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药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61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药品
分类号:
R97
页数:
4
页码:
665-668
摘要:
本文记述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医疗药品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情况。
关键词:
洞口县
卫生
药品
内容
一 药材生产
(一)人工培植
1959年开始在山门公社黄双大队园艺场试种白术、白芍、丹皮等品种,产量高,经济收入好;1963年在该场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人工培植药材即扩展到江口、黄桥、桥头、竹市、山门等区。全县共建立人工培植药材生产场地7个,种植面积250亩。人工培植的根、茎、花药材有白术、白芍、白芷、牡丹皮、生地、茯苓、党参、尾参、玄参、沙参、西芎、川芎、金银花、白菊花、麦冬、半夏、草乌、草决明、白扁豆、玄胡、白芥子、天麻、射干、当归、百合、田七、贝母、牛膝、淮山、大黄、桔梗、荆芥、黄连、破故子、益母草、红花;木本药材有杜仲、黄柏、厚朴、木瓜、栀子、枳壳等42个品种;高沙区药材站和西中公社养殖过乌龟,渣坪公社养殖过鹿。
1971年县药材公司从广东引进金香草种子,在马鞍公社双和大队试种成功,随后全县推广。1978年全县种金香草930多亩,年产量400221公斤,结果产大于销,1979年和1980年基本停止生产。1985年以来,种植金香草又有所发展。
山区土壤、气候适宜种白术,1975年开始在山区大量培植,1982年全县种白术420亩,年产白术14191公斤,产大于销,种植面积减少。
1974年开始改野生金银花为人工培植,充分利用屋前屋后空坪隙地及路边、畲边、山边大量种植。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人工培植金银花面积1050亩,1983年金银花产量达30700公斤,产大于销,1985年基本停止人工培植。
(二)野生资源
县内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据调查,可供药用的有808种,已经采挖药用的有182个品种,主要分布在溪、大屋、桐山、渣坪、长塘、鼓楼等地。列举如下:
根茎类:有山豆根、山药、山慈菇、牛膝、土茯苓、白芡、白前、白薇、白茅根、白头翁、附子、南沙参、仙茅、半夏、龙胆草、尾参、地榆、百部、百合、麦门冬、天麻、天花粉、天南星、天葵子、乌药、石菖蒲、白芨、何首乌、芦根、青木香,苦参、党参、虎杖、金果榄、茜草、草乌、威灵仙、香附、前胡、独活、骨碎补、桔梗、射干、高良姜、贯仲、黄连、黄精、黄药、商陆、续断、紫苑、紫草、葛根、萆薢、薤白头、西芎、白药、藕节等59个品种。
藤木类:有木通、竹茹、西河柳、寻古风、活骨风、钻骨风、鸡血藤、苏梗、忍冬藤、皂角刺、松节、夜交藤、勾藤、桑枝、桑寄生、通草、海风藤等17个品种。
皮壳类:有五加皮、石榴皮、冬瓜皮、海桐皮、合欢皮、肉桂、杜仲、牡丹皮、厚朴、桑白皮、陈皮、黄柏等12个品种。
全草类:有凤尾草、半枝莲、半边莲、夏枯草、白花蛇舌草、仙鹤草、石斛、刘寄奴、王不留行、伸筋草、谷精草、败酱草、鱼腥草、泽兰、佩兰、细辛、金钱草、鹅不食草、荆芥、茵陈、益母草,淫羊霍、篇蓄草、蒲公英、稀莶草、薄荷、瞿麦、青蒿等28个品种。
叶类:有大青叶、艾叶、石韦、侧柏叶、枇杷叶、荷叶、淡竹叶等7个品种。
花类:有白菊花、鸡冠花、金银花、野菊花、葛花、槐花、闹羊花等7个品种。
果仁种子类:有大力子、女贞子、木瓜、乌梅、车前子、五倍子、白果、丝瓜络、瓜篓、白芥子、冬瓜子、草决明、苍耳子、青皮、金樱子、枳壳、枳实、湘砂仁、栀子、桃仁、莱菔子、蓖麻子、蔓荆子、橘核、覆盆子、麦芽、莲子、苡米、豆鼓等29个品种。
菌藻类:有马勃、茯苓、雷丸等3个品种。
动物类:有乌蛇、龟板、鸡内金、虎骨、豹骨、狗鞭、穿山甲、蛇蜕、紫河车、蜈蚣、蜂蜜、蜂房、蝉蜕、僵蚕、白花蛇、麝香、鳖甲等17个品种。
矿石类:有赤石脂、滑石等2个品种。
