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会 妇联 共青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会 妇联 共青团
分类号: D638
页数: 4
页码: 194-197
摘要: 本文记叙1978年到2002年邵阳县群众团体工会、妇联、共青团以及少年先锋队情况。
关键词: 邵阳县 群众团体

内容

一、工会
  1978年,第六届邵阳县总工会无基层工会组织。1979年5月29日,召开邵阳县总工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县内恢复基层工会14个、工会小组481个,发展会员7236人。1980年4月,县内各级工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为“四化”立功竞赛活动,五峰铺印刷厂通过竞赛,提前56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1981年7月,县内企业开始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983年底,先后有108家企业建立职工代表会(简称职代会),64个基层工会与职代会机构结合,19家企业民主选举厂长(经理),70家企业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活动。1987年,有1.24万名工会会员参加邵阳市总工会举办的“塑造主人翁新形象”知识竞赛活动,20个基层工会获组织奖,50人获优秀个人奖。1988年,县内有53项由工会会员创造的科技成果获邵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1年,县总工会在全县倡办职工之家活动,邵阳县工具总厂等5家企业基层工会被评为模范职工之家,邵阳县第一中学等20个单位的基层工会被评为先进职工之家。同年6月,县总工会会同县劳动局对全县国有、集体、私营企业用工情况进行检查,纠正侵犯职工权益的违法行为6起,办理签证合同578份。1999年,县总工会倡办喜庆生日有贺礼、天灾人祸有救助、节日庆典有活动、子女升学有奖励的四有爱心活动。139个基层工会成立了职工互助互济会,入会资金150万元。共扶助特困职工813人,送喜庆贺礼2317次,开展节日庆
  、活动513次,奖励职工子女升学者638人。
  2000年始,县总工会配合县委在县内开展机关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的双联活动。2002年,由县总工会统筹,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筹集解困资金132.8万元(其中机关干部个人捐款61.2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2130名。
  1979—2000年,县总工会共召开5次会员代表大会,吕时顺、刘敬文、陈战岗、何有生先后当选为县总工会主席,2001—2002年,吕萍、陈学军先后被任命为县总工会主席。2002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工会组织457个,工会会员3.11万人,其中女会员8600人。有专职工会干部216人,其中女干部37人。
  二、妇联
  1978—2002年,共召开5次全县妇女代表大会,莫荷花、艾翠娥、刘会英、胡迪芬先后当选为邵阳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县妇联,下同)主任或主席。
  县妇联在中共邵阳县委领导下,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协助开展普法教育、计划生育、发展商品生产等社会工作。1979—1983年,县妇联组织全县妇女参加“争当三八红旗手”竞赛活动,黄梅姣、伍学云、李时姣、刘春英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0人被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18人被评为邵阳地区“三八红旗手”,128人被评为全县“三八红旗手”。期间,九公桥镇“三八”科研组被湖南省妇联授予“红旗集体”称号。
  1985年,县妇联在县内开展妇女争先创优活动,创建五好家庭1.2万户、妇女致富户2.3万户,评选出妇女先进工作者及优秀女干部265人。1989年始,县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刘爱华等215人被评为科技致富能手,周元珍等130人被评为致富带头人,陆月娥等145户被评为科技示范户,莫小花等20人被评为养殖女状元,刘和凤等20人被评为种烟女能手。1991年始,县妇联在城镇妇女中开展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简称四有)和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简称四自)巾帼建功活动,县国税局纳税大厅、县人民医院内科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陈玉萍获全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36名妇女被评为全县巾帼建功标兵。1995年,县内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全县共评出五好文明家庭860户,100名妇女被评为尊老爱幼标兵,50名妇女被评为贤内助,10户家庭被评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户,50名年轻妈妈被评为读书标兵。
  1996年始,县妇联先后制订了《1996—2000年邵阳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和《2001—2010年邵阳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1998年,在全国开展的“妇女、家园、环境”活动中,邵阳县妇联获组织奖,县妇联主席刘会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的接见。
