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部人事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6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人事管理
分类号: D035.2
页数: 6
页码: 145-150
摘要: 本文记叙1978年到2002年邵阳县人民政府干部人事管理情况,其中包括干部结构、干部录用、干部调配、干部考核奖惩、科技干部管理、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人才交流、公务员管理。
关键词: 邵阳县 干部人事管理

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清除改革开放前长期形成的干部使用“唯成分论”和歧视知识分子等极“左”影响,按照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公开考试考核、择优使用等人事制度改革。1981年开始,有计划地将全县民办教师陆续转为公办教师。1984年,县内开始选聘乡镇合同制干部。1995年,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县内实施。
  一、干部结构
  1978年底,全县共有干部5227人。以性别分,男4590人,占87.8%;女637人,占12.2%。以文化层次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444人,占8.5%;具有高中及中专学历者1986人,占38%;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者2796人,占53.5%。以干部所在单位性质分,在行政单位工作的1297人,占24.8%;在事业单位工作的3034人,占58.1%;在企业单位工作的896人,占17.1%。
  2002年底,全县共有干部12965人(含公务员),是1978年的2.5倍。以性别分,男9503人,占73.3%;女3462人,占26.7%。以文化层次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5497人(研究生16人)、占42.4%;具有高中和中专学历者7053人,占54.4%,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者415人,占2.2%。以干部所在单位性质分,在行政单位工作的2472人,占19%;在事业单位工作的9783人,占75.5%;在企业单位工作的710人,占5.5%。
  说明:1978—1990年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数据未分开。
  二、干部录用
  县内干部主要来源于从社会各界吸收录用、接收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安置军队转业干部3个方面。1980—2002年,全县共吸收录用国家干部10943人,其中:1980—1984年直接录用国家干部455人,“以工代干”者转干459人;1981—1998年,2476名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1984—1992年,选聘乡镇合同制干部247人;1980—2000年,全县共接收国家统招统分的大中专毕业生6568人进入干部队伍,安置军队转业干部598人;1996—2002年,全县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国家公务员140人,其中乡镇干部23名、政法干警95名、县直机关文秘人员22名。
  三、干部调配
  1981—1986年,全县共调配干部1209人,年均201人。其中调往县外462人(调往省外37人、调往省内其他地市202人、调往市内其他县市223人),从县外调进县内356人(从省外调进49人、从省内其他地市调进108人、从市内其他县市调进199人),县内调动391人。1987年后,由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效益明显下降,企业干部往事业单位流动。1994—2002年,共调动干部1483人,年均165人,其中调往县外237人,从县外调进县内86人,县内调动1160人(其中从企业单位调入行政事业单位411人)。表5 邵阳县1994—2002年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增减表 单位:人
  四、干部考核奖惩
  考核 1980年7月,中共邵阳县委下发《关于对县属机关干部实行岗位责任制的通
  知》,是年冬,县交通局、县二轻局率先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1983年春,县直机关和区社普遍建立岗位责任制,邵阳市人事局在县内召开干部岗位责任制现场会。1984年始,县人事部门每年对县内所有干部发放考勤手册,要求干部日记、月结、季查,年终进行考核。1995年前,年终考核根据干部的德、能、勤、绩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进行。1995年后,干部年终考核按公务员管理条例进行。
  奖励 1982—1994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奖励分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记功、记大功、升级、升职、通令嘉奖六种。对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记功、记大功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并分别给予30元、60元、100元奖金;升级奖励是在本人原工资级别上晋升一级,有特殊贡献的可晋升2级,采取固定升级和浮动升级两种办法,浮动升级从批准之日起连续3年保持荣誉的,可以转为固定工资。期间,全县共给予记功奖励1694人次(其中记大功奖励130人次)、晋升工资奖励134人次。1995—2002年,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奖励按国家公务员奖励规定执行。期间,全县共奖励1.71万人次,其中被嘉奖者1.52万人次,记三等功者1801人次,记二等功者63人次。除上述奖励外,还将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与正常增加工资挂钩,即事业单位在岗人员在任期内连续二年考核为优秀者,可在本人职务工资标准内提高一个工资档次,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含工勤人员)年度考核连续3年为优秀者,可在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
  惩处 1993年前,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纪律处分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开除8种,1982—1986年,全县共处分干部113人,其中被警告者2人、记过者2人、记大过者7人、降级者35人、撤职者12人、开除留用者41人、开除者14人。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后,对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纪律处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六种。1993—2002年,全县共处分干部306人,其中被警告者57人、记过者42人、记大过者39人、降级者139人、撤职者24人、开除5人。
