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党务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42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党务工作
分类号: D221/227
页数: 8
页码: 437-444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洞口县党务工作包括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律检查,统一战线,党史资料征集情况。
关键词: 中共共产党 地方组织 洞口县

内容

第一节 组织工作
   一 党员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工作重在发展党员,扩大组织。民国15年(1926)夏季后,傅继俊、傅宇天、曾琼生、谢希韫4名共产党员,从外地回乡组织发展共产党员,到民国16年(1927)4月,洞口境内共有共产党员31名,建立了洞口党支部和智胜、江口2个党团联合支部和黄桥党小组,除智胜区党团联合支部创建初期是公开的外,其他均为中共地下基层党组织。民国28年(1939)9月在国立十一中学及其师范部建立中共地下基层党组织,秘密发展一些党员。当时发展党员均是单线进行,十分隐蔽,党员数字无法统计。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的考验,有领导、有计划地在工人、店员、贫雇农、基层干部和贫苦知识分子中,慎重地发展党员。到1953年底止,全县发展党员938名,加上南下和转业干部转来的党员,共有党员979名,建立111个党支部,但基层党组织仍然很薄弱,全县160个乡(镇),绝大部分尚未建立支部。1954年,县委决定紧密结合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展互助合作等运动发展党员。县委组织部每年都要制定建党规划,向基层党组织下达发展党员的任务,确定专人培养,慎重发展。到1958年底止全县共有党员4820名;全县15个公社建立党委会,217个大队建立党总支;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有的单独建立党支部,有的联合建立党支部。1959年以后,建党工作以整顿为主,着重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只在薄弱地区发展少数党员。1965年以后,根据中央关于“积极地、较多地、慎重地接受新党员”的指示,加强建党工作。1966年上半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期,发展党员4777名。至此,全县共有党员15379名;共建党总支13个、党支部699个。其中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433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建党工作一度停止。1970年后,恢复建党工作,但因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组织路线的干扰,少数基层党组织不严格按标准吸收党员,影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中,突击发展党员543名,有少数是“反潮流的造反分子”。1975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对1974年突击入党的党员,重新进行考察、教育、培养,仍有39名不符合党员标准,其中有21名延长预备期,有18名被取消党员资格。1978年后,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组织路线,发展党员贯彻“积极慎重”的方针,十分重视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和青年入党。到1986年,全县共有党员25124名,其中男性22872名,女性2252名。年龄结构:25岁以下的741名,占2.9%;26岁至35岁的3521名,占14%;36岁至45岁的8460名,占33.7%;46岁至55岁的7958名,占31.7%;56岁以上的4444名,占17.7%。文化结构:大学和大专538名,占2.2%;中专1008名,占4%;高中3101名,占12.3%;初中6328名,占25.2%;小学14149名,占56.3%。
   二 党员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党员的教育,多以隐蔽、分散的方式进行,由党组织向党员传达党的文件、决议,阐述党的路线、任务和斗争策略。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级党组织都比较重视对党员的教育,县委组织部每年制订党员思想建设的规划,运用上党课、办培训班和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教育、训练党员。1952年首次在县城举办党员和建党对象学习班。组织党员学习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了解革命形势,明确工作任务,树立共产主义思想,懂得党的基本知识,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当年共举办4期建党对象学习班,通过学习,在建党对象中发展新党员408名。1957年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党中央提出“巩固、提高”的方针,为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县委决定培训骨干,为基层党组织配备387名兼职理论教员,主要为党员讲解党的基本知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1958年12月10日,县委决定将洞口县地方干部学校改为中共洞口县委党校,党校以培训骨干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党员干部及建党对象实行轮训。党支部书记每年集中到党校培训一次,教材多系自编。到1966年,党校共办各类轮训班36期,共训练党员5696人次。各级党组织每月组织党员开一次组织生活会,检查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情况;上党课,学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通过这些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时,党员各种模范行为在全县人民中产生了良好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思想建设受到“左”的干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党员的教育工作重新走向正轨。党员培训工作逐步实现正规化。到1986年,全县共办各种训练班82期,培训党员14073人次。