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峰铺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667
颗粒名称: 十二、五峰铺镇
分类号: K928.5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本文记叙1984年到2002年邵阳县五峰铺镇地理、历史、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物等基本状况,反映我国乡镇经济、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 邵阳县 乡镇 五峰铺镇

内容

五峰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处邵阳、祁东、东安三县交界处。东与祁东县接壤,南和东安县搭界,西与白仓镇相连,北跟下花桥镇毗邻,面积137.05平方公里,因境内有高霞山、丹霞山、三角岭、破头岩、小眉山五峰秀出而得名。为邵阳市南路重镇、县内第二大镇,1984年前为五峰镇、五峰铺公社,1984年为五峰镇、五峰铺乡,1985年合为五峰铺镇。1987年,被湖南省建设委员会授予全省“村镇建设文明集镇”称号。1993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定为湖南省经济百强镇。1995年撤区并乡时,中和乡和水田乡先后并入,镇政府驻中心街,距县城26公里。2002年,辖五峰铺、板桥、鸭山、袅旗、燕塘、向联、仁湾、界牌、冷水、大户、农科站、胡桥、利群、塘诗、水田、驻马、六甲、长江、弄子、排桥、众和、东井、杨柳、七里、金珠、马蹄、马草、龙岩、白旗、田中、新桥、合作、过路塘、大田、园艺、黄金、水口、石井、留旗、荆塘、红星、刘家凼、沙田、陈宝、羊古、联旗、六里、新铺、沉淹塘、东阳、白田、青云、田东、东山、鹧鸪、黄泥、双河57个行政村和民胜、中和2个居民委员会,共961个村(居)民小组、2.42万户、8.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379人)。镇内山峦起伏,四明山余脉横亘镇东,屏障天成,檀江流经境内6村,镇内板桥田荡为县内三大田荡之一。省道S217线自北向南、S317线由东向西在镇内汇交,另有乡道1条,村级公路25条,构成镇内公路交通网络。镇内有小I型水库5座、小Ⅱ型水库15座、山塘2208口、耕地5.44万亩(其中水田3.65万亩),盛产稻谷、红薯、玉米、柑橘、烤烟。手工业产品棕丝斗笠畅销全国,休闲服装及童装等系列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成为该镇支柱产业。2002年,全镇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农业总产值6450万元。是年镇内有移动电信发射基站2座,装有程控电话8260台。全镇有高中2所、初中6所、小学19所、卫生院2所、卫生分院2所、电影院1座、新华书店1处、个体书店5处、各种民间艺术团体8个,为全省“百优群众文化艺术之乡”,该镇文化站为县内最先创办的农村基层文化站。矿藏有锑。五峰铺老街和六甲坪古生代泥盆纪海生腕足动物化石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文物古迹有卧龙岗、黄忠铺、诸葛祠、驻马桥、花街铺、中天寺等。1926年,在境内仁湾村成立的中共五峰铺地下党支部为县内最早的中共党支部。
  出生于镇内的知名人物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石新安。
  1995—2002年,刘安国、罗翔国、唐四清先后任中共五峰铺镇党委书记;罗翔国、唐四清、刘芝芳先后任五峰铺镇镇长。

知识出处

邵阳县志 1978—2002

《邵阳县志 1978—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书全面反映邵阳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上限到1978年,下限到2002年。以编、章、节、目为基本框架,由政区人口、自然环境、中共地方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等组成,共设21编。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新安
相关人物
刘安国
相关人物
罗翔国
相关人物
唐四清
相关人物
罗翔国
相关人物
唐四清
相关人物
刘芝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五峰铺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