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收获机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25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收获机具
分类号: S225
页数: 1
页码: 2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境内传统收获工具有镰刀、柴刀、扮桶,随后县机械厂和各区农具社仿制了一批,并有所改进,但都因适应性不强,效果不佳,未能推广使用。
关键词: 洞口县 收获 机具

内容

洞口境内传统收获工具有镰刀、柴刀、扮桶(禾桶)。镰刀:是在一半月形薄刀上凿有细锯形齿,一端安一根约20公分长的圆木把,主要用于水稻、麦类及长藤作物的收割;柴刀:状似镰刀,唯刀身较厚无锯形齿,刀把较长,主要用于茎杆粗硬作物的收割;扮桶:木制四方形桶,主要用于水稻、麦子的脱粒。1955年,县农机研究部门试制一种简易打稻机,装有牙轮的圆形旋转脱粒器,能提高脱粒效率,但未装禾桶,只能在打谷场脱粒作业,后经过反复试验,改造成为双人脚踏式打稻机。脱粒器与禾桶相连,重量减轻,使用方便,能下田作业,深受农民的喜爱,得到迅速推广。到1970年共有人力打稻机4979台,平均每个生产队1.2台。70年代中期在打谷机上安装3匹马力的汽油机或柴油机作动力,工效提高4~6倍。到1980年全县有动力打稻机1254台,平均每个生产队0.23台,总动力2757.5千瓦;有人力打稻机11047台,平均每个生产队1.9台。1981年以后,为适应家庭联产承包的需要,将双人脚踏式改为单人脚踏式打稻机,原材料减少、重量减轻、价格降低,数量成倍增加,动力打稻机相应减少。到1986年,全县有动力打稻机671台,总动力1474千瓦;有人力打稻机48962部,比1980年增加3.4倍,平均每户0.3部。油菜脱粒多沿用旧式禾架。
  1958年从衡南县引进一批快速割禾器,随后县机械厂和各区农具社仿制了一批,并有所改进,但都因适应性不强,效果不佳,未能推广使用。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