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勤工俭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56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勤工俭学
分类号: G522.5
页数: 2
页码: 583-5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中小学在劳动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积肥、“小秋收”、种植、饲养、打柴、整修校舍等勤工俭学活动。
关键词: 勤工 俭学 洞口县

内容

1957年以前,全县中小学在劳动课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积肥、“小秋收”、种植、饲养、打柴、整修校舍等勤工俭学活动。1958年4月,贯彻中央关于“勤俭办学,勤工俭学,劳动生产”的指示,各中小学开始办工厂和农林牧场,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劳动时间大大超过教学计划的规定,中学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停课参加大炼钢铁的“大兵团”作战。1959年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问题的几个建议》,逐步扭转了这种现象。此后几年,勤工俭学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正常进行,取得较好效果。据1961年9月统计,全县66所中小学所办农场的面积共883亩,收蔬菜27万公斤,粮食作物4.1万公斤,油料作物1.025万公斤,养猪303头,饲喂鸡、鸭、鹅共400只,放鱼7100尾,总产值5万余元,其中57所学校种的蔬菜足可自给。1963年以后,除农业中学外,普通中小学的校办工厂、农场大大减少,勤工俭学活动大多停止。
  “文化大革命”期间,搞“开门办学”,走“五·七”道路,学校又大办工厂、农场,学生劳动时间占在校总时数的25%~30%。“文革”后,勤工俭学活动复归正轨。
  1982年,县教育局配勤工俭学专职干部,次年建立劳动服务站。1985年改为勤工俭学管理站,制订了中小学勤工俭学规划和先进单位评比条件,并明确提出“育人、生财”的勤工俭学两大主要任务。
  截至1986年,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累计纯收入达51.49万元,其中校办工厂5.3万元。1980年,洞口七中滑石粉厂建成投产7个月,出产品370吨,获利润2150元。江口镇中学85年建成的印刷厂,7个月获纯利7000余元,邵阳地区授予“校办企业先进单位”的称号。洞口四中从1977年建立校办农场以来,以种植业为主,兼饲生猪,至1980年累计收入2万余元。洞口二中农场柑桔年收入1.1万余元。醪田乡湛田小学自1977年至1980年,鱼塘、茶园收入逐年增加,每期给学生减免学费20~30%。江口区杨柳小学靠校办茶场收入,学生可免交学费,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巩固率均达100%。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