  1978—2002年,全县妇女中,有1人担任过县人民政府县长、2人担任过县人民政府副县长、3人担任过县委副书记、2人担任过县委常委、1人担任过县革委会副主任、2人担任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人担任过县政协副主席、11人担任过区乡镇党委书记,1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9人当选省人大代表。2002年,全县妇女中,有科级领导干部116人,县级领导干部8人。
  三、共青团
  1978年11月,召开共青团邵阳县第九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九届共青团邵阳县委员会,李本泳为书记。是年,全县有基层团委48个、团支部899个、团员3.03万人。1979—1980年,全县有2700名青年生产队长参加“新长征突击手”竞赛活动,白仓公社白仓大队唐振清连续两年获湖南省“青年生产队长标兵”和“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81年,召开共青团邵阳县第十次团员代表大会,大会号召全县青年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奋斗,选举产生第十届共青团邵阳县委员会,廖庆元为书记。期间,在共青团邵阳县委主持下,县内各基层团组织成立青年学雷锋小组和帮工助耕队,对296户五保户实行专人帮助。
  1985年,召开共青团邵阳县第十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共青团邵阳县委员会,刘向东、王征培先后任书记。是年,全县有基层团委62个、团支部982个、团员3.19万人。
  1989年1月,召开共青团邵阳县第十二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二届共青团邵阳县委员会,团县委书记候选人落选,任命胡京平为书记。是年,邵阳县有基层团委67个、团支部1193个、团员2.08万人。1990年,在全县农村团组织中,开展“树青绿标兵,建青绿工程”和培养“科技星火带头人”、争当“优秀青年农民”活动,全县共建青绿工程82处,造林5000亩。是年,共青团邵阳县委设学生少年部、农村青年工作部和城镇青年工作部,配备专职干部6人。
  1994年5月,召开全县第十三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三届共青团邵阳县委员会,肖湘政为书记。是年,全县有基层团委67个、团支部1086个、团员2.38万人。1995年,团县委举办以“弘扬五四精神,振兴县域经济”为主题,先后举办联欢晚会、歌手大奖赛、环城长跑赛、爱国主义专题报告会、图片展览、文艺演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共70场次,瞻仰祭扫革命烈士纪念墓4次。同年,团县委成立希望工程光彩基金领导小组,共筹措希望工程光彩资金100万元,修建了黄荆乡希望小学和小溪市乡桥头村希望小学,改善了19所乡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资助1009名特困少儿上学。
  1997年,召开共青团邵阳县第十四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十四届共青团邵阳县委员会,张雄强为书记。1998年3月,团县委号召县内团员青年为身患双肾衰竭的女大学生邓珠捐款3万元。
  2000年,召开共青团邵阳县第十五次全县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五届共青团邵阳县委员会,胡春香为书记。2002年,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对48个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老同志进行一对一帮助,定期为老同志提供生活、医疗服务。2000—2002年,团县委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胡春香被评为全省优秀团委书记。是年,团县委有工作人员4人,设办公室和青少年工作部。同年,全县有基层团委48个、团总支部59个、团支部1268个、团员2.59万人、专职团干部45人。
  附 少年先锋队
  1978年,县内恢复建立中国少年先锋队(县内少年先锋队组织始建于1954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红小兵”替代)。至1982年,县内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和“文明礼貌”等各种竞赛活动。1984年,塘渡口完小少先队获共青团中央《中国少先报》园丁金杯奖,该校少先队第二十九中队获全国红领巾读书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少先队辅导员刘翠兰、周华杰受团中央和团省委表彰。1986年,全县有少先大队540个,少先队辅导员3131人,少先队员6.83万人,占全县少年儿童总数的51.8%。1990年,刘翠兰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学赖宁”活动优秀指导奖。是年,全县少先队建队率为90.5%。1995年,全县有少先大队533个、少先队员8.61万人、少先队辅导员3201名。是年,塘渡口镇第一完小少先队和下花桥镇大观村小学少先队开展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1999年,县内有18名少先队员参加北京航空军事夏令营活动。是年,侬丕娥被评为“湖南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2002年,全县共有少先大队500个、少先队辅导员3126人、少先队员7.7万人。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