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68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构造
分类号: P54
页数: 1
页码: 54
摘要: 本文记叙邵阳县自然环境地质构造情况,大地构造上位于赣湘台向斜次一级构造单元,涟邵复式向斜的东南翼,又处新华夏系巨型第二沉降带的边缘,白仓至五皇冲和罗城等地。
关键词: 邵阳县 地质 构造

内容

县境在大地构造上位于赣湘台向斜次一级构造单元,涟邵复式向斜的东南翼。构造方向呈北东20~30度,构造形迹以压扭性为主,褶皱次之。祁阳山字型构造的前弧北翼以白仓镇新民村→黄塘乡峦山铺村→谷洲为内、外带分界线,其构造形迹有褶皱和断裂,褶皱形态比较宽缓完整,如黄荆岭背斜,长15公里,宽约7公里,轴向北东40度左右,轴部由上泥盆统佘田桥组组成,两翼地层陡缓不一,东南翼较缓,一般为10~20度;西北较陡,多呈20~40度。断裂按其形态大体可分为两组,一组弧度较小,走向近于南北;另一组弧度较大,呈弧形弯曲,如火烧冲→金称市压性断裂,长约45公里,据长乐煤矿钻孔资料,发现断层带宽约10米,断层角砾岩,胶结紧密,北端断裂面倾向北西,倾角平缓,北西翼向南东方向强裂逆掩,使下石碳系盖于白垩系之上。水田、罗城一带断裂密集,岩层变化强烈。
  县内又处新华夏系巨型第二沉降带的边缘,构造线方向多呈北东20~30度。构造形迹以压扭性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常与祁阳山字型构造成斜接或重斜关系,如芦山→宋家塘断裂,走向呈波状弯曲,长30公里,总的走向朝北东30度的方向延伸。
  县内白仓至五皇冲和罗城等地,虽分别保留有东西向和南北向地质构造,但多被祁阳山字型构造干扰归并,且都规模较小,仅见一些残留形迹。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