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治理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24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治理措施
分类号: S157.2
页数: 1
页码: 260-2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水土的造林绿化、涵蓄水土、修筑防护工程治理措施情况。
关键词: 洞口县 水土 治理措施

内容

一 造林绿化 涵蓄水土
  自1952年到1986年,全县历年人工造林171.79万亩,保存面积105.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4年的42.5%上升到1986年的47.8%。改造了大量荒山、残林和裸露岩地,减轻了水土流失。在造林中,溪河两岸农民积极营造防护林,防止河滩、河岸崩塌。全县河滩、沙洲5248亩,到1984年成片植树的有4000余亩,植树3.2万多株,减轻了洪水灾害。木瓜乡万里村在平溪河中的苦竹洲,面积250亩,内有水田100亩,1958年洲上林木全部砍光,此后,经常遭洪水冲刷,农田被淹,沙洲崩塌,洪水过后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恢复。1962年起在沙洲上营造枫杨、乌桕、樟树、河柳、楠竹等,1970年已郁闭成林。1979年6月27日大暴雨,江水猛涨,洪峰流量为每秒3300立方米,由于林木的阻挡,洪水流速减缓,堤岸安然无恙,洲上水田90%得到保护。江潭乡江洲村的龙转洲,面积150亩,每亩有楠竹200根以上,有效地保护了下游400余亩水田不受洪水冲刷。黄桥镇乔江村河岸枫杨成林,有护岸林100亩,河岸农田很少受洪水冲毁。
  在造林绿化的同时,实行封山育林,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山门镇清水村1958年森林被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只晴几天,万人寨下的溪水就断流。1970年起,封山育林,又复群山叠翠,溪水长流。江潭乡楼场村林地7137亩,1961年前,由于森林被破坏,荒山增多,水土流失严重,1961年起,坚持封山育林,造管结合,到8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达67%,全村无水土流失面积。
  二 修筑防护工程
  到1986年,全县除修建5120条防洪堤外,还拦河筑坝2420座,既引水灌田,又拦蓄泥沙,另外还修筑防崩堤、避洪圳,将坡土改为梯土。全县柑桔园5.6万亩和茶园4.3万亩全部梯级化,大部分修好消力池;常耕早土12.27万亩,80%改为梯形或将直耕改为横耕。
  治理水土流失虽有显著成效,但易被忽视,仍是值得经常注意的一个严重问题。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