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岩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6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岩石
分类号: P583
页数: 2
页码: 54-55
摘要: 本文记叙邵阳县自然环境地质岩石情况。按岩石成因分类,岩石有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3种。
关键词: 邵阳县 地质 岩石

内容

按岩石成因分类,县内岩石有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3种:
  沉积岩 县内沉积岩的分布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2.15%,分碳酸岩、碎屑岩两种。其中碳酸岩分布面积133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06%,县内从南到北,由东往西均有碳酸岩出露,郦家坪镇的城天堂、河伯乡的城背及黄荆乡尤为集中,白仓镇、蔡桥乡、岩口铺镇也有大面积分布。碳酸岩主要产生于泥盆系、石碳系,其次是二迭系、三迭系,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岩性的制约,出现埋藏型和裸露型两种碳酸岩类型。碎屑岩主要分布于县内东南部及南部中、低山地,面积50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5.09%。产生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上统锡矿山组上段、下石碳统岩关阶中段、大塘阶侧水组、下二迭系当冲组和上统大隆组,主要由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及硅质页岩等组成。
  变质岩分布于河伯岭至四尖峰、高霞山至罗城等古隆起地带以及郦家坪镇的罗汉寺局部地区,影响地层主要是奥陶系和震旦系,主要岩性为变质砂岩、板岩、硅质岩等。
  火成岩县内未发生过火山爆发,只是河伯乡陈仕垅有3处地方有花岗岩脉侵入,约0.3平方公里,为燕山期产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