全县各级党组织除建立“三会一课”(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支部会,上党课)制度,健全党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外,还要举办短训班,使95%以上的党员每年接受一次培训。从1981年开始,县委还强调新党员入党前必须经过培训,未经培训不能入党。到1986年县党校办建党对象培训班13期,共培训2159人次。各乡党委每年都办一、两次建党对象培训班。1985年至1986年,鉴于党内存在思想不纯和党风不正的实际情况,县委按照中共中央统一部署,组织整党。全县分三批进行。参加整党的1712个单位24556名党员,对照党章和有关准则、政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检查并揭发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滥发奖金补贴、用公款请客送礼、接受“红包”、多占住房、营建私房及挪用、拖欠公款等问题。在整改阶段,县委就上述问题作出10条处理意见,参加整党的各支部及全体党员联系实际,分别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努力方向。通过整党,查清了402名党员以权谋私等问题,分别受到党纪处分,其中开除党籍的40名,留党察看的59名,党内警告的14名,不予登记的96名,暂缓登记的180名。广大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较深刻的党性、党纪教育。党风有所好转。
   第二节 宣传工作
  新中国建立前,中共洞口地方组织长期进行地下活动,只能通过党领导的群众团体和社会进步组织进行宣传工作。民国15年(1926)10月以后,中共洞口地下组织以“农民协会”的名义,宣传“组织起来,支持北伐,打倒土豪劣绅,实现农民解放”的革命道理。翌年3月,智胜区农民协会组织4000余人的提灯会,游行示威,持续三宵,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庆况北伐胜利。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十一中学地下党组织,组织进步学生成立“洪流剧团”,演出宣传抗日节目,在附近农村开办民众学校,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民国32年(1943)7月7日,平善乡中心小学,在校长、原中共洞口党支部书记唐盛组织领导下,举行降重的“七·七”抗日纪念活动,学校内外的墙壁上贴满“抗日必胜,建国必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等醒目标语;是日,还组织学校师生举行了一整天的文艺公演,节目繁多,有歌曲《大刀进行曲》、《生死已到最后关头》、《游击队之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戏曲《小放牛》、《杀汉奸》、《开酒店》、《捉放曹》;还有活报剧、相声等。当时的校址在马渡唐氏宗词,戏台布置得简朴别致,庄严肃穆,横披上写着“纪念七、七抗战六周年”,前面台柱上贴着一副对联:“虽是粉墨登场,还有几分真面目;即使声泪俱下,无非一片假心肠”。这次庆祝演出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暴行,阐明中共抗日主张,使民众受到教育启发,纷纷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9年5月中旬,中共湖南省委派共产党员刘寿祺秘密到邵阳做解放全国的宣传工作。他委托共产党员吴步程在武冈、洞口分别找到进步教师肖雨施、向实,组建洞口新民主主义研究会,先后吸收30多名会员,在洞口、竹篙塘等地,以组织读书会的形式,介绍进步书刊,宣传解放战争大好形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各种政治谣言,调查了解国民党地方政权军警人员编制、思想动态和桥梁渡口、武器弹药及粮食仓库的分布情况,为迎接洞口解放做了思想准备。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洞口县委会设宣传部主管宣传工作。在基层党委、支部设宣传委员负责宣传工作。先后编印了《洞口宣传》、《思想动态》、《支部生活》、《学习与宣传》等不定期刊物。1949年冬至1950年春,残存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土匪活动猖獗,时有围攻区、乡政府的事件发生。县委组织工作队深入乡村,向广大群众宣传人民政府的性质及其与人民的关系,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使人民群众认清反革命分子制造暴乱的真相,对于安定民心、征粮支前和巩固人民政权,产生了积极影响。仅1949年冬,洞口境内就有4万余民众投入支前运动,供应过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大米37万公斤,柴草25万余公斤。1950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后,洞口境内掀起宣传新婚姻法的群众运动,揭露批判封建婚姻制度的种种罪孽,宣传新婚姻法的基本精神,提倡男女平等,调解家庭纠纷,解除封建婚约,废除买卖婚姻,树立了婚姻自主、婚礼简化、家庭和睦的良好风尚。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后,各级党组织动员组织广大干部、教师和中、小学生深入每个有人群的地方,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朝罪行,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要意义,广泛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全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击美国侵略者。洞口境内捐款15亿元(合新人民币15万元),1850名青年参军赴朝参战,为志愿军写慰问信1.5万多封,凡是7岁以上的人都能唱《抗美援朝志愿军赞歌》。1950年10月到1952年土改结束,洞口境内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同贫农、雇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发动群众揭露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罪行,宣传土地改革的意义、路线、方针和政策,发动贫苦农民诉苦挖根、斗争地主、减租减息、分田分地,当时宣传的覆盖面达到100%,《土地还老家,合理又合法》等革命歌曲深入人心,保证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50年代中期主要宣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4年秋,在整顿、巩固、提高、发展互助组的同时,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11月初,县委传达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以后,在全县组织1.2万多人的宣传队伍,运用广播、黑板报、漫画、幻灯等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合作化的优越性,动员农民入社,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年底,建初级农业社1166个,入社农户达全县农户总数的51%;1956年又掀起了由初级社转高级社的高潮,年底加入高级社的农户达99%。1957年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的宣传,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增产节约、勤俭办社为主要内容,教育全县干部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增加生产,发展农业。1958年,宣传工作开始出现脱离实际的偏向,如对“大跃进”的宣传,鼓吹高指标,夸大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宣传“早过渡、快过渡”。把集体、个体经济都纳入全民经济加以鼓吹。
