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物价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15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物价管理
分类号:
F714.1
页数:
5
页码:
171-17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洞口县物价管理包括管理权限,物价演变,监督与检查情况。
关键词:
物价
管理
洞口县
内容
民国初期,无专门物价管理机构,各种价格由商会议定。民国28年(1939),前武冈县政府为了控制物价上涨,成立武冈县评价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高沙、洞口、石江、黄桥、山门等集镇成立评价分会,由商会、行业公会和机关团体推派委员组成,对粮、盐、油、肉、棉花、棉纱、布匹、燃料、纸张等民生日常必需品进行限价,明文规定,如有违反法令、黑市营利、擅自抬价者,依法惩处。由于评价组织操纵在少数大商户手里,结果每评一次价格,物价就恶性膨胀一次。民国30年(1941)《党军日报》登载有武冈县一首民谣:“政府评价,万民欢狂,腊月初一,平价开张,可恨奸商,丧尽天良,东铺藏肉,西铺藏粮,黑市暗盘,躲在西乡(武冈县城以西,指今高沙镇),满城秩序,混乱异常,丰收之邑,闹成饥荒,哀哉小民,终朝无粮,谷购无门,欲诉无方……。”新中国建立前夕,因物价暴涨,人们不敢收藏纸币,市场上出现了原始的以物易物现象。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物价管理工作。50年代初,国家对物价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1952年,洞口县由财政经济委员会兼管物价工作,下半年设立调价办公室。1959年,县人委成立了市场物价小组,制定市场物价分工管理办法。1963年成立县物价委员会,配备物价管理专职干部,负责全县物价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平衡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撤销县物价委员会,物价管理业务并入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的计划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计委配备专职物价人员。1980年,恢复县物价委员会,全县各集镇设立群众性的物价监督小组,共有义务物价检查员20人。1984年成立县物价局,下设物价检查所,作为管理物价的常设机构,物价管理工作从此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
第一节 管理权限 1978年以前,强调集中统一定价,对主要工、农业产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由县物委根据上级有关规定进行调整;中小农具、地产建材等产品价格及部分收费标准,则由县物委核定。定价商品的价格,一经确定,未经物价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物价管理初步进行改革。1982年,国务院颁布了《物价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实行以国家定价为主,议购议销价、工商业协商价和集市价格等几种形式并存的价格管理体制。同时,适当下放物价管理权,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定价权,以适应搞活商品流通的需要。根据这一精神,从1983年起,属于县管理的价格有四类:一是三类农副产品,如菜籽、茶油、柑桔等;二是地方工业品,对国计民生无重大影响的产品,如塑料制品、袜子、毛巾、砖瓦、木制家具等;三是非商品收费,如房租、服装加工、理发收费、修补行收费、渡口收费等;四是饮食、服务行业的分类毛利率。同时,将160多种三类小商品定价权下放给企业。此后,县物价部门的工作重点由过去的单纯管理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如抓好重点产品的调整审核,进行成本调查,分析市场动态,提供物价信息等。
第二节 物价演变 清代,洞口境内以自然经济为主,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价格随行就市,物价波动主要受农业丰歉影响。民国时期,市场物价由商会根据商情自行评议制定,但因市场竞争激烈,物价时涨时落。民国20年到民国26年(1931~1937),市场物价尚称平稳。高沙、洞口等地每100公斤大米价为8元左右法币(当时一元法币相当一块银元)。每百公斤食盐34元左右,每百公斤猪肉52元左右,每百公斤酒10至12元,每匹龙头细布18元,每箱肥皂9元,每双胶鞋2.5元。抗日战争爆发后,境内商业畸形发展,物价上涨。日军侵境时,生产衰落,物资奇缺,通货膨胀。以民国34年(1945)上半年与民国26年(1937)物价比较,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其时,武冈县商会组织各行业公会每年进行一次物价评定,并发出《物价通告》,但由于通货膨胀,每评价一次,物价便突涨一次,甚至一日数涨,《通告》也就成为一纸空文。民国35年(1946)以后,政局动荡不安,土匪横行,市场物价陡涨。民国37年(1948)10月,法币改为金圆券,物价更是飞速上涨,与民国26年(1937)比,大米每百公斤96万元,上涨12万倍;每百公斤猪肉576万元,上涨11万倍;每百公斤食盐476万元,上涨14万倍;每匹龙头细布240万元,上涨13.3万倍;每双套鞋(全胶鞋)20万元,上涨8万倍;每箱肥皂100万元,上涨11.1万倍。
