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31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桥梁
分类号: U448
页数: 5
页码: 332-3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桥梁道路交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洞口县 交通 桥梁

内容

一 民桥
  50年代初,境内共有(民间)大道民桥200多座,其中历史悠久,规模壮观的有迴澜桥、太平桥、水东桥、清溪桥和西中桥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桥改为公路桥;有的因文物保护观念薄弱,拆为他用;有的因年久失修而朽塌。至今保存的旧民桥中,完整可观的仅水东桥。
  水东桥又名遇仙桥,座落在水东乡境内,跨黄泥江,南端接杨湾村,北端接水东村。水东桥历来是石江通往山门、龙潭古道上的重要桥梁,并辟为商贾集散赶墟的场所,至今仍是集市贸易场地。1981年定为县级文物保存(修建时间详见文化篇)。
  迴澜桥,古称真武桥(以桥梁祖师真武命名),亦名祖师桥,跨蓼水,因水流至此波澜迴流而得名。座落高沙镇,与云峰塔相映生辉。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建为11石墩29间木亭桥,咸丰十年(1860)遭焚,同治三年(1864)复修。民国34年(1945)5月被日本侵略军烧毁。民国36年(1947)再次修葺。程潜将军曾题“迴澜桥”三字匾额嵌亭上。1975年因修筑高荆公路,将老桥全部拆除,在原桥地址下游20米处,修筑一座石砌公路拱桥。
  太平桥,清·雍正七年(1729)由当地人集资兴建,乾隆四十九年(1784)被毁,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建为11墩33间木亭桥。1967年修建竹新公路时改建成双曲公路拱桥。
  洞口置县后,县政府组织民众在改造维修旧民桥的同时,也随着水库、水渠的修建不断建筑新民桥。据1984年统计,全县共有大小民桥249座,其中石桥121座,石台木面桥85座,木台木面桥43座;长度在40米以上的8座,20至29米的22座,不足20米的219座。
  二 公路桥
  1940年前,境内公路桥梁是半永久性或临时性木面桥。据1949年统计,有石台木面公路桥14座,长433.3米;临时木面公路桥2座,长25.2米。1950年至1966年,新修石台木面公路桥36座,长1011.4米。1967年起,逐步将其改造为永久性石拱桥或双曲拱桥,到1971年止全部改建完毕。
  改建、新建的永久性公路桥梁,在设计上体现民族风格,在技术改革方面有了新的突破。70年代以后的公路桥梁,多数由县交通局副局长、桥梁工程师吴琦瑛设计,集体研究并指挥施工。由吴设计修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拱桥有16座,无支架转体施工的2座。1984年在水深8米、跨度90多米宽的赧水上修建石背桥,难度很大,吴果断地采用无支架转体施工方案,并由他精心设计,亲自指挥,历时一年半竣工。在1986年9月举行通车典礼时,前来参观的广东、江西、山东等省的桥梁专家,对石背桥的技术成就评价很高。
  据1986年统计,全县共有公路桥梁117座,总长3902.9米。其中多孔跨径100米以上、单孔跨径40米以上的较大桥梁16座,总长1903.2米。桥两侧置人行道、路缘和护栏。选介10座。
  湛田桥 位于山南公路,跨西洋江,是全省第一座采用石砌单波双曲拱桥,也是桥梁工程师吴琦瑛设计并组织施工的第一座桥。2孔净跨30米,桥长84米,桥面宽7+2×2.5米。1974年9月交由花桥公社主修,至1975年元月竣工。主要采用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办法修建,国家只补助3.3万元。
  洪溪桥 1983年8月建成,位于月溪乡洪溪村,跨洪溪河。由所在洪溪大队主修。桥长52米,高20米,宽4.5+2×0.25米。此桥是湖南省第一座采用转体施工新工艺的公路桥。
  花园桥 原名清溪桥,跨蓼水,最初是石墩木亭民桥。1956年修建洞通公路时,利用原民桥改成单车道石台木面桥。后因桥基被洪水冲刷、桥面年久失修而成危桥。1966年在原桥上游100米处,新建石台双曲公路桥。花园桥是邵阳地区第一座双曲拱桥。
  洞口桥 位于县城中心,跨平溪江。1968年11月动工,1969年6月建成。桥上立铁柱华灯12杆,两端置堡,两侧设人行道加护栏。总投资89.28万元,共化工日23.9万个。该桥建成后,撤去了渡口,联县城新街老街为一体,加快了车运。
  石江桥 由石江区3社1镇集资主修。位于石邓公路的起点——石江镇,跨平溪江。1977年建成为空腹式石砌无肋单波双曲拱桥。3孔净跨50米,高15米。北岸桥台为梅花形木桩基础。主拱断面为石砌无肋单波加悬半波。桥长222米,两端置堡,两侧设人行道加护栏,立华灯12柱。总造价54.99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7万元。共化工日22.65万个。此桥沟通洞口县东南城乡,对发展经济有重要作用。
  竹市桥 位于竹新公路起点——竹市镇,由竹市区所辖公社主修,跨平溪江,建桥前有鳌鱼溪汽车渡口。1977年6月27日动工,12月31日建成。桥建在靠渡口上游处,为石砌无肋单波双曲拱桥。总造价42.7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0万元。此桥的建成,结束了洞口县汽车渡运的历史。
  平溪江桥 跨平溪江与鼓楼河的会合口,北端与320国道线接连。桥址所在的两条山区河流,控制集雨面积近1246平方公里,汛期洪势凶猛,且有大量漂浮物,建桥时不宜在河床主流处下中墩,故设计为单孔净跨87米的石砌单波双曲拱桥,此为70年代国内跨径最长的桥。由鼓楼公社主修,于1978年4月7日动工,11月17日建成。总造价17.45万元,国家补助8万元。此桥的建成与平鼓公路的修建,对改善山区交通,发展山区经济具有重要作用。1979年,此桥经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考验,桥身巍然屹立。
  木瓜桥 位于木瓜乡政府南侧,跨平溪江,为钢筋混凝土单波双曲拱桥。桥基为单排双柱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由木瓜公社主修,于1980年1月建成。总造价28.42万元,国家补助14.8万元。该桥是当时省内较轻巧的桥梁,其工程照片被选登在198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农村道路建设学术座谈会资料中。
  龙井桥 位于桐山乡龙井,跨黄泥江,为单孔净跨70米单室箱型拱桥。桥高30米,飞跨峭崖深谷,雄伟壮观。由桐山公社主修,于1980年7月30日动工,12月建成。此桥建成后,实现了全县各公社都通客班车的规划。其工程照片亦刊登在198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农村道路建设学术座谈会议资料中。
  石背桥 位于石背乡观音阁,跨赧水。由石背乡主修,于1984年9月25日破十,1986年4月20日建成单孔单室薄壁箱型拱桥。桥址北岸修建有观音亭,并撰刻《石背大桥记》》石碑,记述建桥始末及其工艺特色。桥跨河床较狭,水流深急,河槽枯水深8.1米,故因河制宜,设计为单孔净跨拱桥,且采用转体施工法建造,从拱顶分成两个半跨单悬壁拱桁体系,分别在两岸预制混凝土拱片,再通过转动体系将两半孔拱桁转体合拢,然后完成衔接拱顶及桥面等工艺。这种施工法的优点是省工,省料,不用搭架,不在河中下墩,施工期间不受洪水威胁,又不影响通航。两个半拱桁各重1667吨。全桥净跨90米,是当时国内跨径最大的转体施工桥。共花器材费36万元。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