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第九届县人民政府政事纪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75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第九届县人民政府政事纪略
分类号: D035
页数: 1
页码: 141
摘要: 本文记叙邵阳县人民政府配合县委,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恢复建立了41个乡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 邵阳县 第九届 政事纪略

内容

本届县人民政府配合县委,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恢复建立了41个乡镇人民政府。同时继续鼓励发展专业户和重点户,1984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户和重点户3.88万户。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和畜牧业。1984年,县内经济作物品种增至42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至29.16万亩。1986年,全县生猪饲养量82.13万头,县内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达25%。同年,全县柑橘产量2.2万吨,创县内历史最高纪录。本届政府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81—1986年(含上届政府),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14万元。本届政府对工业企业实行简政放权以增强企业活力,对县内小型国有工商企业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政策和企业用工制度改革。1986年,县内工业企业增至1663家,工业门类增至30多种,工业产品种类增至95种,工业总产值1.03亿元。1984年11月,本届政府颁布《关于立足改革,放宽政策,加速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期间乡镇企业突破传统格局,成为“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十业齐全的综合体。1986年,全县乡镇企业增至5922家。本届政府重视新科技成果的引进推广,县内逐步形成流通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三大体系。兴建了县剧院、图书馆大楼和炎山岭电视差转台等文化基础设施。继续实施《普及小学教育规划》,广泛动员社会集资,新建扩建校舍,改造学校危房。组织了全县第二次工业普查和全县城镇房屋普查,并获得国务院工业普查银杯奖。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邵阳县志》的编修。本届政府期间:遏止了因价格放开而出现的乱涨价现象,理顺和稳定了物价;完成了第三次工资改革;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继续开辟就业门路,组织城镇待业人员就业;首次将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在农村的家属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首次建立乡镇财政。本届政府继续开展禁毒、禁赌、禁娼和反盗窃等专项斗争,再次取缔了反动会道门同善社。本届政府还组织实施了对320和207国道县内段的拓宽改造;架设了下花桥至五峰铺和下花桥至郦家坪2条万伏输电线路。本届政府期间,邵阳县被定为湖南省瘦肉型猪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县。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