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其他采矿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9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其他采矿业
分类号: F407.1
页数: 2
页码: 318-319
摘要: 本节记录了1978年-2002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境内矿业开采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全县各时期锰矿开采、锑矿开采、大理市开采加工的情况。
关键词: 矿业经济 采矿业 邵阳县

内容

锰矿开采
  县内锰矿石分布广、含量低、易开采。1978年,县内有19个采矿点,从业人数704人,当年采矿石2万吨,总产值125.42万元。1981年后,社、队、个人竞相开采,矿石由县矿产品公司收购,销往天津、江西、辽宁、吉林等地。1986年,黄亭市、诸甲亭、杉木桥、河边、谷州、霞塘云、塘田市等乡镇均办有锰矿厂,共有从业人员404人,当年开采锰矿石1.51万吨。1995年,县内有开采点8个,年开采锰矿石近2万吨。1999年开采锰矿石2.52万吨。2002年,县内有锰矿开采点9家,集中在黄亭市、小溪市、霞塘云、黄塘、诸甲亭、郦家坪等乡镇,当年开采锰矿石2.08万吨。
  锑矿开采
  县内锑矿主要分布于河伯、白仓、小溪市、罗城等乡镇。20世纪80年代前,县内曾陆续有人零星开采。20世纪80年代中期,私人开采锑矿勃兴,尤以白仓镇观竹村和河伯乡为最。1985年,新建乡李静涛在该乡枫木铺创办冶炼厂,次年炼精锑201吨,后因资源匮乏停产。1985—1986年,全县开采锑矿石881.6吨,其中个人私采835.5吨。1987年,五峰铺竹藤厂转产炼锑,连年亏损,6年后停产。1987年,河伯乡、白仓镇、塘田市镇及东安县、新宁县邻近乡镇的农民群集河伯岭林场福禄冲抢采锑矿石,日均上山千余人,开挖矿洞数百处,毁林数千亩。同年,新建乡团结村李中衡投资12万元,在大田乡扶田村开办锑矿,2年后停产。1995—2002年,境内有锑矿开采企业11家,其中集体8家、个体3家,年均开采锑矿石147吨。1978—2002年,县内累计开采锑矿石3843吨。
  大理石开采加工
  境内大理石可采储量1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黄荆、白仓等乡镇。1982年,白马公社创办大理石矿,年开采大理石80立方米,由县大理石开发公司经销。1984年,九公桥乡农机厂更名大理石厂,转产大理石板材。1985年,九公桥乡大理石厂和长沙矿山研究院、涟源钢铁厂田湖铁矿三家联营,更名湘邵大理石开发公司,有固定资产115.5万元,职工61人,当年产大理石板材1922平方米。期间,红石、邵阳、七里山、大山岭、金华山5家国有煤矿利用原红石煤矿厂房,联办邵阳县大理石厂。1986年,白仓镇开办大理石矿。至此,县内有大理石厂矿3家,从业人员500余人,年产大理石料2495立方米,板材6605平方米。1987年,县内大理石开采加工进入全盛期,当年湘邵大理石开发公司1家就生产大理石板材9910平方米,产品销往浙江、广东、内蒙古、新疆、深圳等省市和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1995年始,大理石板材市场竞争加剧,县大理石厂、白仓大理石矿先后停产。湘邵大理石开发公司也因管理不善,效益下降,年产量锐减至3627平方米。1998年,县大理石开发公司职工覃金莲,在原县氮肥厂内创办个体大理石厂。次年,湘邵大理石开发公司停产。2002年,仅黄荆乡毛铺村有2个大理石采矿点,从业人员120余人,年产石料2000立方米,年产值120万元。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