,总容量2500门,实占2412门。市话出局电缆扩容至2500对,杆线长度32杆程公里,电缆长度15.5皮长公里。是年,有市话用户2412户,其中住宅电话1729户;市话通话272.65万次,其中计费通话269.37万次,业务收入29.63万元。1994年2月,引进德国西门子EWSD型数字程控交换机5000门,原交换机拆除,市内电话实现程控化。是年有市内电话用户4135户,其中计费用户3895户(住宅电话3389户),市话通话672.55万次,其中计费通话643.28万次,市话业务收入68.36万元。1995年6月25日零时,邵阳市全市电话联网,县内电话号码升至7位。是年,数字程控交换机容量增至1.06万门,有市话用户5550户,其中住宅电话5044户,市话业务收入318.95万元。1999年,县电信局市话程控数字交换机总容量1.28万门,2002年达6.8万门,是年县内有市话用户1.21万户,其中公用电话656部,县电信局当年市话业务收入830万元。
  国内长途电话 1978年,县内有长途电话电路5条,长途电话种类有代号电话、特种电话、首长电话、紧急调度电话、军政电话、新闻电话、普通电话、公务(业务)电话8种。1980年去话4万张。1981年1月开通邵阳市至塘渡口ZM305晶体管12路载波,原三路载波报废,长途交换机增为2部,塘渡口至邵阳市电路增为7条。1984年12月,长途电话种类调整为代号电话、特种电话、紧急调度电话、政务电话、普通电话、公务(业务)电话6种。1985年5月,县邮电局长途台安装半自动拨号机。1986年,县内长途电话线路增至11条,磁石式交换机增至两部、70门,县内长途电话电路实现载波化。是年,县内长途去话量6万张。1990年,县内长话电路增至13条。1991年,县内长话去话量7.65万张。1992年,县内长途共电交换机投产,容量105门,进入全国长途自动网,区号0739。年底长途直拨有权用户905户,占计费用户的86%。是年,县内开通自动电话,长途电话去话量增至13.97万张。1993年,县内有线载波电路增至21条,始用光纤通信,开通30路长途电话电路,采用三次光缆通信设备,有光电机1台。1995年县内长途电话去话量176.59万张。1996年7月,撤销县邮电局长途电路人工台,是年县内至邵阳市局的本地电话电路有光缆数字电路60路,另有自动会议电话1路。1998年,邵阳县至邵阳市局的本地电话网数字自动电路达160路。是年县内长途电话去话量203.77万张,国内长途电话业务收入340万元,2002年增至540.8万元。
  国际长途电话 1986年,县内国际、港台电话去话量5张,1990年增至46张,1992年增至132张,1998年增至3276张。
  163上网业务 1998年,邵阳县电信局开通163拨号上网业务,业务功能有信息浏览、电子邮件、文件传输、新闻讨论、网络电话、实时聊天、网上商业应用、网上实时广播、在线游戏9项。入网方式为拨号入网、ISDN接入、数据专线入网3种。当年有用户103户,2002年,用户增至1983户。
  三、移动通信
  模拟蜂窝移动通信 1995年5月,县邮电局在邮电大楼建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基站1个,信道8个,首开县内移动通信业务。是年县内有模拟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用户260户。1996年6月,建炎山岭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基站1个,信道8个。2001年12月,先后对邮电大楼、炎山岭2个模拟蜂窝移动通信基站进行扩容,信道增至24个,是年县内有模拟移动电话用户4750户。同年12月31日零时,县移动通信分公司关闭模拟移动通信网,用户转为GSM数字移动电话用户。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 简称GSM数字通信,俗称手机。1996年5月,县邮电局在邮电大楼建成并开通GSM数字通信基站1个、信道12个,同年建成并开通炎山岭GSM数字通信基站,共有载频2个。是年底,县内有GSM手机用户1600户。1999年7月前,县内移动通信由县移动通信营业处独家经营。2000年,县联通营业部始经营GSM数字移动通信业务,是年建成并开通炎山岭、谷洲两个GSM移动通信基站,2001年建成并开通长阳铺、岩口铺、城关镇的沙坪、石湾等8个基站。至2002年底,县移动通信营业部在全县22个乡镇建成并开通GSM数字通信基站28个,共有载频160个,有GSM手机用户2.5万户,其中全球通用户5000户。联通营业部在县内8个镇建成并开通10个基站,有GSM手机用户9000户,其中全球通用户2700户。
  CDMA数字移动通信 简称CDMA数字通信。2002年,县联通营业部新购CDMA设备,于同年5月1日开始放号经营CDMA数字移动通信。年底,在长阳铺、岩口铺、城关镇等7个镇开通CDMA数字移动通信。
  四、无线寻呼
  1992年,县邮电局在炎山岭设立第一个寻呼发射基站,是年,县内有无线寻呼(俗称BP机)用户300户。1993年,县邮电局对寻呼发射基站扩容,新增二频点寻呼发射基站,发射频率为156.275MHZ,年内BP机用户增至800户。1994年,县邮电局在下花桥镇设立第二个寻呼发射基站,基本实现全县寻呼信号无缝覆盖,用户增至3000户。1995年,县邮电局对寻呼发射基站进行第三次扩容,新增三频点寻呼基站,发射频率为150.725MHZ。后县内无线寻呼热开始降温。1998年,县内寻呼发射信号为1、2、3频点,有在网用户6200户。1999年,县内有无线寻呼用户1万户。2000年降至2000户。2002年再降至300户。同年,关闭1频点和3频点寻呼发射信号。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