  五、科技干部管理
  1980年7月,邵阳县科技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成立,对全县专业技术干部,按工龄、学历对专业技术职称进行套改。全县经套改获得初级职称者129人、获得中级职称者5人。1982年,县内成立专业技术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相继建立各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全面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1983年,在农林水系统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均浮升一级工资,对连续8年在农林水系统第一线工作的科技人员,将浮升工资转为固定工资后,再向上浮升一级。以后,再连续5年在农林水系统第一线工作的,浮升的工资又转为固定工资。1985年,将127名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干部的家属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1986年,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1989年,对全县职称评定和聘任工作进行复查。1991年,全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转入经常化。1997年,对有突出贡献的高级农艺师林建成给予政府特殊津贴每月100元。1999年8月,成立邵阳县专家服务组,县委副书记王忠屏任主任委员。2002年,全县共有各类在职专业技
  术人员(含集体所有制,下同)1.02万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9965人,其中获高级职称者165人(含高级工程师6人、高级农艺师3人、副主任医师11人、高级讲师和中学高级教师及小中高教师145人),获中级职称者3557人(含工程师96人、农艺师44人、主治医师243人、讲师和中学一级教师及小学高级教师2972人、经济师29人、会计师42人、统计师12人、馆员13人、编辑记者1人、一级播音2人、一级教练3人、三级艺术人员15人、政工师22人),获初级职称者6243人。
  六、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1980年,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批大中专毕业生毕业。1980—1982年,毕业生分配由县人事局统管。1983年始,师范类毕业生分配由县教育局负责,非师范类毕业生分配由县计划委员会统筹计划,县教育局按分配计划办理具体手续。
  20世纪80年代,回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基本能按计划分配到位。以后回县的毕业生逐年增加,20世纪90年代初期始,每年有20%~40%的毕业生无法按计划分配,县人民政府只得将毕业生择业期由1年延长至2年,并鼓励毕业生去乡镇企业工作。
  1980—2000年,县内按计划指标共分配毕业生9297人,实际报到8048人。按类别分,师范类毕业生3846人,非师范类毕业生4202人;按学历分,本科生472人,大专生2068人,中专生5508人;按培养方式分,国家统招统分6211人,计划内自费和委培生869人,并轨生968人。期间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有6568人进入干部队伍。进入干部队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1980—1989年分配2260人,年均226人;1990—2000年分配4308人,年均391人,比前10年年均增加131人。
  2000年后,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录用大中专毕业生,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择优录取。2000—2002年,县内经过公开考试,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国家公务员140名。1980—2002年,县内共接纳吸收6708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干部(含公务员)队伍,为2002年全县干部总数的50.7%。
  七、人才交流
  1992年,县人事局加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牌子,收集、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人事信息咨询服务。同时进行流动人员的求职登记,管理流动人员档案,为人才和用人单位相互选择提供服务。2000年12月正式建立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和人才市场。
  1995—2002年,县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多次派员到沿海地区考察联系,为138名自费大学生采取先录用后交流的方法,输送到沿海地区用人单位;先后为各种聘用人才办理签证手续860人次、人事代理1100人次、托管大中专毕业生档案80余份。
  八、公务员管理
  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1995年8月,县人民政府印发《邵阳县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意见》。是年冬,县内将1496名符合公务员条件的机关工作人员过渡为公务员。以后,录用国家公务员,一律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用。1995年,按照《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等次进行。对国家公务员的奖励分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5种,并对获得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的人员分别给予80元、120元、200元的奖金。公务员违反《公务员管理条例》的惩处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6种。2002年,县内有国家公务员1812人,其中女性226人,占12.6%。以文化层次分,有硕士研究生5人,约占县内公务员总数的0.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210人,占11.54%;具有大专学历者687人,占37.92%;具有中专学历者447人,占26.33%;具有高中学历者217人,占17.67%;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116人,占6.41%。以年龄结构分,30岁以下者334人,占18.49%;31~45岁者816人,占45.01%;46~54岁者429人,占23.66%;55岁以上者233人,占12.85%。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