新中国建立后,物价趋向基本稳定,但也有几次较大的波动。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物资严重缺乏,投机商人兴风作浪,物价仍然继续上涨。对此,县人民政府采取大力发展城乡合作商业,推行明码标价,调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等措施来稳定物价,至1952年底,市场物价已基本稳定。同1950年比,以银元计算,每百公斤大米下降6.9元(每块银元相当于1953年货币改革后1元人民币),每百公斤食盐下降36元。 “一·五”计划期间。粮、棉、油、布等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对稳定物价起了重要作用。1956年调整纺织、针织、日用百货零售价,普遍提高农村土特产品收购价。到1957年底止,农副产品收购价比1952年提高15%,工业品销售价大部分降低,少部分略有提高,从而使工、农产品比价开始缩小。 “二·五”计划期间,由于天灾人祸,国民经济较为困难,市场物资紧缺,物价猛涨。县人民政府采取两种办法加以控制:一是对主要消费品实行计划定量凭票凭证供应;二是对糖果糕点、烟酒、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10多种商品实行高价销售。1961年糖果每公斤平价1.9元,高价7元至11元;自行车平价160元左右,高价350元左右。1962年下半年,对一些三类农副产品实行议购议销,以平抑集市价格,使之向牌价靠拢。同时,国家还调高几十种农产品的价格,上升的幅度从百分之几到几十不等,其间,各种商品零售指数比1957年提高20%以上。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物价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稳定市场、稳定物价、整顿议价。1964年调整了鲜活商品季节差价、三类物资批零差价、进销差价及饮食服务行业、修理行业的价格与收费标准,同时取消部分消费品的高价出售,使集市贸易价格逐步接近牌价,物价恢复平稳。1965年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简称市价)逐步接近平价(又称牌价)。如猪肉市价由1960年的每公斤24元左右下降到1.8元,比平价每公斤的1.52元高0.28元,高18%;草鱼市价由1960年的每公斤16元左右下降到1.1元,比平价每公斤0.84元高0.26元,仅高30%;母鸡市价由1960年每公斤的26元下降到2元,比平价每公斤1.48元高0.52元,仅高26%;鲜蛋市价由1960年每公斤的8元下降到1.8元,比平价每公斤1.4元高0.4元,仅高22%。
“三·五”计划至“五·五”计划时期,降低了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市场消费品价格则有升有降,但升降幅度不大。1966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提高粮食统购和销售价格。1967年至1978年,物价全面冻结。1979年,调高粮油、牲猪等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部分副食品销售价格。
“六·五”计划时期,进行物价检查和整顿。1981年,调提了烟酒价格,降低了化纤品价格。1983年纺织品价格有升有降,手表、电视机等高档商品价格即大幅度降低。1984年,改进粮、油统派购结算方法,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从1979年到1984年,提高幅度为30%。农副产品收购价提高后,城镇商品粮的销价不提,实行购销价格倒挂,亏损由国家补贴,1979年到1986年国家财政共补助80多万元。1985年,牲猪价格放开后,猪肉价格上涨,县财政给城镇居民实行肉价补贴。1984年到1986年共补肉价110多万元。农副产品价格的调高,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6年与1980年比较,全县农业总产值增长81.7%,粮食总产量增长39.6%,油菜籽总产量增长73.9%,牲猪出栏增长23.4%。新中国建立以来,实行物价“双轨制”(平价和高价),个别单位或个人,将平价物资高价出售,从中牟利。
第三节 监督与检查
新中国建立30多年来,县政府进行了多次物价检查,对错价和乱涨价等违反政策的行为进行处理。
1966年以前,县政府组织人员多次对商业、供销、粮食、药材、医院及个体商贩经营的商品和地方工业产品的价格进行全面检查,对错价、乱提价和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变相涨价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较好地稳定了市场物价,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
“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了物价的检查监督,任意提价和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变相涨价行为经常发生,群众反映强烈。
1979年以后,物价部门把稳定物价、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任务来完成,在城关、高沙、石江、黄桥、山门等重要集镇配有义务物价检查员,经常对市场物价进行检查,每年还在“五一”、“七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前后,组织力量对所有商品进行全面检查,对任意提价和变相涨价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1984年国庆节前重点对粮食、副食、饮食、肉食和日用工业品价格进行两次大检查:第一次于9月1日到10日,全县组织82名物价员,由各战线领导带队,对所属单位的商品价格进行自查;第二次于9月11日至18日,全县组织54人,其中县人大代表9人,政协委员2人,共检查国营、集体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505户,检查商品价格1745个、度量衡器1185件。通过检查,发现错价的337个,占检查数的21.8%;不符合标准的度量衡器282件,占检查数的23.8%;查出违纪案件84起,当即处理64起,罚款1176.67元,没收度量衡器282件。同时,还命名县五金公司一门市部、县药材公司中心门市部、山门区供销社中心门市部、石江区供销社中心门市部等单位为物价、质量信得过单位。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