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68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口分布
分类号: C922.64
页数: 2
页码: 47-48
摘要: 本文记叙1978年到2002年邵阳县人口分布情况,其中包括区域分布、城乡分布等。
关键词: 邵阳县 人口分布

内容

一、区域分布
  县内人口分布为东北部地区人口密度高于西南部地区,资江、赧水、夫夷河沿岸地区人口密度高于距离河流较远的山地丘陵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县内城镇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农村,建制镇人口增长速度高于行政乡。1982年,县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83人。1990年,县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0人。2000年,县内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76人,在全市除市区以外的8县1市中,仅低于邵东县,居第2位。
  二、城乡分布
  县内自1954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人口统计口径一直以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取代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农业人口中,亦有极少数居住城镇但不属非农业户口的人员;非农业人口中,亦包括厂矿工人、农村商业人员、农村公办教师、基层行政干部等属非农业户口但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人员。时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界限分明,农业人口除因招工、招干、考取大中院校或城镇郊区的少量无地少地农民以及符合条件的职工家属可转为非农业人口外,余者皆无法踏出“农门”。
  1978年,全县有非农业人口2.3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3.19%。1978年后,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开除”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职员又陆续恢复非农业户口,城镇无地少地农民和干部职工家属“农转非”者增多,至1986年,全县非农业人口增至3.86万人,占总人口4.74%。1988年,全县有非农业人口4.51万人,占总人口5.26%。1993年,全县有非农业人口5.58万人,占总人口6.11%。
  以后,政策鼓励农民进城,允许农民在交纳城市建设配套费后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非农业人口增长加快。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人口按户口性质分,农业户口人数占92.35%,非农业户口人数占7.65%;按城乡居住地分,乡村人口占89.6%,城镇人口占10.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全市8县1市中,居第十位。2002年,塘渡口、五峰铺、白仓、塘田市、郦家坪、下花桥、谷洲、九公桥、长阳铺、岩口铺、黄亭市、金称市12个建制镇有集镇常住人口90951人,占全县总人口9.56%,占以上建制镇总人口的13%。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