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林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86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林业管理
分类号: F326.2
页数: 5
页码: 272-2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78—2002年,由邵阳县林业局主持全县林政。1978—2002年,刘为国、刘习足、吕时旺、银道礼、吕开生、王步惠先后任县林业局局长。
关键词: 邵阳县 林业 森林

内容

一、机构
  1978—2002年,由县林业局主持全县林政。1995年前,各区建立林业管理站。1984年始,所有乡镇都配备1名林业管理员。1995年撤区并乡后,各区林业站自然撤消。全县新成立21个乡镇林业管理站(金江乡林业管理站由五峰铺镇林业管理站统一管理)。2002年,县林业局设办公室、人教股、林政股、计财股、监察室等5个股室,辖县营林站、县森保站、县林业场所管理站、县木材管理站、县林业公安分局、县法院林业审判庭、县绿化办公室等7个二级机构和21个乡镇林业站,兼管河伯岭国有林场、五峰铺国有林场、反封岭国有林场和县苗圃场。1978—2002年,刘为国、刘习足、吕时旺、银道礼、吕开生、王步惠先后任县林业局局
  长。
  二、森林保护
  林地保护 1981年5月,县林业局在城天堂公社杜文大队进行“定山林权属、定生产责任制、定自留山”试点,1982年全县进行山林定权发证。1983年,将农户承包的“责任山”和“自留山”合二为一由农户经营。定权发证之初,农户怕政策变更,曾出现乱砍滥伐现象。20世纪90年代,县内规定凡临时占用林地者,应按用地数量在县林业部门指定地点营造相应面积的林木,或按规定交纳森林植被恢复费。2002年5月,县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开展征占用林地清理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成立邵阳县清理整治征占用林地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非法征占用林地进行清理,责令限期恢复。
  封山育林 1978年,全县有封山育林面积16.5万亩。1982年,针对县内山林管理权限到户后出现的乱砍滥伐森林现象,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紧急规定,在县内实施全面封山育林,是年全县封山育林19.5万亩。并先后在白仓、塘渡口、红石设立竹木检查站。期间,年均追回非法砍伐的木材600立方米。1985年,全县推广杉木桥乡全乡统一封山育林的经验,同年郦家坪区实行全区统一封山育林,以后双江、谷洲、皇安寺等乡均实行全乡统一封山育林。至1986年,全县封山育林48万亩。1989年7月,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封山育林的通告》,当年全县成立村级护林委员会575个,有护林员1399人。1998年,全县封山育林57万亩。2002年2月,县人民政府再次发布《关于在全县范围内统一封山育林的通告》,严禁在封山育林的山界内砍柴、放牧、开荒、开矿、打枝、杀青。
  生态公益林保护 2001年始,县内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共划定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65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45万亩。2002年,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试点工程在县内实施,第一期纳入试点范围的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31.25万亩。按每亩补偿3.5元的标准,国家每年补助试点范围内林农109.37万元。被纳入补偿试点范围内的国家公益林严禁采伐。
  森林防火 县内森林火灾频繁,20世纪70年代,县内共发生森林火灾16次,累计受灾面积5700亩。1980—1986年,县内共发生森林火灾22次,受灾面积1500亩。1990年6月,成立邵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县长兼任指挥长。1997年6月,成立邵阳县森林消防中队,设立119火警电话,配置水罐普通消防车1台、风力灭火机10台、油锯15台、打火鞭100把、水带300米、水枪3支。1997—2001年,县内年发生森林火灾均达10次以上,最多的年份达20次。2002年清明节,因天气异常,县人扫坟祭祖焚烧纸钱引发火灾百余起,烧毁森林2万余亩,其中白仓镇四尖峰烧毁4034亩,直接经济损失236万元。同年,河伯岭国有林场有防火隔阻带52公里,五峰铺国有林场有防火隔阻带40公里。
  病虫防治 1980年,县内松毛虫害发生面积7万亩,防治5万亩,其中利用本县生产的“白僵菌”生物防治4万亩。1983年农业区划调查资料显示,县内有森林病害17种,其中松树病害2种、杉树病害3种,油茶树病害4种、其他树种病害8种;有森林害虫11目、50科、
