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86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害
分类号: S43
页数: 2
页码: 262-2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3年至2002年邵阳县农作物病虫害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中包含:病虫害种类和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 邵阳县 虫害 农作物

内容

一、病虫害种类
  病害种类 据1983年调查资料,县内共有农作物病害228种。其中水稻病害23种,危害严重的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黄矮病、赤枯病等4种;玉米病害6种,危害严重的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黑粉病等3种;红薯病害12种,危害严重的有红薯黑斑病、红薯瘟、红薯软腐病等3种;蔬菜病害47种,危害严重的有34种;果树病害24种,危害严重的有16种;其他粮食作物病害42种,危害严重的有12种;其他经济作物病害(含绿肥病害)74种,危害严重的有21种。
  虫害 据1983年调查资料,县内共有农作物害虫264种。其中水稻害虫50种,危害严重的有8种;其他粮食作物害虫27种,危害严重的有9种;经济作物害虫(含绿肥害虫)119种,危害严重的有38种;果树害虫46种,危害严重的有20种;蔬菜害虫30种,危害严重的有17种。另有仓储害虫12种。
  害虫天敌 县内有害虫天敌昆虫9目、43科、138种,食虫鸟类6种,食虫爬虫类动物2种,食虫两栖类动物2种,食虫类家禽2种,食虫鱼类2种。
  二、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防治 1978年,县内各公社建有农作物病虫测报站。1986年后,逐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时防治稻瘟病的农药有富士1号、三环唑、克瘟散、灭病威等,防治纹枯病的农药有井岗霉素、甲基托布津等,防治稻飞虱的农药有混天威、叶蝉散、速灭威、扑虱灵、虱纹灵、双防灵等,防治卷叶螟和二化螟的农药有杀虫双、甲甲磷、杀螟松、杀虫单、辉丰杀敌、锐劲特等。1990年,在白仓镇白仓村零星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后此病在县内普遍发生,防治的药物有叶青双。20世纪90年代,县内始推行生物防治,县内水稻病虫害和农药污染明显减轻。1998年,县内农村曾一度推行水稻病虫害“六统一包”防治体系(统一承包控防面积、统一实施控防技术、统一控防时间、统一供应控防药械、统一控防操作、统一收取控防费用、由承包者包赔超过控防标准的产量损失)。
  旱土作物病虫害防治 1982年始,县内推广用速灭杀丁、喹硫磷防治柑橘介壳虫,用三氯杀螨醇防治柑橘红蜘蛛。同年,推广在油菜、小麦地里使用增产菌。1986年始,县内推广用机油乳剂、扑虱灵、灭蚧灵防治柑橘介壳虫。1987年,全县开展红薯小象鼻虫普查。1990年始,对柑橘、油菜、蔬菜、药材及小宗水果进行系统的病虫调查预报。同年,对全县41个乡镇的小麦、红薯、花生、柑橘等作物进行检疫调查,未发现检疫性病虫。是年始,县内推广使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精、杀菌王、氯亨1号、氯亨2号防治西瓜炭疽病和枯萎病,使用速灭杀丁等高效低毒农药防治蔬菜蚜虫和菜青虫,使用井岗霉素、代森锌、菌毒清防治大豆根瘤病。2001年,县内开展第三次农业疫情普查,共勘查作物面积39.78万亩,普查作物37种,发现有害生物67种,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2种。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