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八节 绥宁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884
颗粒名称:
第八节 绥宁县
分类号:
K291.64
页数:
6
页码:
465-470
摘要:
本文记叙邵阳市绥宁县情况。其中包括政区人口、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城乡建设、教科文卫事业等。
关键词:
邵阳市
绥宁县
内容
一、政区 人口
绥宁县位于市境西部边陲,处北纬26。16'~27。8'、东经109。49'~110。32'之间。状似北端向东倾斜的平行四边形。南北直线长103.5公里,东西直线宽56公里,总面积292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4.1%,系全市面积最宽的县。东部由北向南分别与洞口县、武冈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毗邻;西部由北向南分别同怀化地区的黔阳县、会同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交界。县城长铺镇在沅江支流巫水畔,距邵阳市城210公里(公路里程)。
唐代以前,境内先后属镡成县、舞阳县、龙标县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始名徽州,徽城设于寨市。乾符六年(879),潘杨二姓共掌飞山峒,史称“飞山蛮”地。五代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属“十峒”。南唐保大八年(950)楚辟“十峒”的资水流域置武阳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辟徽州沅江流域(右岸上游部分)置关峡寨。神宗元丰四年(1081)在徽州地置莳竹县,将武阳、关峡二寨并入,隶邵州。徽宗崇宁五年(1106)易名绥宁县,改隶武冈军。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隶湖广行省武冈路。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改隶靖州,至清末未变。中华民国3年(1914)隶辰沅道。民国26年隶湘西绥靖处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改隶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又改隶第十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日成立绥宁县人民政府,后被土匪部队扼杀。1950年10月20日正式成立县人民政府,隶会同专区(后改名芷江专区,黔阳专区),1954年县治迁长铺镇,1958年7月改隶邵阳专区,1986年隶邵阳市。1990年,共设26乡(其中民族乡17个)、4镇、5个农林场所(参见《建置篇》)。
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秦汉以后,洞庭湖一带有一支迁涉到湘西南,成为瑶族先民,“武陵蛮”一支溯江而上,进入绥宁境系今日苗族先民;唐代起,古越人一支越过南岭从南边入绥宁境,系侗族先民;此外,为官、流放、征战、屯田、经商、做工者陆续落籍,逐渐形成县境东部资江流域多汉民,西部沅江流域多苗侗民的民族分布状况。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全县有19.69万人,民国6年(1917)增至27.86万人,由于战乱,瘟疫和自然灾害,民国38年减至16.22万人。1951年县境南部划给通道县后,人口为13.69万,1990年增至32.12万人,比1951年增长135%,每平方公里109人。总人口中,男性占51.4%,农业人口占91.1%。有民族16个,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55.6%,汉族占38.8%,侗族占4.9%,瑶族占0.5%,其它12个民族共占0.2%。
二、自然环境
县境为云贵高原东部边缘、雪峰山脉南端与八十里大南山西北部的交接地带。南、北、东三面高山怀抱,中部纵向隆起,将县境分作东西两大部分:西部随巫水而倾斜;东部随武阳河而递降,东、西两部依次形成中山、中低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山地占全县面积73.8%,丘陵岗地占22.7%,河谷平原占3.5%。最高点东南部的牛坡头海拔1913米,最低点西北部的麻塘溪口海拔205米。
县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年均日照1348.9小时。年平均气温16.7℃。一月平均气温5.7℃,极端低温—6.8℃(1977年1月30日);七月平均气温26.7℃,极端高温40.5℃(1971年7月21日)。年平均无霜期304天。年平均降水量1320.0毫米,最少为1064.6毫米(1984年),最多为1679.2毫米(1961年)。年降水量中,夏季占38%,秋季占15%,形成夏初洪水和初秋干旱。
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或河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94条,总长1685.5公里,河网密度0.5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沅江流域占全县总面积67.63%,资江流域占32.37%。主要有巫水和武阳河。平均降水地表径流量24.35亿立方米,客水13.28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9.75万千瓦,可开发量11.26万千瓦。
全县有耕地35.22万亩,其中水田31.84万亩;水域5.19万亩;林业用地340.1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77.5%。森林覆盖率67.7%,活立木蓄积量1058万立方米,连同人平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年均生长量等5项指标皆居全省首位。有乔木、灌木、木质藤木等森林植物110科343属1040余种,是湖南省树种最多的林区县。县境南端有省级黄桑自然保护区,受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达40种,陆栖脊椎动物100多种,被誉为树种基因库和森林生态系统基因库。县内矿藏有石煤、铁、锰、铅锌、硅石等20余种,石煤贮量达10亿吨。自然景观有黄桑原始次生林风景区和洛口山风景区。
三、经济状况
