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沙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洞口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107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高沙镇
分类号: K901.6
页数: 2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洞口县高沙镇城市文化、农业、林业、工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市文化 集镇文化 高沙镇

内容

高沙镇,位于县境之南,东与洪茂乡相邻,南与南泥乡交界,西与石桥乡接壤,北与茶铺、大水乡毗连。隶属高沙区,系乡级镇。此地古为沙洲,后因蓼水易道,地势增高,故名高沙。辖十字街、长裕街、中和街3个居民委员会和塘前、青云、农蔬、云峰、红鹅、巴水、树正、大万、抚军、五里、三塘、石榴、月英、木山、荣回15个村。全镇8478户,339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15人。总面积37648亩,折合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14%,其中耕地17660亩,人平0.52亩,柑桔764亩,茶叶794亩,用材林3938亩,经济林79亩,疏林及荒地179亩,其他用地14234亩。镇政府驻十字街、距县城17公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清末,武冈州派州同驻此,管辖洞口境内各地。民国年间,属武冈县蓼湄乡。新中国建立初属武冈县二区,1950年3月改为武冈县五区,1951年6月改为武冈县八区。1952年洞口建县,属洞口县八区。现管辖范围包括当时的高沙镇和太平、巴水、五里、木山、南水乡等;1956年撤区并乡,镇的体制不变,6个小乡合并为太平乡;1958年均属高沙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体制缩小,从高沙大公社分出高沙镇和太平人民公社;1985年太平公社并入高沙镇。高沙交通方便,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生意兴隆,历为洞口、绥宁、武冈三县木材、粮食、猪禽集散地,仔猪年成交达50万头,远销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和港澳地区。新中国建立后,工商业不断发展,逐步兴办酿酒、水泥、农药、织染、火柴、尼塑、竹器、元钉元丝等50多家工业企业,成为洞口县的轻工业基地。1985年座落在镇内的洞口县酒厂,从日本、美国、瑞典引进现代化生产线,生产浓缩桔子汁,远销国内外;以橘子为原料生产的“美橘味酒”,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定点销售。农产品稻谷、甘蔗、辣子在全县颇负盛名。镇内有国营、集体、个体商业企业千余家,每天前来赶集者达二三万人。1986年工农业总产值310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0.7%,其中工业总产值2490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4.7%。新中国建立前,蓼湄中学设此,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洞口县第三中学。1986年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4所、小学16所,教职员工317名,在校学生6774名。境内有县电影院、镇祁剧团。《武冈州志》载有“马岭回云、洪滩浴𪄠、石井浮香、莲寺禁钟、沙潭跃鲤、石祖悬灯、迴澜涌月、沧浪击磐”八景,而今年深岁久,沧桑多变,部分原景已消失,或另添新意。

知识出处

洞口县志

《洞口县志》

出版者:中国文史出版社

本志上限起于1840年,下限止于1986年。记述洞口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全书共三十篇。

阅读

相关地名

高沙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