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柴草 沼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30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柴草 沼气
分类号: S216
页数: 3
页码: 3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柴草、沼气能源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能源 柴草 沼气

内容

第一节 柴草利用
  洞口县山区占全县总面积一半以上,林业用地1862493亩,占全县山区总面积的56.5%。清代,烧砖、烧瓦、烧石灰、炊事、煮饲料等均以柴草作燃料,每户每年按3吨计算,境内共需柴草20万吨(折标准煤4万吨),其中麦秆、棉秆、油菜秆等5万吨。民国年间,山外烧石灰多用煤炭,但随着人口的增多,消耗柴草的数量有增无减。新中国建立后,一部分山地逐步开垦为耕地,薪炭林资源逐步减少。据1955年的统计,农村燃料需要40万吨,柴草燃料只解决24万吨,尚缺40%以上。除烧砖、烧瓦、烧石灰全部改用煤炭外,山内一部分农户的灶由原来的敞开式改为半封闭式,以节约薪柴,山外一部分农户炊事改烧柴草为烧煤。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柴草燃料的供需矛盾。
  从全县柴草燃料分布状况看,溪、渣坪、江口、月溪、鼓楼、长塘、桐山、大屋8个山区乡(镇)和石柱、山门、横溪、岩山、洞口、花鼓、毓兰、花园等乡(镇)的一部分村,地处雪峰山内,薪柴丰富,农户的炊事和煮饲料均烧薪柴;黄桥、高沙、竹市、石江4个区均属丘陵地区,山地较少,薪柴严重短缺。据《洞口县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集》所载1982年的统计,全县缺柴草3个月以上的农户有107693户,占全县总农户的76%。为解决柴草不足,除推广沼气外,主要推广省柴灶,节约能源,提高对柴草的利用率。到80年代中期,全县柴草燃料减少到20万吨以下。
  第二节 节能灶推广
  70年代前,本县山区农户普遍使用三脚铁架柴灶,丘陵区农户使用敞口柴灶和敞口煤灶,这些灶具的热效率:前一种仅6%左右,后两种仅15%左右,耗柴、耗煤量大。烧三脚铁架灶以5口之家计算,一般每年需柴6.2吨至10吨;烧敞口柴灶一般每年也要2.8吨至3.5吨。因需量大,影响薪柴资源,缺烧现象日益严重。山门、横溪、洞口、花鼓、花园、桥头等乡村在本世纪50年代不需到偏远山区砍柴烧,60年代要至5~8公里以外的的雪峰山脚砍柴,70年代则要到10~15公里的山界上砍柴,“起早贪黑一担柴”,既浪费劳力,又损害森林资源。
  70年代后期,改灶节能引起政府重视。1978年9月上旬,引进马蹄型回风煤灶技术,在石江镇政府机关食堂建成第一口节煤灶,比旧式煤灶省煤47.9%,加热时间快70%。1982年9月,县沼气办公室引进望城、岳阳、零陵等地的省柴灶技术,在山门镇里仁村陈家组尹全凡家建成第一口省柴灶,热效率比旧式柴灶提高38%,省柴52%,加热时间快41%。至1983年11月底,全县建省煤灶639口(530户)、省柴灶2750口(1000户)1984年6月,县政府组织区乡镇负责人参观了江口区“两省灶”现场会,确定每个区成立一个改灶专业队,有组织地进行推广。1985年洞口县被列为“两省灶”推广重点县,签订合同,要求三年普及“两省灶”。1986年成立了农村能源领导小组,下设农村能源办公室;区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同年,县政府从农业、林业、卫生、煤炭、科委等单位抽调7名干部和聘请3名退休干部组成县级“两省灶”推广工作班子,分赴各区镇办重点村,加速在面上推广;在经费上,省里拨一点,县内自筹一点,每年约有2~3万元资助这项事业的发展;在技术上,由县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分期分批培训改灶师傅。到1986年,全县培训了技术员350名,累计改灶53209户,其中省柴灶12549户、省煤灶40660户,普及率达农户总数的37.2%,有13个村普及率达80%以上。按每户省煤灶年均节煤500公斤、省柴灶年均节柴1250公斤计算,全县每年可节煤20330吨、柴15686吨,节约开支约247.47万元。
  第三节 沼气利用
  新中国建立以后,着手研究对沼气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农村能源的一条途径。1958年开始试办,因技术没有过关,沼气利用率很低而停办。1974年建立县沼气办公室,继续试办沼气,抓点带面的逐步推广。1974年至1977年,沼气建设进度缓慢,池型结构不够合理,建池质量较差。1978年至1981年洞口县办沼气质量有所提高,发展速度加快,建池数量骤增。到1981年底止,全县有69.2%的公社、16.1%的大队、6%的生产队、1.7%的农户建立了沼气池,共建沼气池2783个,池总容积20872.5立方米。
  沼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据1981年对10个公社23个大队的1778个沼气池使用一年效果的调查,正常利用的1230个,利用率69.18%;产气量能满足日煮二餐饭和夜点沼气灯需要的,平均有30%的户达7个多月,有50%的户达4个多月,平均一户一年可节省燃料开支60元以上。竹市公社金龙大队第十三生产队在1975年,曾户户利用过沼气煮饭照明;山门公社18个大队,在1978年至1981年4年中,有11个大队办起了沼气,其中龙凤、路边、大合等大队已基本实现沼气化。路边大队洪庙生产队队长陈炳益家,从1977年到1981年先后建了3个沼气池,与猪牛栏、厕所贯通,容积共21个立方米,全家五口人生活及常年养猪4头所需燃料主要是沼气。自1978年元月至1982年7月止,该户利用沼气节柴7878公斤,年平节柴1637公斤,月平节柴136.6公斤,节柴率82.8%,一年节省了10个月的柴草。共节省煤油20.25公斤,节汕费15.8元,节约率75%。
  但由于兴办沼气的技术还没有真正过关,加上在推广沼气工作中急于求成,修的沼气池质量差,效益低。1979年全县共建池1502个,造成病池和空池630个,占42%,建池户受益不大,甚至没有受益。以后,虽然在池型结构上有所改进,但由于放松了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疏于管理,结果沼气利用自生自灭,逐年倒退。至1986年,全县已建的沼气池基本停用。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