其他类:有夜明砂、望月砂、海金砂等3个品种。
(三)药材(品)加工
清末至民国期间,县境内一些规校较大的中药店能加工多种成药。有高沙易恒春药店的虎骨酒;聂万泰药店的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五集散、阿胶;李永春药店的百毒膏;黄桥万全福药店的小儿健脾膏、仙苏丸等。此外,还有少数名医秘制丸散,如长乐冲眼科的八宝眼药和拨云散,李家渡骨伤科的接骨丹等。
新中国建立后,少数药店和名中医仍自制传统膏、丹、丸、散。
1958年县卫生防疫站、县药材采购供应站与县人民医院联合办红旗制药厂(厂址县人民医院内),生产中成药黄连素粉、当归酒、虎骨酒等10多个品种和10%葡萄糖注射液、25%葡萄糖盐水注射液以及注射用水、1%普鲁卡因等。主要供自用,适量外销,1962年停办。
1977年由石江竹木社转产成立洞口县制药厂,生产“穿心莲片”和“铁包金片”。根椐上级有关文件规定,于1979年停产。
1986年县内有药材(品)加工单位2个,一个是县药材公司所属加工厂,1970年12月建立,职工25人;一个是卫生局劳动服务公司所属加工厂,1984年12月组建,职工12人。主要是中药材加工炮制,生产少量中成药。药材公司所属加工厂,1974年至1977年先后生产过银翘解毒丸、止咳糖浆、六一散、神曲、健脾糕等品种。两厂现在加工的饮片品种200多个,1977~1986年加工的总重量735吨,总值300万元。另外,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建有制剂室,生产葡萄糖注射液等常用针剂和中药饮片。
二 药品经营
新中国建立前,洞口境内有私营中西药店151家,其中西药店2家,主要分布在洞口、高沙、石江、黄桥、山门、竹市等集镇,少数散布农村。经营业务较大的有高沙的聂万泰、易恒春,山门的同春堂,黄桥的万全福和兴亚西药房,洞口的益寿堂,石江的同德堂等。经营的中药有参、术、苓、草等500多个品种,西药有针剂、片剂和外用药等20多个品种。1945年日本军队入侵,烧杀掳掠,加上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和匪盗横行,不少药店关闭停业。新中国建立后,贯彻“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方针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药业又有新发展,1952年全县有私营药店138家。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先后建立洞口、高沙、石江、黄桥、山门5个公私合营药店,同年建立县药材购销组,1962年6月改为县药材公司,负责中西药及医疗器械的经营。1970年先后建立高沙、黄桥、山门、石江、江口、竹市、桥头7个区级药材购销站。1975年后又分别在花桥、水东、拦河、蒲溪、菱角、花园、桥头、溪、月溪、渣坪、鼓楼、杨林设立基层药材购销点。全县批发供应的单位670个,供应中药、中成药、西药,品种由1957年的1199个,增加到1986年的2201个,增长83.56%;年销售额1956年为29.87万元,1986年达到971.71万元,增长31.5倍。上交利润1956年为1.39万元,1986年为16.42万元,增长11.07倍。
(一)中药材的采购供应
洞口县中药材品种多,分布面广。民国以前各中药店铺,就地收购中草药材炮制加工。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鼓励农民采集野生药材,又重视发展家种药材,多数品种能够自给并有少数品种外贸出口,部分品种调入。1956年前,中药材由供销社收购和批发供应。1956年3月县药材购销组建立,以后又在各区和部分乡建立药材购销站、点,负责中药材的采购供应。此外,为方便群众,还在全县供销系统设收购网点503个,设中药供应专柜120个。收购供应附品种、数量逐年增加,1965年与1980年比,品种由48个增加到256个,增长4.2倍;数量由1884担增加到5716担,增长2倍多;收购投放金额由116500元增加到542200元,增长3.65倍。自给品种1965年为26个,1980年增加到155个,增长5倍。收购品种中,有黄精、白术、黄栀子、陈皮,夏枯球、槐花、淡竹叶外贸出口,并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不足部分,由上级药材公司按计划调拨或自行派员去东北、西北、华北等主要产地采购。县内供应品种1957年为301个,1967年为352个,1986年为772个。中成药的供应,1965年6月首先在高沙试点,随后推开,供应品种有膏、丹、片、丸、散、酊水、糖浆等,1967年为180种,1986年达506种。
