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能源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8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能源开发
分类号: F323.2
页数: 2
页码: 296-2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78年至2002年邵阳县农村能源开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中包含:沼气和省柴节煤灶。
关键词: 邵阳县 农村 能源

内容

沼气 1978年,县内共建有沼气池74口。1979年,县内加强推广使用沼气,建沼气池所需的灶具、燃明用具由县政府无偿供给。1980年,成立邵阳县革命委员会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隶属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是年县内建有沼气池665口,其中混凝土池481口、三合泥池193口,使用率为64%。1985年,改水压式沼气池为分离式低压草料沼气池,但仍功能单一,使用效率不高。1988年,邵阳县沼气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邵阳县农村能源办公室。1995年,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并入县农业委员会,称农村能源组。1996年,邵阳县被列入“九五”期间湖南省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县,时推广以人畜粪便为原料的上流式浮罩沼气池,产气率高,能自动进料出料,且与农村改厨、改栏、改厕、改浴、改水以及生态农业模式结合进行,深受农户欢迎。1999年,白仓镇白云村成为县内第一个沼气示范村。2000年,县
  内有沼气生态示范村6个,全县建有生活沼气池3380口,综合利用沼气的农户3500家。城镇建有污水净化沼气池82处。2001年,邵阳县被列入国家农业部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农村能源项目重点县及湖南省沼气生态农业重点项目县。同年5月,恢复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定编3人。是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农村每建1口沼气池,由县政府补助300元。至2002年,县内累计建沼气池1.32万口,总池容13.57万立方米,年产沼气678.5万立方米,年节省标准煤4844吨。是年县内有大中型能源环境工程12处,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池96口,沼气生态示范村12个,各种能源专业技术员228人。同年,邵阳县被评为湖南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
  省柴节煤灶 1980年前,县内生活用能以烧柴与散煤为主。1981年推广藕煤,县沼气办公室在红石公社石虎大队一农户家建县内第一口省柴灶。1983年,县内有省柴节煤灶用户861家。1985年始,推广岳阳II型、望城I型、洞口I型省柴节煤灶,其技术参数均达10两柴在10分钟内烧开10斤水的标准。1986年,县内有使用省柴节煤灶的用户7824家,其中使用省柴节煤灶500户以上的乡镇有红石乡、塘渡口乡、塘田市镇、黄亭市镇和白仓镇。1988年,县内有使用省柴节煤灶的农户4.37万家。1990年,邵阳县被定为全市改灶节柴重点项目县。1996年,邵阳县被列入“九五”期间湖南省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县。1999年,县能源办公室研制的邵II型省柴节煤灶被湖南省能源燃具鉴定站定为优质产品。2002年,县内有省柴节煤灶用户8.72万家。1981—2002年,县内先后使用省柴节煤灶的农户有28.68万家,先后使用的灶型有14种,年均节煤1.43万吨。另2000年,县内始有太阳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用户。2002年,县内有太阳能热水器25台。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