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5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632.0
页数: 2
页码: 582-5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在反对书本与实际相脱离的教条主义,要求理论与实践相一致。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教学 改革 洞口县

内容

50年代初,教学方法的改革,重点在反对书本与实际相脱离的教条主义,要求理论与实践相一致。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1953年学习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和《普希金教育讲课录》,在教学中贯彻“系统牲,科学性,量力性,巩固性,直观性”五个原则,一边学,一边实践,进行观摩和公开教学,交流教学经验。1958年至60年代初,主要围绕贯彻“三结合”(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克服“三脱离”进行教学改革。中小学教师“敢想”、“敢干”,进行大规模的教学试验,请“土专家”上课,把黑板搬到田间工地,搞什么劳动就上什么课,这样“三结合”,在局部知识上有所获益,但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1963年则以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教学改革重点,建立以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秩序。不久,针对出现的“满堂灌”,多而杂的现象,提倡启发式,废除注入式,要求做到少而精,讲练结合,减少考试次数,精简繁锁作业,注重基础知识,收到较好效果。“文革”期间进行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实质是取消文化学习,教师不敢钻研业务,不敢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都要加上政治标签,用《语录》统帅课堂,统帅教材,课程可随意砍掉。学校搞“开门办学”,学生走出学校,与工厂、农村社队挂钩,建立学工、学农基地,请工农兵兼职教师上讲台,上阶级斗争课,上生产技术课。1973年,考试制度由闭卷改为开卷,允许学生看书,自由讨论,互抄答卷;升学招生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取消文化考试,使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能升学。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拨乱反正,为教学改革开拓了新的前景。1983年全县自下而上开展“优秀课”评选活动,推动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又积极提倡开辟第二课堂。中小学校普遍编办黑板报、墙报、科技学习园地;规模较大的学校编出校刊、班刊,组织课外写作、读书小组和科技实验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