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口规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67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口规模
分类号: C924.2
页数: 3
页码: 45-47
摘要: 本文记叙1978年到2002年邵阳县人口规模情况,其中包括自然变动、人口迁徒等。
关键词: 邵阳县 人口规模

内容

一、自然变动
  1978年,县内有17.89万户、73.29万人,当年人口出生率为22.1‰,人口净增率为15.5‰。时县内已开始重视计划生育,人口急剧增长的势头开始得到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放缓。1980年,县内共18.56万户、74.55万人,比1975年增加4.98万人,年均增加9960人,年均增长率13.92‰(1970—1975年年均增长率为22.17‰)。1981年,县内人口出生率和净增率又开始回升,1982年,全县人口出生率增至20.12‰,人口净增率13.95‰。
  1983年,全县人口出生率再度回落至17.4‰,人口净增率10.9‰,当年全县共新生人口1.36万人。但县内20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在20世纪80年代后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加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生育意愿增强,县内人口出生率再度回升,生育总人数逐年增加,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内人口第三次增长高峰。1990年,县内共新生人口1.46万人,人口出生率从1980年的15.1‰增至19.66‰,人口自然增长率由8.5‰增至13.84‰,当年全县共24.49万户、88.53万人,比1980年增加13.98万人,年均增加1.4万人,年均增长率18.64‰。
  20世纪90年代后,县内人口出生率和净增率又逐年下降,人口增长开始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县内人口出生率从1990年的19.66‰下降到10.7‰,自然增长率从1990年的13.84‰下降到5.4‰,人口总量从1990年的88.53万人增加到95.7万人,年均增加5975人,年均增长率6.5‰。
  二、人口迁徙
  1978年,县内迁入人口8700人,迁出人口1.01万人。后随着改革开放,县内人口流动幅度加大。1981年,县内迁入人口1.91万人,迁出人口1.49万人。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部分迁徙人口未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人口迁徙手续即可到迁入地居住,故在户籍部门办理人口迁移手续者有所减少。1990年,县内户籍管理部门登记(下同)的迁入人口8838人、迁出人口7728人。1996年,县内迁入人口6936人、迁出人口4767人。
  2002年,县内迁入人口7197人,其中从省外迁入1051人;迁出人口6229人,其中迁出省外1594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县内迁出人口中,因务工经商迁出者占9.6%,因工作调动迁出者占7.7%,因婚姻迁出者占34.68%,随迁家属占15.88%,投亲靠友迁出者占15%,因学习培训迁出者占0.26%,因其他原因迁出者占16.88%。迁入人口主要为县内外出务工的男青年和外地女青年结婚后带回县内。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