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化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2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化工
分类号: F407.7
页数: 2
页码: 293-2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化学工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洞口县 化工 工业

内容

洞口县的化学工业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到1986年,全县化工企业发展到8家,共有职工1388人,拥有固定资产1496.6万元,产值1112.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1%。
  一 化肥
  1958年县内曾兴办过磷肥厂、磷矿粉厂和腐植酸厂,生产化学肥料,但因造价高,肥效低而停办。1970年6月,自筹资金,利用原邵阳人造石油厂的旧址兴建县氮肥厂,次年6月竣工,当年生产碳酸氢氨2314吨。以后,不断扩大县氮肥厂的规模。1986年产碳酸氢铵16764吨,比1971年增加6.2倍,生产复合肥料1600吨。
  二 农药
  1970年,高沙镇基建运输社39名职工自筹资金,土法上马,试制了6%可湿性六六六粉剂4吨,经大田试验,杀虫效果显著。1971年命名为洞口县高沙农药厂,1972年3月由县、镇合办,定名为洞口县农药厂,当年生产六六六粉剂3000吨。经过技术改造,规模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品种不断增多。1976年生产1.5%、2%的1605粉剂、西维因等农药3009吨,1980年增加到5624吨。这些农药均为剧毒农药,残毒期长,对人、畜影响大。1982年冬,该厂转产低毒高效的叶蝉散、甲六混合粉等粉剂和甲甲磷等乳剂农药,经使用试验,杀虫效果好,残毒时间短。1983年经上级鉴定,在县农药厂定点生产。原剧毒农药被淘汰。以后,经过多次改进和反复试验,品种不断增多,质量逐年提高。1986年生产粉剂和乳剂农药1379吨,除满足邵阳市所属县需要外,还销往全省其他各地和广西、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
  三 火柴
  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市场火柴紧缺,高沙镇110名缝纫工人,于1970年自筹资金,因陋就简,建立火柴厂,当年生产火柴5000件。以后,不断增加设备,扩大生产能力,到1978年扩建成年产1万件的火柴厂。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1980年全省火柴质量评比,洞口火柴名列第一名。1986年生产火柴20万件,销往全省各县市和湖北、江苏等省。
  四 其他
  洞口县其他化学工业产品有活性炭、尼塑制品、油漆、油膏、涂料等。1978年,洞口县木器厂以木屑为主要原料,生产101型药用和808型糖用粉末活性炭两个品种,当年产50吨。1980年达到70吨,1984年增至140吨,产品质量达到国家1977年版《中国药典》规定之标准。1985年荣获邵阳地区优秀新产品奖。1986年生产活性炭179吨,销往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等省及本省湖南制药厂。
  1979年以城关镇洞口综合社为基础,建成县、镇合办的洞口县建筑防水材料厂,生产塑料油膏、橡胶油膏、再生胶涂料、106内墙装饰涂料、801地面防尘涂料、805环地板防尘涂料、803稳化型带锈防水涂料、838环氧富锌涂料、7410长效涂料及无纺布等化学建筑防水材料,具有防水性能好、耐用时间长、装饰美观、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801地面防尘涂料、803稳化型带锈涂料、805环地板防尘涂料、838环氧富锌涂料、7410长效涂料和无纺布6个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803稳化型带锈涂料,1982年荣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四等奖,1984年荣获全国建筑材料科技成果银质奖。803环氧富锌涂料于1984年荣获湖南省科技成果奖。1986年,全县生产油漆500吨,各种油膏、涂料1500吨,销往全国各地。
  1979年以来,全县建立起尼塑制品企业2家,生产聚乙烯蚊帐、聚丙编织袋、塑料包装袋、塑料凉鞋、塑料微型喷雾器等产品。1985年生产编织袋57.67万个,其他产品因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和数量逐年减少。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