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剿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54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剿匪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2
页码: 558-5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境内的百年匪患,彻底肃清。
关键词: 洞口县 战事 剿匪

内容

洞口境内匪患,始于清咸丰初,至1949年10月洞口解放时,将近百年之久。曾国藩办湘军期间,有少数湘军逃卒伙同湘西顽匪,出没都溪瑶里(今溪瑶族乡)打家劫舍,为害地方。民国8年(1919)1月7日,会同匪首杨国祥率众1000余人抢劫溪,瑶胞杨仁兴一家三口被杀。民国12年(1923),匪首张云卿不断扩大武装,拥有枪支994枝,匪徒1000余人,下辖3个大队,9个中队和一个直属队,成为县内外头号股匪。另有吴少石、邓兆瑞、杨相斌、谢文杰、易豪、袁中彪等大小土匪31股,约4000余人。民国时期,武冈县政府虽有团防、保安和国民兵团等地方武装,但清剿不力,屡剿不绝。为匪30多年的张云卿,三次招安,三次反水,时匪时官,亦匪亦官。民国27年(1938),新任县长陈漱源趁张云卿40寿辰之机,想以“祝寿”为名,除此著匪。县团防总局局长刘异将此计划派人星夜密告张云卿,大计落空,陈被排挤离县,助手被张杀害。
  民国27年3月28日,匪首吴少石、刘正太等派30多名持枪匪徒抢劫高沙,6户工商业者被绑架。4月6日,又纠集200多人,长短枪70余枝,沿途抢劫蓼源乡毓兰山(今毓兰镇),烧屋20多栋,掳物200多担,抢猪、牛无数,绑架8人,杀害1人,不少青年妇女被奸污,社学团民枪被抢。5月2日,湖南省保安第二旅奉命追剿,在泡洞冲(今花园乡泡洞村)激战3小时,毙匪40名,生擒15名,缴获机枪1挺,长短枪18枝。
  1949年10月,洞口解放后,新生政权刚刚建立。张云卿等股匪与国民党的残部退守山林,标榜各种番号,与人民政府对抗。12月11日,张云卿与国民党团长、县长卿建楚和武冈县自卫总队副队长刘异,在石江组织“雪峰山区反共游击总队”。在这前后,国民党乡长萧卓志组织“剿共义勇大队”,国民党团长、县党部书记曾兴炎等组织“讨共救国军华南总司令部纵队”,国民党中校军需主任尹达材、中校副团长吴绍奇组织“西南反共游击队”,各队互相勾结,在武冈、隆回、黔阳、绥宁等县边界进行骚忧、破坏,围攻荫山铺、黄桥铺、山门、江口等区、乡政府和驻军所在地,杀害革命干部、战士和无辜百姓。
  1950年1月,武冈县剿匪指挥部设在高沙,直接部署、指挥剿匪战斗。同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六师四0七团和邵阳军分区独立15团,驻扎花园、洞口、江口、山门、石江、黄桥、高沙等地,配合各区中队,在县剿匪指挥部的部署下采取驻军清剿、地方武装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办法,以军事攻势配合政治攻势,贯彻“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赎罪、立大功受奖”的政策。通过军事上的猛烈进攻,政治上的分化瓦解,至10月,生擒、处决邓兆瑞、杨相斌、刘异、谢希胡、谢文杰、曾兴炎等匪首,歼、俘匪徒数百名,敦促自新、缴枪的散匪2500余人。
  1951年2月15日,大匪首张云卿被军民围困在石背张家观音岩,无法脱逃,被迫自杀。
  1951年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陆续撤走,县大队和区中队以及广大民兵担负清剿残匪的主要任务。由于军民密切合作,采取散剿、搜山等形式,又活捉匪首数十名,缴获一批枪弹武器。至此,洞口境内的百年匪患,彻底肃清。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