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13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分类号:
F325
页数:
2
页码:
149-15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洞口县1958年8月至1961年6月人民公社化情况。
关键词:
人民公社化
洞口县
农村
内容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8月中旬,中共洞口县委召开全县各乡镇党总支书记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文件及全省县委书记会议精神,对全县人民公社化运动作了初步部署,决定先以花鼓、平溪、木瓜3乡和洞口镇为试点,然后向全县铺开。会后,县委派工作组分赴上述3乡1镇,协同乡、镇党总支开展工作,组织干部、教师和学生计5000余人,深入到各农业社和居民委员会进行宣传发动,召开群众大会,批判所谓“右倾保守”思想,发动农民和居民入社。8月28日,洞口人民公社率先成立。9月初,县委召开全县干部大会,要求各乡、镇迅速铺开。会后,各乡、镇开展“全民大辩论”,并抓所谓“右派”典型以教育群众。从9月24日到30日,突击一个星期,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原79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为15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化初期,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一律收为公社所有,以公社(1959年改为以大队)为单位进行生产管理和经济核算。生产队的劳力、资金和财产被无偿调用,生产成果由公社统一平分,社员的自留地、牲畜、树木等被收归公有;实行“生活集体化”,办公共食堂,农民吃饭不要钱,有的地方还强迫拆迁住房,建居民点;投入大量劳力炼钢铁、造水泥、挖煤炭、砍树木,造成很大浪费。部分基层干部对群众动辄扣饭,或罚跪、打骂。农民普遍不满,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生产力遭到破坏。 1959年2月,中共洞口县委召开第二次全县党员代表大会,传达、学习了中共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会后,对人民公社和干部作风进行初步整顿,但由于随之而来的“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致使“左”倾错误愈演愈烈,加上自然灾害,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全县进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 1960年冬,农村开展整风整社运动,开始纠正“左”倾错误。全县退赔给农民的“平调”款560多万元,占“平调”总额的76%,平调的土地、劳力一律退回所属生产队,对“五风”中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给予处分。1961年6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六十条),重新调整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停办公共食堂,取消供给制,缩小人民公社规模,全县15个人民公社划成49个,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制度,保证生产队的“三权”(因地种植权,制定技术措施权和安排各种农活权),“四固定”(劳动力、土地、耕畜和农具固定),恢复和修订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管理制度,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此后,各人民公社,凭借集体力量和统一安排劳力的优越性,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大批水利工程,使全县70%的农田实现旱涝保收;创立一批园艺场和建成一批商品生产基地;修通数十条公路,使落后的交通状况有所改变。这些为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农村普遍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取消劳动定额管理,推行“政治记分”,割“资本主义尾巴”,反对社员经营自留地及家庭副业,提倡“高风格”,限制丰产队社员提高口粮标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生产队“出工一窝蜂,粮食大家分”,平均主义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洞口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