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会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63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会社
分类号:
F727
页数:
3
页码:
691-693
摘要:
本文记述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会社的发展情况,其中包含:行会、会馆、会道门、丐帮等
关键词:
洞口县
社会
会社
内容
第一节 行会 会馆
一 行会
洞口境内各集镇的各行业,各以传说中本行业的祖师爷成立行会,并以祖师爷的诞辰为年会期。境内的行会有轩辕会(缝纫业)、鲁班会(木作业)、织女会(织布业)、孙祖会(崇拜孙膜膑,制鞋业)、三义官(崇拜张飞、屠宰业)、药王会(崇拜孙思邈,国药业)、财神会(崇拜赵公明,商业)、吕祖会(崇拜吕洞宾、理发业)以及杜康会(酿酒业)等。
民国6年(1917)2月,国民政府公布《工商同业公会规则》,倡导改行帮为同业公会,先后有屠宰业、南货业、织染业、木工业、缝纫业、理发业等21个行业成立同业公会,选出会长订立章程。民国8年(1919)高沙成立商会,各行业公会会员为商会会员。民国20年(1931)石江成立商会。新中国建立后,各商会和行业公会为工商业联合会所取代。
二 会馆
旅居洞口境内市镇的工商户,多来自邵阳、湘乡、衡阳、祁阳、新化及江西等地,经商日久,便自成体系,形成“邵阳帮”、“湘乡帮”、“衡阳帮”、“祁阳帮”、“新化帮”和“江西帮”,并自动组织同乡会,于清末民初在各集镇建立会馆,设首士或理事长,调处有关事宜。邵阳籍,分别在高沙、洞口、石江、黄桥建立“洞天宫”会馆;湘乡籍,分别在高沙、洞口、石江建立“上湘宫”、“龙城宫”会馆;江西籍,分别在高沙、石江建立“万寿宫”会馆;衡阳籍,在高沙建立“衡州宫”会馆;新化籍在石江建立“上梅宫”会馆。新中国建立后,会馆都已拆毁或改建,同乡会自行解体。
第二节 会道门
会道门是封建会门和道门的合称。从民国6年(1917)开始,紫霞教、归根教、同善社、一贯道等,相继传入洞口境内,随即发展组织,扩充道徒。共有成员1454人,道首和活动骨干273人,分布28乡、镇,设立活动堂点42处。
一 紫霞教
民国6年(1917),由安化县东平的“恒化文社”传入石下江,建立“膺善堂”,后改为“膺化文社”,嗣后发展了“继善堂”、“好善堂”、“楚善堂”、“自新社”、“普化文社”等,分布于石下江、黄桥铺、高沙市、竹篙塘等地。共建立文社、堂点11个,发展道徒610人,其中道首70人,与上海“中国道德总会”保持联系,开展活动。
紫霞教的道首,多是地主和国民党军政人员,他们打着会道门的旗号,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宣扬“入道可以免灾”、“除劫成福”、“不入地狱”、“可以飞檐走壁、腾云驾雾”,籍以勒索钱财、淫人妻女。新中国建立前夕,制造大量反动谣言,扰乱人心,破坏革命,或勾结官匪,杀害解放军战士和地方干部,1953年被人民政府取缔。
二 归根教
归根教,又称“西华堂”、“金丹门”、“大西华”“小西华”、“三华堂”、“普渡教”、“皇极道”。
民国16年(1927)后,分三支传入洞口境内。一是花园萧玉珍,于1928年请来天鹅山梁山界(今武冈县境内)徐相仁(顶航)、周云阳(保恩),在花园黄茅界庵堂立佛堂;二是光远寺岩岭庵堂(今武冈县境内)于1930年派道首朱隆兴(征恩)、周子卿(顶航)在花园燕子岭设佛堂,取名“西华堂”;三是荆竹铺(今武冈县境内)李甫元(保恩)于1927年在江口一带传教,1939年在月溪仙山界庵堂设立佛堂。该教先后在花园、桥端头、李家渡、高沙市、马鞍石、黄桥铺、月溪、洞口、石下江等地发展道徒390多人,其中道首164人,设坛17处。
归根教的大、中头目都为地主、国民党军政官吏。均以“救苦”、“救难”的慈善面目出现,宣扬“十劫十愁”、“三期劫运、三佛收圆”,打着“神训”、“佛旨”招牌,利用“逢期安拜”、“打蘸”、“扶乩”、“做功课”等方式,散布妖言邪说,欺骗、愚弄群众。新中国建立初期,该教还制造种种谣言,诬蔑共产党,进行反革命宣传活动。经过多次打击后,于1956年全部取缔。
三 同善社
同善社,又名“同善堂”、“洪信社”、“洪信大同社”、“神兵大刀队”、“民师道”、“光明会圣处”、“会仙楼”、“补善堂”。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自称“三教圣人”。民国15年(1926),长沙同善社总会派道首瞿兆瑜在高沙湘乡会馆“上湘宫”建立“高沙事务所”,下设“五课”(果正、道金、明察、文书、宣化)、三个分坛(黄桥铺、马鞍龙山、竹篙塘),由蒋迪仁、甘先修为正、副善长。发展道徒364人。
同善社道首大都为地主、资本家和国民党军政官吏,利用“劝善规过”、“正心修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避灾免难”愚弄人民。新中国建立前夕,该社配合国民党,大造反共舆论,散发反动传单,扰乱人心,破坏革命。经过1953年的严厉打击后消声匿迹,组织瓦解。
四 一贯道
一贯道,1950年3月,由隆回、邵阳分三支传入洞口境内,先后在山门、高沙、洞口等镇设坛开道,扩展组织,共设分坛4个,家坛7个,发展道首11人,道徒85人。道首皆以行商为掩护,道徒行为诡秘。佛堂设在楼上或暗室,信徒单独发展,入道时先必盟誓。道徒练“万仙阵”,宣扬“阵法练成,能呼风唤雨,可乘凳升天”。
一贯道是最反动的会道门之一,打着“修己化人”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幌子,利用迷信,蛊惑人心,疯狂反共反人民。点播师尹德馨、道徒尹秋生于1953年在山门区企图组织反革命武装暴动,被公安机关及时破获,尹德馨和尹秋生分别受到惩处,组织被取缔。
第三节 丐帮
旧社会,专以讨米为生的叫“乞丐”,俗称“叫化子”,并有“大叫化”和“小叫化”之别。“小叫化”,数量多,散布广,单个乞讨,又称“散叫化”;“大叫化”,数量少,能量大,有组织,有头领,有帮规,故称“丐帮”或“大叫化班子”。凡加入丐帮组织,必先封礼拜师,内部称为“拜晚晚”。入帮后,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指挥,严守帮规。如有违犯,轻则罚食、驱赶;重则毒打、处死,文昌塔内曾有一名丐帮成员被惨害,毓兰镇新江有一名成员被挖掉双眼。丐帮成员多散居庙宇、桥亭。主要活动是对红白喜事、待客设宴进行“包台”,即由头领出面与主人交涉,议定派出多少乞丐,施舍多少钱米,然后内部进行统一分配。平时外出,多以“打大卦”求食。且有一定的势力范围,排挤散叫化。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大小叫化都分到了土地和房屋,绝大多数参加生产劳动,丐帮组织自动解散。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