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人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44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人团体
分类号: D412.864
页数: 3
页码: 457-459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洞口县工人团体包括组织沿革,主要活动情况。
关键词: 工人 团体 洞口县

内容

一 组织沿革 洞口境内工人团体的出现始于20世纪20年代。民国15年(1926)久晴无雨,米价飞涨,高沙米商陈德义,囤积居奇,关店拒绝售粮,使高沙的粮荒日益严重。手工业工人和城镇商民,鸣锣聚众包围陈家粮店,迫使陈德义平价粜粮,这是洞口境内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民国16年(1927)4月,全国工农革命运动出现高潮,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高沙成立总工会筹备委员会,经过一个多月的宣传发动,先后成立了纸扎、织染、木工、雨伞、理发、竹篾、制鞋等21个行业工会。各行业工会在组建过程中,纷纷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工人待遇等要求,规定业主、工头不许打骂工人、虐待徒工。原决定于5月29日在关帝庙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后因“马日事变”波及高沙,总工会未能建立。 抗日战争初期,高沙、洞口、石下江等地曾组织过抗日民主工会,为抗日战争做了一些有益的服务工作,后国民党基层组织竭力推行蒋介石提出的所谓“新生活运动”,改组农会、工会、商会、教育会等群众组织,使洞口境内各集镇的一些行业性工会被当地豪绅、政客、资本家或封建把头所控制,成为国民党基层组织的御用工具。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些工会自行解体。 1951年9月,武冈县派艾克来洞口境内筹备工会组织,到1952年12月止,先后在洞口、高沙、石江、黄桥、山门等镇,分行业建立23个基层工会,发展会员1502人。同年12月25日至28日,在县城召开首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成立洞口县总工会,1953年10月,改名洞口县工会联合会。1954年4月28日,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本会工人少的实际情况,撤销洞口县工会联合会。1956年5月,中共洞口县委发文恢复洞口县工会联合会。1962年7月14日,又将洞口县工会联合会改为洞口县总工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机构瘫痪,各基层工会相继停止活动。1968年秋,召开了全县工人代表大会,成立了由群众组织和军队代表参加的“工代会”取代总工会。1973年5月,整顿基层工会,恢复洞口县总工会,全县工会会员发展到5820人。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和1976年的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洞口县总工会被“造反派”所利用,在工人阶级队伍中挑起派性,组织“夺权”,给各行各业的工作和生产造成损失。1978年第七次工会代表大会以后,纠正了工会工作中“左”的影响,使工会工作走上健康正常的轨道。到1986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组织257个,会员19408人。
   二 主要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境内各级工会组织紧密配合抗美援朝运动,对职工进行爱国主又和国际主义教育,制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教育广大职工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监督资方遵守国家法令。高沙镇工人揭发检举资方抢购粮食,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和偷漏税收等行为,受到人民政府的表彰。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工会协助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63年,工会进一步贯彻以生产为中心的工运方针,广泛组织劳动竞赛,使全县各工商企业提前和超额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石江煤矿工人在劳动竞赛中,按照“两参”(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一改”(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领导、技术人员、老工人三结合的技术革新)的精神,参与企业管理,向矿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使原煤日产量提高31%。“文化大革命”期间,县总工会虽然一度瘫痪,但有些基层组织的会员,敢于抵制干扰,抓好生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会教育职工清除“左”的影响,发扬主人翁精神,参与企业民主管理,1978年到1986年,全县工会会员为工商企业的腾飞提合理化建议16999条,采纳了1098条,使工商业生产逐年上升。 全县各级工会组织,注意从多方面关心职工生活。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组织职工利用厂矿区、住宅区的空闲土地种菜养猪,发展副食品生产,1962年种植各种作物513亩,养猪771头;对职工中的个别困难户,在经济上给以补助,1961年至1963年县总工会拨出专款10万余元,补助7000余人次;对少数工资低、人口多、生活有特殊困难的职工,给予定期定额补助。从1979年开始,县总工会在全县职工食堂中开展政治思想好、服务态度好、饭菜质量好、经营管理好、清洁卫生好、技术改革好的“六好”红旗食堂竞赛活动。1982年将“六好”红旗食堂竞赛活动改为职工“食堂、澡堂、宿舍、理发室、医务室”一条龙后勤服务全面竞赛活动,评出红旗食堂4个,先进食堂35个,使全县企事业单位的后勤工作大变样,职工生活不断改善。对女工妇科病定期全面普查;为职工中的“大男大女”牵红线、架鹊桥使之喜结良缘;对有职业病的职工,建立病情档案,定期进行疗养;对离退休老职工,逢年过节,进行慰问。并努力办好幼儿园,解决女职工的后顾之忧,到1986年,全县各工会共办幼儿园14所,入园儿童342人。 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1953年初,县工会在洞口、石江、高沙、黄桥、山门5个集镇创办5所职工业余学校,配专职教师2人,聘请兼职教师14人,群众教师12人,设立5个初中班,10个扫盲班,共有441人参加学习。以后,职工业余学校不断增多。多数厂矿企业办起职工业余学校,组织文化低的职工学习文化。到50年代末,职工中的文盲、半文盲从解放初期的80%左右下降到15%左右。60年代初,职工业余学校的任务主要是组织职工学技术。“文化大革命”时期,职工业余学校停办。1980年以后恢复了各级职工业余学校,教育内容趋向专业化。1982年起对职工进行文化技术补课,到1986年底止,全县职工文化补课合格率达85%,技术补课合格率达86%。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