  60年代初,县委狠抓了开展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宣传。1961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即(六十条)公布后,县委组织上千名干部深入农村,结合整风整社,向农民宣传“六十条”和中共湖南省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十大政策》。此次宣传以正面教育为主,编印典型材料2万多份,供全县干部群众学习。通过宣传教育,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63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宣传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在全县人民特别是在广大青少年中一度形成风气,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良好。1964年组织全县人民学习毛主席著作,共发行《毛泽东选集》、《选读》或单行本16万余册,印发有关辅导材料4万余册。通过学习,效果良好,于1966年上半年举办“洞口县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会”和组织讲用团,到全县各地巡迴展出和讲用,受教育的35万多人,占总人口的74%。此次学习,虽有追求形式,不讲实效的一面,但对人们的思想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许多人自觉进行思想改造,工人为革命做工,农民为革命种田,毫不利己,一心为公的口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委宣传部停止活动。1970年县委恢复活动以后,继续宣传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以及江青反革命集团搞的“批林批孔”、“评法批儒”,1976年初也曾宣传过江青反革命集团搞的“反击右倾翻案风”等。
  1979年开始,党的宣传工作拨乱反正,以围绕实现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广泛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大精神,向全县人民群众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学习讨论,否定“文化大革命”、清除“左”的思想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教育。全县共举办六期学习班,培训1.4万多名骨干;采用广播讲座、问题解答、报告会、讨论会、文艺演唱、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人民群众广泛进行宣传。1980年以来县委组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理论政策,广泛宣传经济体制改革,倡导“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1982年开始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在连续三年中,宣传部印《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宣传资料4万多份,举办骨干学习班124期,参加学习的有8700多人次。在精神文明的宣传活动中,全县共建立1500多个学雷锋小组,组织干部职工、党、团员做各种好事9.4万多件,涌现出先进单位29个,先进个人890多人。
  1983年12月,县委宣传部组织力量深入到区(镇)、社(镇)、队进行调查,发现在思想政治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如封建迷信、宗族活动、赌博、盗窃、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卖淫等,如实向县委反映情况。12月8日晚,县委领导在县城机关干部大会上做了动员报告。同时,抽调41名干部和文化辅导员分成五个清查小组,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派出所、工商所、新华书店、电影院、广播站紧密配合,对5个集镇的文化市场全面进行清理,共清理出错误理论文章57篇,黄色书刊2017册,非法期刊5214册,清出淫秽物品167件,淫秽手抄本71册,黄色录音带240盒。还有大最封建迷信活动物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分别做出封存、收缴、销毁、消磁等处理。
   第三节 纪律检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洞口境内的地下党组织未设纪律检查机构。1952年4月,中共洞口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负责监督与维护党章和党的各项政策的正确执行、决定和撤销对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申诉。1950年至1956年,配合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和贯彻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先后处分一批违纪党员。1956年,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5月,经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洞口县监察委员会,属同级党委领导,担负着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同样职责。自1957年开始,纪律检查工作受到“左”的干扰,一度出现偏差,在审干、肃反、反右派、反右倾和农村整风整社运动中,伤害了一批党员。1961年进行过甄别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县委监察委员会瘫痪,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派性取代了党性,非党员居然处分党员,一部分党员受到错误处理。