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材陶瓷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0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材陶瓷业
分类号: TQ172;TQ174
页数: 2
页码: 319-320
摘要: 本节记录了1978年-2002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境内建材陶瓷业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县水泥企业、水泥制品、砖瓦、石灰、陶器几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 水泥工业 陶瓷业 邵阳县

内容

水泥
  1978年,县内有县水泥厂、永兴水泥厂和向阳水泥厂3家水泥生产企业。1982年,县水泥厂年生产能力由5000吨增至1万吨。1984年,县水泥厂建成2.2万吨立窑式生产线。1986年,县内3家水泥厂共有从业人员343人、固定资产原值246.5万元,合计产水泥2.8万吨,其中县水泥厂1.47万吨、向阳水泥厂7800吨、永兴水泥厂5500吨。同年,县水泥厂蒋余成、杨双龙等4人研制的425#早强型水泥,获邵阳市科技进步奖。1990年,县水泥厂和向阳水泥厂均建成4.4万吨生产线。同年,永兴水泥厂建成2.2万吨生产线,但实际产量最高时的1998年也仅1.12万吨。1993年,向阳水泥厂生产能力开始下降。1995年,县水泥厂建成8.8万吨生产线,同时获湖南省经济活力百强企业称号。1996年,县内3家水泥厂合计年产水泥7.13万吨,其中县水泥厂6.01万吨。同年,向阳水泥厂更名向阳建材厂。1997年,向阳建材厂停产。1999年开始,县水泥厂严重亏损,工厂出现危机。2001年底,县水泥厂改为民营。2002年,县水泥厂被浙江籍个体业主潘旭龙整体购买后,改为湖南省龙华水泥有限公司。永兴水泥厂由个人租赁经营。向阳建材厂引进外资18万元,实行股份合作,但生产一个月后再度停产。是年,县内3家水泥生产企业共有从业人员585人,其中正常生产的2家,年产水泥2.52万吨。
  水泥制品
  1978年,县内水泥制品企业仅县建筑公司预制场1家,有职工54人。1986年,城关镇建筑公司创办预制场。20世纪90年代,县内有水泥制品企业6家、从业人员127人。2000年县内有水泥制品企业46家,从业人员1809人。2002年,县内有水泥制品企业50家,从业人员1926人,年产值3316万元。县内水泥制品企业主要生产房屋建筑中的水泥预制构件、水泥电杆和地下涵管等产品。
  砖瓦 石灰 20世纪70年代,塘渡口公社在桂竹山村贺家垅开办平瓦厂,购置250型制砖机1台,为县内机制砖瓦之始。1980年,九公桥镇开办机制砖瓦厂。1986年,县内有砖瓦生产企业10家,从业人员206人,年产红砖601万块,青瓦7467万皮。有镇办石灰厂10家,年产值110万元。2002年,县内有砖瓦生产企业64家、从业人员1263人,年产红砖10.89亿块、瓦8100万片,年产值1762.7万元。同年,县内有石灰生产企业5家,年产值100万元。
  陶器
  1978年,县内有双江公社陶器厂和黄亭市公社陶器厂两家社办陶器生产企业,1983年合并为邵阳县陶器厂,厂址迁霞塘云乡牛轭塘,后因连年亏损倒闭。20世纪80年代中期,塘田市、下花桥、岩口铺、郦家坪、黄塘等5个乡镇均办有陶器厂,从业人员52人。2002年仅存下花桥镇合兴陶器厂1家,从业人员9人,年产日用陶器10.2万件,产值29万元。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