  113种,其中马尾松松毛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为害最为严重。1984年,县内五峰铺、下花桥、梽木山3区松毛虫为害严重,县内成立松毛虫飞机防治指挥部,副县长罗安荣任指挥长、县人武部部长刘劲冬和县农委副主任莫寿明任副指挥长,7月14—17日,对上述3区内的7个乡、45个村的马尾松林实施飞机防治。飞机共作业23架次,飞行19小时54分,喷施速灭杀丁69公斤,防治面积9.6万亩,有效防治率90%,虫口死亡率平均90%以上。1986年,县林业局森林保护站配备专职马尾松毛虫虫情测报员3名。2000年,邵阳县被定为国家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工程县。2002年,县内规划马尾松毛虫防治面积30.07万亩,其中飞机防治6.8万亩,人工地面防治23.27万亩;实际防治28.27万亩,其中飞机防治6.8万亩,人工地面防治21.47万亩;防治面积中,采用RV菌素仿生人工地面防治15.27万亩、速灭杀丁化学人工地面防治6.8万亩、白僵菌地面生物防治1.2万亩、BT病毒飞机生物防治3.6万亩、灭幼脲生物飞机防治0.6万亩、RV菌素仿生飞机防治2.6万亩。
  古树名木保护 20世纪50年代前,县内古树名木甚多,如塘田市镇桃李坳上的古杉、黄塘乡枇杷塘的绹马桩(古杉)、河伯乡尹家冲上山路顶的古松柏(红豆杉)等古树,闻名遐迩。时县内树龄数百年、胸径1米以上的古树,数以千计。20世纪50年代末期后,县内古树名木砍伐殆尽。2001年,县内开展古树名木调查,全县残存的古树仅326株,树龄300年以上的31株,均由县人民政府建卡登记,予以挂牌保护。
  林业执法 1981年3月,设立邵阳县公安局河伯岭林业派出所。1987年,设立邵阳县公安局林业股(又称邵阳县林业局公安股)。1990年10月,成立邵阳县人民法院林业审判庭。1995年,设立五峰铺林场公安执勤室。1988—2002年,县林业局公安股共办理涉林案件7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1990—2002年,县法院林业审判庭共审结涉林刑事案件112件、民事案件136件、非诉执行案件66件、林木林地确权行政案件26件。2002年,撤销县林业局公安股、河伯岭林业派出所和五峰铺林场公安执勤室,成立邵阳县林业局森林公安分局。
  三、林业经营管理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贯彻实施后,县内林业经营实行三凭证制度,即凭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凭木材运输许可证运输木材、凭木材经营许可证从事木材经营。经营木材者须按规定交纳林业基金。
  采伐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集体山林由农户分散经营,农民大量砍伐松木,销往县内各煤矿及邵东市场。1985年1月始,河伯岭林场福禄冲工区梨子山等林区以非法采矿为起因,导致大肆盗伐抢伐林木,至1988年底,该场被盗伐抢伐用材林17.8万株,计9925立方米,盗伐抢伐楠竹18.7万株。期间,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数度率队上山查禁方告平息。1987年,县内规定,商品林采伐由县林业局审批核发林业采伐许可证后方可采伐,自用林采伐由乡镇林业站审批核发林业采伐许可
  证后方可采伐。林业站、林场安排专人负责伐区监督,进行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检尺。采伐人凭码单与林木采伐许可证、育林基金票证申办木材运输手续,伐后检尺数量记入采伐台账。采伐材积差额在规定幅度内的,由林业站向采伐人补足或退还有关林业费用。按照每5年编制一次的森林资源采伐限额计划,1986—1990年,县内森林采伐限额总量28.35万立方米(活立木),实际采伐15.7万立方米。1991—1995年,县内森林采伐限额总量20.14万立方米,实际采伐12.91万立方米。1996—2000年,县内森林采伐限额总量29万立方米,实际采伐14.48万立方米。
  购销 1978年,县内仅有县木材公司1家经营木材购销的国有企业。时县内木材已自供不足,停止外销,且需从城步、绥宁及广西资源等县采购。木材成为紧销商品,由县林业部门专运专营,按指标严格审批供应,严禁私自贩运木材。1985年后,木材实行议购议销,五峰铺、白仓木材商贩勃兴,自发形成木材市场,县政府多次查禁无效,交易甚旺,且由单一的木材原材料购销转向木材加工经营。1987年,设立塘渡口木材检查站。1990年,县林业局设木材管理站。1996年,设立九公桥、谷洲、杉木桥、黄豆元4个木材检查站。1997年,县木材公司停业,公司42名在册职工均下岗自谋他业。20世纪90年代初,谷洲镇办有县内唯一一家由政府批准开办的木材专业市场。以后,县内木材需求量下降,木材供应紧张的局面始告结束。2002年,县内有木材经营加工企业180家,年产值900万元。
  林业基金征收 20世纪80年代初始,县内采伐、销售竹木和销售竹木制成品、竹木半制成品、部分经济林产品、林化产品和食用笋,由县林业局征收育林基金、林业更改基金和林业保护建设费(简称两金一费),1988年前,县内每年收取两金一费20~30万元不等。1989年,县内收取两金一费69万元。1994年,将两金一费改为一金两费,即育林基金、林业保护建设费和维简费。县林业局和县物价局联合下发邵林计字(1994)03号文件,确定一金两费计征基价和计征比例。1994—2002年,县内共征收一金两费1607万元。县内征收的林业一金两费20%上交省、市林业主管部门,80%留作县内造林、护林经费,由县财政专户储存,专项使用。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林业事业费短缺,县内林业一金两费自留部分多用于发放林业职工工资。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