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救灾救济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7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救灾救济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分类号: D632.3
页数: 4
页码: 167-170
摘要: 本文记叙1952年到2002年邵阳县民政救灾救济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情况。
关键词: 邵阳县 救灾救济 生活保障

内容

一、救灾救济
  县内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和资江上游,水旱灾害频繁。1952—1986年,县政府累计拨发自
  然灾害救济费594.42万元,年均16.56万元;拨发自然灾害救济粮4962.52万公斤,年均141.78万公斤。1985年4月9日晚8时,县境发生特大风灾,灾害遍及8区(镇)、33乡(镇)、305村、33个厂矿、58所学校,县委书记罗安荣、县长李帮能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人分赴各受灾现场,组织抗灾救人。次日,省市领导闻讯赴县慰问。国家拨款100万元、粮5万公斤、木材300立方米、钢材80吨,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1985年后,县政府对救灾工作采取防御为主、救助为辅、自力更生、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方针,在首先解决灾民口粮、穿衣、住房、治病的前提下,帮助灾民恢复生产,进行生产自救。1990—1994年的5年中,全县共遭受较大的自然灾害16次,其中洪涝灾害11次、龙卷风灾害1次、冰雹灾害2次、春季长期低温阴雨造成旱稻烂秧灾害1次,有两年遭受了严重旱灾。由于县内抗灾救灾能力较前有所增强,灾民生活基本得到保障。1990年6月22日至同年9月21日,县内连旱90天,县政府成立抗旱救灾指挥部,县长李晓红任指挥长,全县组织2200名机关干部下农村抗旱救灾,县区乡(镇)各级财政共拨出抗旱经费44万元。是年冬,县政府组织群众扩种冬播小春作物54.36万亩以生产自救。1994年,县内先后于4月26日、8月6日、8月15日遭受三次洪涝灾害,44个乡镇(场)全部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有特重灾民12.6万人。县政府除大面积救灾外,还拨出专款71.6万元,在民房倒塌严重的河伯乡杨田村和上阳村、河边乡的河边村和栗山村、罗城乡的铜锣村帮助灾民新建了5个灾民新村,共为179户灾民建房358间,总面积7160平方米。是年,县政府还先后两次在全县范围内发动为灾民募捐活动,共捐得现金11万元、衣被2.5万件。1996年7月16日—18日,县内遭百年未遇特大洪灾。3日内县内连续降雨78小时,降雨量260.4毫米,其中17日晚至18日凌晨降雨170毫米。夫夷河和赧水上游的广西资源和新宁、洞口、隆回诸县均急降暴雨,造成夫夷河、赧水、资江河水暴涨,资江每秒流量1.38万立方米,超过正常水位12米。全县25个乡镇场全部受灾,受灾人口82万人,特重灾民15.9万人,死7人,伤50人。县城三条主要街道全部被淹,县城街道水淹最深处达4.6米,直接经济损失9.27亿元。灾情发生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领导和全县所有党政干部全部投入抗灾。中央防汛指挥部发来慰问电,派直升飞机送来救灾物资。是年,国家下拨救灾资金304万元,香港和省内长沙、邵东等县共向县内捐赠现金148万元、衣被10.9万件、稻谷50万公斤以及药品、食品及其他救灾物品。县政府还拨款151.6万元,在全县受灾严重的9个乡镇共新建灾民新村18个,为379户灾民建房1635间,总面积3.27万平方米。
  1996—2002年的7年中,除1999年和2001年县内未遭受较大自然灾害外,其余五年中共遭受洪灾6次(含1996年特大洪灾)、龙卷风灾害4次、旱灾1次、雹灾1次,县政府先后下拨救灾经费1361.3万元,动员社会捐赠救灾资金159.02万元、衣被16.38万件、稻谷50万公斤、大米11.18万公斤。1994—2002年,县内除集中新建灾民新村外,还分散为410户灾民建房700间,总面积1.66万平方米。
  另,1978—2002年县内用于临时性救济资金1750万元。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002年,邵阳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公室(简称低保办)成立,隶属县民政局,对全县无生活来源、无工作能力又无法定瞻养人或抚养人的城市居民,由本人申请、居委会和镇民政办调查核对,报县低保办审批后,按最低生活标准线(2002年为120元)发给低保金,有
  部分收入但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线的,按不足部分发给低保金。是年,全县享受低保人数8076人,每月发放低保金28.5万元。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