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业余中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56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业余中等教育
分类号:
G723
页数:
2
页码:
579-5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业余中等教育发展情况。
关键词:
业余
中等教育
洞口县
内容
一 农民业余学校
1956年,洞口县开办农民业余中学8所,8个班,学员295人,1964年发展到153个班,3516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78年后陆续恢复。1981年,县规定学制暂定3年,开设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农技6科。采用全国农民业余中学统编教材。以公社设校,大队办班,采取“农闲多学,农忙少学,大忙放假,忙后补课”的灵活学习方式。1982年以后恢复正常学习制度。1986年起转为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二 农民技术学校
农民技术学校,简称农校。洞口县于1982年首创茶铺乡农校。组织农民学文化,学技术,学政治,学管理。由农业、林业部门和科委对口办班,归口教育局管理,以乡设校,以村办班,分长训班、中训班、短训班三种形式。长训班以脱产为主,学习时间一年左右,中训班一般为3个月,短训班仅10天左右。农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乡、村级的农、林、牧、副、渔等初等技术人才,把农民教育与振兴农村经济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截至1986年,全县39个乡(镇)普遍办起了农民技术学校,其中长训班11个,参加学习的有225人;中训班9个,学员225人;短训班55个,学员2972人。村办业余文化技术学习班430个,有学员7410人。办得好的有大屋乡茶铺乡和毓兰镇农校,大屋、毓兰两校1986年被评为邵阳市先进单位。
三 职工业余学校
1953年春,中共洞口县委宣传部、县文教科和县总工会联合成立洞口县职工业余教育委员会。2月,全县开办职工业余学校5所,10个班,分别设在城关镇(两个班)、高沙镇(4个班)、石江镇(两个班)、黄桥镇(1个班)和山门镇(1个班),入学职工449人,占当时全县厂矿、企业职工总数的20%,专职教师2名,兼职教师14人,群师12人。1958年,县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职工教育领导小组,配专职教师3名,全县共办职工业余教育班31个,学员1208人。
1981年至1985年,举办职工文化补习班185期,短期技术培训班121期,对“文革”以来入厂的青壮年职工补初中文化课和初级技术课,学习期满,经考试、考核,合格者发给证书。同时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全员培训。
1981年,原商业子弟学校改为洞口县商业职工业余学校,设伏龙洲,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7人,对商业、供销、粮食3个系统的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和文化教育。共办短期业余培训班和文化、技术补课班19期,培训职工760人次。
四 干部文化学校
1954年,县直属单位始办两个干部文化学习班:高小班和初中班,每班30人。对象为中共乡党委委员以上干部,学习一年或半年后,分别发给初中和高小毕业证书。1955年,开设4个机关干部文化补习班,初、高小班各一,学员83人;初中班两个,学员118人。1956年上期扩到9个班,分初中语文、代数班和高小语文、算术班,学员280人,配专职教师3人,兼职教师4人,同年下半年又办初小、高小、初中、高中文化补习班共10个,学员418人,学习时间半年,考试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
附录:洞口盲校
1986年秋,首创洞口盲校,设高沙镇正前街。学员30人(其中盲人26人),盲文、按摩教师4人,管理人员4人(系兼职),学制3年。开设语文、政治、生理卫生和按摩等课。学员除本籍者外,来自邵东、邵阳、绥宁、桂阳和河南省三门峡市。县民政局每年补助2000元办学经费,其余靠社会集资和学员学费解决。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