1977年恢复纪检机构,12月,中共洞口县委第四次代表大会,根据中共十一大通过的党章规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洞口县委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属县委领导;1983年12月,根据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改名为中国共产党洞口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归属县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并在各基层党委中设纪律检查委员。从此,纪律检查工作重新走上正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后对“反右”、“反右倾”、“四清”和“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冤假错案作了认真的复查纠正,为被错误处分的党员平反恢复名誉。
   第四节 统一战线 民国15年(1926)春,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一批共产党员受党组织的委派加入国民党,筹建武冈县国民党县、区组织。同年6月,国民党武冈县党部成立,当选的14名执委监委中,有8名是共产党员。洞口境内形成包括工人、农民和学生团体在内的统一战线,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民国16年(1927)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洞口境内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不能以党组织的名义公开活动,而是通过党员以特殊身分秘密进行。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地下组织,组织教育界人士,发展抗日宣传。解放战争时期,组织教育、工商等方面的知名人士,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维持社会秩序,安定人心,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放下武器,弃暗投明,为迎接洞口解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新中国建立初期,县委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团结无党派人士、非党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参政议事,有的还担任了政府机关或企业部门的领导职务。据1957年春统计,当时全县96名有影响的原工商业者,有32名担任公私合营企业的经理或门市部主任。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也受到关心爱护,与共产党员密切合作,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文化、教育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7年冬开展反右派斗争,由于犯了扩大化的错误,党外有些同志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统战政策遭到严重破坏,统一战线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从1979年开始,县委贯彻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方针,不断纠正“左”的错误,落实各项统战政策,坚决平反所有冤假错案,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重新恢复活力。据调查统计,1983年,列入全县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民主党派、非党知识分子干部、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原工商业者、去台人员的家属亲友、港澳同胞、归国华侨、海外侨胞、宗教界和兄弟民族上层人物,共达36489人,占全县人口的5.4%;全县统战对象中应落实政策的1481人全部得到落实,其中各级政协委员53人,起义投诚人员843人,原工商业者和“三小”(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人员543人,民主党派4人,宗教界人士8人,少数民族28人,无党派知名人士2人。为充分发挥统战对象各自的专长和积极性,县委先后推荐216人担任各方面的实质性职务,其中4人被选为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人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2人选为省参事室参事,1人选为省文史馆馆员,2人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选为副县长,4人选为县政协副主席,有些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县政协委员会委员;县委还加强了对台宣传和联络工作,积极扶持“三胞”(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家属和兄弟民族治穷致富。1986年,全县2849户“三胞”亲属,每人平均纯收入510元,比1978年以前增加2.4倍;1525名台胞中,通信通汇的增至295人,年通汇收入增至6.2万元;县委还安置了2户(2人)回县定居的台胞。
   第五节 党史资料征集 1981年7月19日,洞口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成立。1984年1月,改称中共洞口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配备专职领导和干部,担负全县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和研究编纂工作,到1986年底,共征集资料454万字,其中文献资料376万字,回忆录资料(含调查采访资料)78万字,文物资料4件。根据上述资料,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整理编写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洞口境内的活动概况、大革命时期洞口县农民运动大事记、抗日战争时期国立第十一中学地下党组织的创建及活动情况、洞口人民迎接和支援解放军概况、剿匪史料专辑和洞口党史大事记等,计12万字,编写了袁也烈、王湖、肖西川、邓季英等10个洞口党史人物传,计4万字,其中袁也烈传在省《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第25卷上刊出,王湖传在省《三湘英烈》第3卷上刊出。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