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88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建设
分类号: F323.4
页数: 7
页码: 295-3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78年至2002年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和能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关键词: 邵阳县 农机 能源

内容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内始注重发展多种经营,由单纯粮食生产转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1988年,国家设立土地开发建设基金(后改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994年7月,成立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至2002年,田卫国、申准得、颜寿生、罗耀国先后任主任。
  1995年,在湖南省第三期农业综合开发中,邵阳县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湖南省湘南总项目区邵阳县项目区,县内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但仍以增加农产品产量为目标。同年4月,县委颁发《关于加快丘岗山地综合开发的规定》,全县实施低产田、低产果园、低产茶园、低产水面的改造。10月,县内动工建设白仓项目区。11月,动工建设黑冲项目区。同年,邵阳县被列入全国第八个五年计划第四批商品粮基地县,建设投资总额7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288万元,省财政投资144万元,市财政投入配套资金72万元,县财政投入配套资金216万元。当年投资360万元,1996年投资360万元。720万元总投资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227万元,用于中低产田改造216万元,用于农技推广74万元,用于良种繁育141万元。以后县内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为经济林营造、发展养殖业、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低产油茶林改造。1996年6月动工建设水田项目区,9月动工建设黄亭市项目区。
  1998年3月,白仓、黑冲、水田、黄亭市4个项目区竣工,其中:
  白仓项目区投入资金238.95万元,建成石盆水库和石脚水库灌区各类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19.8公里,新建拦河坝一处,改造中低产田0.96万亩,营造各类经济林、生态林0.37万亩。
  黑冲项目区投入资金381.68万元,建成黑冲水库灌区各类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26.3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22万亩,营造生态林、经济林0.32万亩,开垦宜农荒地0.52万亩,实施水田养殖0.1万亩。
  水田项目区投入资金397.81万元,建成金江水库灌区园艺场支渠和江口亭水库右干渠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14.85公里,新建蓄水坝4处,改造中低产田0.73万亩,营造经济林0.1万亩,建成杂交稻种子基地0.4万亩。
  黄亭市项目区投入资金664.58万元,建成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3.47公里,加固小Ⅱ型水库1座,改造中低产田0.15万亩,营造油茶林0.1万亩,建成年产3000吨植物油的油脂加工厂1个。
  1998年5月,动工兴建五峰铺项目区,1999年竣工,投入资金445.4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投入资金268.2万元,建成金江水库灌区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27公里,新建荆塘和黄金2处电灌站,装机60千瓦,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营造生态林0.21万亩;养殖业项目投入资金177.2万元,使项目区当年生猪出栏量增加1.22万头,年末生猪存栏量增加0.4万头。
  1999年6月,动工建设谷洲项目区,2000年4月竣工,投入资金614.6万元。建成粮米坝灌区、李大坝灌区、峡口水库灌区及5处电灌站灌区的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66.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营造生态林0.5万亩,修筑机耕路14.14公里,改良土壤1.2万亩,示范推广良种0.6万亩。
  2000年6月,动工建设塘渡口项目区,2001年3月竣工,投入资金366万元。对向阳坝水轮泵站2台机组进行改造,修建灌区各类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30.9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5万亩,营造生态经济林0.2万亩。
  2001年6月,动工建设塘田市土地治理项目区,2002年4月竣工,投入资金321.66万元,修复灌滩坝,建成灌滩坝灌区和碾阳江水库灌区标准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36.3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1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0.2万亩。同时动工建设长阳铺多种经营项目区,投入资金150.9万元,完成项目区内蔬菜种植面积0.2万亩。
  2002年6月,动工建设东方红项目区,投入资金418万元。对东方红水轮泵站进行改造,建成东方红水轮泵左、右干渠和横冲支渠混凝土衬砌防渗渠道39.6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0.2万亩。
  1995—2002年,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共批准县内农业开发项目16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10个、多种经营项目6个,累计投入资金3904.49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0.92万亩,营造生态经济林1.86万亩,推广新品种32个,推广新技术21项,扶植农产品加工企业5个,使项目区每年可增产粮食2713万公斤。
  第二节 农村能源开发
  沼气 1978年,县内共建有沼气池74口。1979年,县内加强推广使用沼气,建沼气池所需的灶具、燃明用具由县政府无偿供给。1980年,成立邵阳县革命委员会沼气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隶属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是年县内建有沼气池665口,其中混凝土池481口、三合泥池193口,使用率为64%。1985年,改水压式沼气池为分离式低压草料沼气池,但仍功能单一,使用效率不高。1988年,邵阳县沼气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邵阳县农村能源办公室。1995年,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并入县农业委员会,称农村能源组。1996年,邵阳县被列入“九五”期间湖南省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县,时推广以人畜粪便为原料的上流式浮罩沼气池,产气率高,能自动进料出料,且与农村改厨、改栏、改厕、改浴、改水以及生态农业模式结合进行,深受农户欢迎。1999年,白仓镇白云村成为县内第一个沼气示范村。2000年,县
  内有沼气生态示范村6个,全县建有生活沼气池3380口,综合利用沼气的农户3500家。城镇建有污水净化沼气池82处。2001年,邵阳县被列入国家农业部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农村能源项目重点县及湖南省沼气生态农业重点项目县。同年5月,恢复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定编3人。是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农村每建1口沼气池,由县政府补助300元。至2002年,县内累计建沼气池1.32万口,总池容13.57万立方米,年产沼气678.5万立方米,年节省标准煤4844吨。是年县内有大中型能源环境工程12处,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池96口,沼气生态示范村12个,各种能源专业技术员228人。同年,邵阳县被评为湖南省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
  省柴节煤灶 1980年前,县内生活用能以烧柴与散煤为主。1981年推广藕煤,县沼气办公室在红石公社石虎大队一农户家建县内第一口省柴灶。1983年,县内有省柴节煤灶用户861家。1985年始,推广岳阳II型、望城I型、洞口I型省柴节煤灶,其技术参数均达10两柴在10分钟内烧开10斤水的标准。1986年,县内有使用省柴节煤灶的用户7824家,其中使用省柴节煤灶500户以上的乡镇有红石乡、塘渡口乡、塘田市镇、黄亭市镇和白仓镇。1988年,县内有使用省柴节煤灶的农户4.37万家。1990年,邵阳县被定为全市改灶节柴重点项目县。1996年,邵阳县被列入“九五”期间湖南省农村能源综合建设项目县。1999年,县能源办公室研制的邵II型省柴节煤灶被湖南省能源燃具鉴定站定为优质产品。2002年,县内有省柴节煤灶用户8.72万家。1981—2002年,县内先后使用省柴节煤灶的农户有28.68万家,先后使用的灶型有14种,年均节煤1.43万吨。另2000年,县内始有太阳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用户。2002年,县内有太阳能热水器25台。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