(二)西药和医疗器械的采购供应
新中国建立后至1956年,西药及医疗器械由县百货公司批发给县卫生工作者协会,由县卫协会转发各医疗单位。1956年3月由县药材采购供应组接管全部业务。西药和医疗器械、玻璃仪器,由上级医药公司分配,自行采购的很少,大型医疗器械采取衔接计划,对口供应。供应品种逐步增加,1957年为721种,1967年为740种,1977年为742种,1986年达923种。
三 药政管理
洞口县药政管理始于1952年,当时由县人民卫生院主管。为了防止滥用麻醉药品,制订“麻醉药品使用规则”,确定专人保管,专用处方,专册登记,指定专人使用。1953年由县卫生科主管,对各药店、医院药房、游医药贩进行了整顿,对霉烂变质、虫伤鼠咬、过期失效及伪劣药品进行处理,制订麻醉药品管理、使用审批制度,控制和限制毒、麻、限剧药品的使用。1958年充实力量,加强药政管理,每季度对各药店、药房的药品质量、药品价格进行一次检查,对游医药贩进行监督。1963年贯彻执行国务院卫生部、化工部、商业部《关于药政管理的若干规定》,重新审定使用麻醉药品单位和使用人员,组织力量对全县药品经营、使用单位的药品生产、加工炮制、贮藏保管、药品质量、药价及毒、麻、限剧药品管理和医药市场进行检查,进一步完善药品管理制度。
“文化大革命”期间,药政管理工作一度陷入混乱,药品质量差,使用霉烂变质、过期失效药品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单位不具备制药条件也搞中草药制剂,甚至还生产灭菌制剂,产品未经检验就用于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得不到保障。
1975年3月县卫生局又确定专人抓药政工作,随即召开有县、区、乡医院、药材公司所属单位参加的63人会议,学习卫生部颁发的《药政管理条例》和国务院颁发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开展全面检查,建立健全毒、麻、限剧药品管理制度,做到“四不卖”(即霉变过期失效、应加工未加工、价格不清的药品),药政管理再趋正轨。
1979年2月,县药品监督检验所成立,借用县中医院两间房子开展办公与实验,1984年在城关镇龙安桥建房800平方米,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增添设备,做到房屋、设备、人员配套。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后,广泛开展宣传,印发《药品管理法》小册子4000多份、资料5000多份。自1986年7月1日实施《药品管理法》起至1986年底止,药检部门在公安、工商、药材等部门的配合下,查处销售假劣药案件20起,药品中毒案2起,取缔游医药贩31起,收缴假劣药材3526公斤;销毁、查封西药、成药700425瓶(盒),折人民币106042.97元;清查、销毁淘汰注射剂品种25个、2412盒,片制品种78个、5313瓶,折人民币6455.66元;发出质量处理文件14个,罚、没款2100元;对9个医院制剂室进行整顿,关闭7个,保留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制剂室,通过扩建和整顿,经省、市验收,颁发《制剂许可证》;建立医疗单位制剂品种报批制度;对38个药品经营单位进行整顿;对13个县、区医院的33个职能科室和39个乡卫生院,颁发《药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药品整顿合格证》;对全县373名乡村医生和106名个体开业医生进行药剂考试考核。由于工作成绩显著,1986年获《全国先进县级药检所》光荣称号。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