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33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所有制形式
分类号: F717
页数: 3
页码: 355-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商业经营体制迭经变化,疏理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的商品流通体系。
关键词: 洞口县 商业 形式

内容

50年代末期,洞口县完成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商业经营体制迭经变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业被取消,集体商业并入国营商业,购销渠道单一,流通不畅,市场不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疏理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的商品流通体系。境内国营、集体、个体三种商业体制并存,其中,国营商业起主导作用。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第一节 私营商业
  新中国建立前,洞口境内的商业均为私营。新中国建立初,私营商业仍占主导地位,1951年,经过清产核资,境内共有私营商业1398户,从业人员2038人,资金12.3万元(折合现行人民币)。1954年冬开始,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9%的私营商业分别纳入公私合营和合作商店(组),到1956年底只有私营商业12户,从业人员18人,资金1.4万元。1958年全部“过渡”到国营和供销商业,境内没有私营商业。1961年调整商业体制,核定个体(私营,下同)商贩784户,从业人员957人,资金3.7万元。“文化大革命”时期,个体工商户受到排斥,有的停止营业,有的下放农村务农。到1978年底,全县只有个体工商户69户,从业人员73人,资金2.4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视私营商业在商品流通领域里的作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陆续批准一些个体户开业。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私营商业联营也陆续兴起,到1986年底止,全县有私营商业4175家,从业人员4454人,成为流通和服务领域中一支必不可少的补充力量;商品销售总额4353万元,占全县销售总额的28%。
  第二节 集体商业
  集体商业分供销社、合作商业、部门商业和乡镇企业商业等方面。1986年商品零售额6654万元,占全县商品零售额的42.8%。
  一、供销合作社。民国时期,洞口境内一些地方开始组织供销合作社和消费合作社,到日军入侵洞口时全部自行解体,战后也没有恢复。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4月至6月,洞口境内试办高沙五里、山门里仁、竹市岩山3个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下同)。同年冬天,又陆续建立洞口、花桥、竹市、山门、石江、高沙、黄桥7个区供销社。1953年底,全县共有区供销社门市部33个,供销分店30个,至此,全县供销合作社体系基本形成。“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供销社虽然两次与国营商业合并前后达15年之久,但是农村供销合作社仍在大力发展。1958年有区供销社门市部44个,供销分社门市部163个。1962年农村供销社商业网点经过全面调整,按区、社行政建制设立供销社,全县区供销合作社设门市部52个,设供销分社38个,供销商店45个,代购代销店39个。1976年元月农村供销合作社单独建制,促进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1983年供销合作社实行体制改革,恢复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并明确为集体所有制性质,使农村供销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1986年底,9个区、镇供销社设门市部70个,38个乡、镇设供销分社38个、商店54个,农村代购代销店516个,平均每个村设有网点1.1个。全县供销社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107人,入社股金18.8万元,全年商品销售总额4788万元,实现利润104.4万元。县供销社多次被邵阳地区(邵阳市)授予先进企业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单项先进单位。
  二、合作商业。1954年开始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部分私营商业组成公私合营,最后过渡到国营;一部分组成合作商店。到1956年底止,境内共有合作商店和小组114个,资金8.7万元,设商业网点495处,从业人员1265人。1958年人民公社化高潮中,合作商店、组,全部“过渡”,纳入国营商业和基层供销社。1961年调整商业体制,划出小商贩1187人,恢复合作商店和小组130个,并进行全面整顿。1969年,在“砸烂复辟资本主义的前沿阵地”的错误口号下,城镇的合作商店、组全部“过渡”到国营商业,农村的则并入基层供销社。1972年以后,又陆续恢复,至1978年有合作商店、组102个,人员由1961年的1187人减少到542人,营业场所缩减,流动资金不足,经营不振。1978年以后,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扶植合作商店、组的发展。到1986年底,全县共有合作商店、组139个,比1978年增长36.3%,从业人员684人,比1978年增长19.6%。固定资产和自有流通资金达116万元,比1978年增长124.4%,年商品零售额1188万元。
  三、部门商业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县教育、广播、农业、林业、劳动、民政、财政、经委、建委、银行、水利水电等部门相继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安排本系统的劳力就业,兴办商店、商场,属本系统的集体商业。到1986年底,全县各部门共有商店、商场37个,从业人员267人,年商品销售额694万元。其中联营商业3家,从业人员38人,年商品销售额145.7万元。
  四、乡镇商业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乡、镇集体商业也发展很快。到1986年,全县乡、镇集体商店41个,从业人员146人,年商品销售额532.3万元。
  第三节 国营商业
  1951年春,武冈县贸易公司设立高沙利民商店、洞口惠民商店、石江益民商店、山门人民商店、黄桥裕民商店、江口贸易小组,这是洞口最早的国营商业。1952年1月成立国营洞口贸易公司,管辖洞口境内各国营商店。国营商业建立后,立即控制批发阵地,并通过抛售大米等主要物资打击投机倒把活动,平抑市场物价。1956年私营商业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以后,国营商业设百货、油脂、花纱布、烟草专卖等7个专业公司,下设32个批发零售网点,组织分配货源。对金属材料、机电设备、化工原料等生产资料及建筑材料,由国家统一分配,统一价格,不准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营商业在做好主要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先后与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起业务联系点,开辟货源,为专业户提供资金、信息、技术,支持发展商品生产,同时帮助乡镇工业解决原材料和产品销路问题。到1986年,全县国营商业分属商业、物资、外贸、石油、烟草、盐业、药材、粮食等系统,有各种经营机构297个,干部职工2283人,商品零售额4540万元,占全县商品零售总额的29.2%。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