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水土保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24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水土保持
分类号:
S157
页数:
2
页码:
260-2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洞口县
水利
水土保持
内容
第一节 水土流失
50年代初,全县森林覆盖率56%,水土流失轻微。1958年以后,森林被破坏,覆盖率下降,泥沙流失严重。据洞口水文站测定,平溪江上游每年平均输出悬移质10万吨,其中4~7月每月输出1万吨以上,6月最多,为4.5万多吨。以悬移质占输沙量六分之一算,县内中、低山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每年每平方公里泥沙流失量10600吨;丘岗平区流失面积,每年每平方公里泥沙流失量1900吨。全县年泥沙输出总量约83万吨,折算损失有机质肥16642~24963吨,流失碱解氮91.1~125.6吨、速效钾50.2~65.9吨、速效磷3.1~4.7吨。总计,丘岗平区每年流失表土层1.4毫米,中、低山区每年流失表土层7.8毫米,土层日薄,土质越瘦。
水土流失使裸露岩面积增大,全县有裸露岩地84149亩,占全县面积的2.6%,水土流失较重的杨林、青龙两乡,裸露岩地已达15325亩,占两乡总面积的12.7%。
水土流失使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1950年,全县有井泉2024处,到1986年只有1446处,减少28.6%。
第二节 治理措施
一 造林绿化 涵蓄水土
自1952年到1986年,全县历年人工造林171.79万亩,保存面积105.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4年的42.5%上升到1986年的47.8%。改造了大量荒山、残林和裸露岩地,减轻了水土流失。在造林中,溪河两岸农民积极营造防护林,防止河滩、河岸崩塌。全县河滩、沙洲5248亩,到1984年成片植树的有4000余亩,植树3.2万多株,减轻了洪水灾害。木瓜乡万里村在平溪河中的苦竹洲,面积250亩,内有水田100亩,1958年洲上林木全部砍光,此后,经常遭洪水冲刷,农田被淹,沙洲崩塌,洪水过后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恢复。1962年起在沙洲上营造枫杨、乌桕、樟树、河柳、楠竹等,1970年已郁闭成林。1979年6月27日大暴雨,江水猛涨,洪峰流量为每秒3300立方米,由于林木的阻挡,洪水流速减缓,堤岸安然无恙,洲上水田90%得到保护。江潭乡江洲村的龙转洲,面积150亩,每亩有楠竹200根以上,有效地保护了下游400余亩水田不受洪水冲刷。黄桥镇乔江村河岸枫杨成林,有护岸林100亩,河岸农田很少受洪水冲毁。
在造林绿化的同时,实行封山育林,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山门镇清水村1958年森林被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只晴几天,万人寨下的溪水就断流。1970年起,封山育林,又复群山叠翠,溪水长流。江潭乡楼场村林地7137亩,1961年前,由于森林被破坏,荒山增多,水土流失严重,1961年起,坚持封山育林,造管结合,到8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达67%,全村无水土流失面积。
二 修筑防护工程
到1986年,全县除修建5120条防洪堤外,还拦河筑坝2420座,既引水灌田,又拦蓄泥沙,另外还修筑防崩堤、避洪圳,将坡土改为梯土。全县柑桔园5.6万亩和茶园4.3万亩全部梯级化,大部分修好消力池;常耕早土12.27万亩,80%改为梯形或将直耕改为横耕。
治理水土流失虽有显著成效,但易被忽视,仍是值得经常注意的一个严重问题。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