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建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28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建材
分类号:
F407.91
页数:
2
页码:
294-2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建材工业只有砖瓦窑和石灰窑,生产青砖、青瓦和石灰等建筑材料,新中国建立后,相继创办水泥、铰链、机制砖、水泥预制件等建材企业。
关键词:
洞口县
建材
工业
内容
新中国建立前,洞口境内的建材工业只有砖瓦窑和石灰窑,生产青砖、青瓦和石灰等建筑材料。新中国建立后,相继创办水泥、铰链、机制砖、水泥预制件等建材企业。1986年,全县共有建材工业企业55家,其中县办8家,乡、镇办47家。总产值780.24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7%。
一 砖瓦石灰
据县文物普查,今黄桥镇复兴村、竹市镇车田村、金寨村等地发现五代时期烧制青砖、青瓦的窑址及产品碎片。清末民初,洞口境内有砖、瓦窑百余座,烧制青砖青瓦,一般用于修建寺庙、祠堂。抗日战争爆发后,砖瓦业日渐凋敝,至1949年,全县生火的砖瓦窑约30座。1952年全县个体砖瓦窑达100余座,仍是沿袭旧法烧制。50年代中期,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推广用煤烧制红砖、青瓦。1955年12月建立县砖瓦生产合作社,1958年转为县砖瓦厂,1966年停办,一部分工人回归农村,一部分安排到县基建队,剩下13人,归属手工业社管理。70年代,砖瓦业开始复苏,恢复了县砖瓦厂,树林、大水等公社建立了5个机砖厂,个体砖瓦窑也陆续开办。80年代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基建日益增多,促进了砖瓦业蓬勃发展。1986年,全县有县、乡(镇)、村三级办的砖瓦窑72座,从业者910人,生产红砖4016万块、瓦1453万片,产值236.95万元。
中部平原区和东南丘陵区烧制石灰由来已久。50年代前为个体经营。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后,由农业社(或公社)经营。70年代后,基建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石灰生产的蓬勃兴起,石江、江潭、树林、竹市、山门、岩山、马鞍等社、镇先后办起石灰厂。1986年,全县有石灰厂28家,从业者390人,年产石灰9.16万吨,产值183万元,除供应本县外,还销往绥宁等县。
二 水泥 水泥预制件
1958年,高沙镇政府在紫竹林首建水泥厂,1959年只生产等外水泥590吨,因质量低劣,亏损严重,于1960年停办。1966年高沙窑业厂利用原停办的水泥厂旧设备,在快活岭创办县镇合办的水泥厂,1969年7月转为县办国营企业。1977年、1984年,江潭公社和茶铺公社先后创办了水泥厂,年生产能力达8万吨,因电力紧张,1986年只生产3.9万吨,为生产能力的48.4%。
1969年洞口基建队创建洞口预制厂,生产的预制件由本队自用发展到面向社会销售,并批量销往临近县。1984年又建立了石江镇预制件厂。1986年全县共有水泥预制件厂5家,生产水泥空心楼板(预应力空心板)、楼梁、楼梯踏步、屋面排水天沟、桁条、梁柱、花栏板、小平板、花窗子、气孔板、漏斗、漏洞、过梁、挑梁、镂、花窗、落水管等30个品种,年产量500多万件。
三 铰链 复合板
1971年山门公社市镇大队(现山门镇居委会)缝纫社工人,自筹资金购置必要的主件设备,创办洞口县铰链厂,1972年投产,产品质优誉盛,行销省内外。
1981年12月,县化工厂转产复合板,更名为洞口县复合板厂,随着产品的变化后又更名为县钙塑板厂,到1983年3月共生产复合板106.1吨,后因设备不配套和资金困难而停产。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