绥宁县位置偏僻,交通闭塞,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落后。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仅1713万元。绥宁县解放后,中共绥宁县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努力恢复国民经济,继而开始社会主义建设,1979年起实行改革开放,加速经济发展。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29881万元,其中农业占37.1%,工业占53%,建筑业占2.7%,运输邮电占3.2%,商业服务业占4%;工农业总产值为19388万元,为1949年的11.3倍;人均国民收入819元,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305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95元,居全市第一,财政支出3464万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15917万元,人平495元;居民人均消费677元;其中农民620元,城镇居民1267元。
种植业以栽种水稻、油菜、红薯、柑桔为主,大豆、玉米、油茶、西瓜等次之;养殖业以猪和耕牛为主,家禽次之。清代和民国时期,“刀耕火种者居其半”。民国38年(1949),全县人平耕地2.1亩,人平产粮285公斤。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改善山冲冷浸田,本世纪60年代后期抓双季稻种植,70年代机电灌溉得到很大发展,80年代普及杂交中稻和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水利建设累计投资2004.89万元,完成土石方2679万立方米,建成中小型水库39座,总库容2800万立方米,其它水利设施7600余处,蓄、引、提水总量1.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分别为耕地总面积的92.4%和56.7%。1990年,粮食作物总产量为13.82万吨,人平产粮430.5公斤;生产油料3898吨,药材20.25吨,柑桔6045吨,果用瓜15365吨;出栏生猪16.6万头;农业总产值达到10134万元,为1949年的4.98倍;农业总产值中,林、牧、副、渔业占46.8%,比1978年提高8.9个百分点。乡镇企业总产值为8615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34206万元,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占24.86%。
清代民国,绥宁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树木和楠竹基本上自生自灭,林副产品绝大部分烂在山里。新中国成立后,陆续成立了国营和民办伐木场、采育场,并积极改善采伐和运输条件,至1990年止,累计向国家交售木材622.3万立方米,楠竹1356.6万根,分别为全省总数的7.3%和2.2%,名列榜首。还有丰富的林副产品:松脂、香菇、木耳、猕猴桃、杨梅、玉兰片。为了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当政吸取以前重砍轻造致使森林蓄积量日益下降的教训,从70年代起,狠抓林业管理和植树造林,不但限额采伐,而且统一规划、统一营造、统一管护。此外,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不断优化林分结构。至1990年止,累计荒山造林102.9万亩,迹地更新8.2万亩,宜林荒山和伐后山林全部换上新装。据1990年省市林业勘察队调查,全县森林蓄积量比1983年增加53.9万立方米,成为全省重点林区县唯一的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的县。
清末,已有炼铁、铸锅、造纸工业。民国期间,长铺的铁锅,武阳的鼎罐、水口和青坡的土纸,北部的玉兰片都在县内外有名。1951年10月,县人民政府开始兴办公私合营铁厂。翌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6万元(当年价),占工农业总产值3.8%。1956年完成对全县手工业和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企业发展到50家。70年代兴办一批骨干厂矿,奠定了工业发展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初步形成以森林和山区资源为主要原料的电力、造纸、森工、食品饮料、香精香料、医药等工业门类。1990年,拥有企业2971个(其中全民24个),工业产值9254万元,为1978年的5.5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0.9%上升为47.6%;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占82.7%,集体占11%,城乡个体工业占6.3%。199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6667千瓦小时,水泥2.18万吨,胶合板2020立方米,机制纸3557吨,电磁线88.4吨,松香393吨。竹艺品、绞股蓝总皂甙、醋酸洗发香波、绞股蓝保健茶、打字纸、羽毛球等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
县境有巫水、武阳河等航道。巫水滩险礁多,武阳河流短水浅。1954年,县人民政府开始组织人力疏浚河道。1956年开工修建洞(口)绥(宁)公路,1958年首次架设运材索道,1960年开工修建短途森林轻便铁路。林业部门先后开辟5条专用公路线,74条钢索道。至1984年,木材出山由传统的肩扛大多转为钢索道吊装和拖拉机载运,长途运输由传统的河道排运全部转为公路车运;是年,全县实现乡乡通客班车。1990年,全县有公路911.5公里,公路桥梁266座522.3延米;航道26公里;货车626辆,拖拉机1467辆,货运量68万吨;客车140辆,东开长沙、衡阳,西通靖州、怀化,南达通道、桂林,客运量223万人。
清宣统三年(1911),寨市建邮政代办所。民国19年(1930)县府设电信室。1953年成立县邮电局。1972年首开农话单路载波。1990年,长途自动直拨电话启通并直接并入全国自动电话网,成为全市第一个开通自动长途电话业务县。是年,全县有邮电局所23所,邮路18条604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682公的教训,从70年代起,狠抓林业管理和植树造林,不但限额采伐,而且统一规划、统一营造、统一管护。此外,积极推广科学技术,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不断优化林分结构。至1990年止,累计荒山造林102.9万亩,迹地更新8.2万亩,宜林荒山和伐后山林全部换上新装。据1990年省市林业勘察队调查,全县森林蓄积量比1983年增加53.9万立方米,成为全省重点林区县唯一的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的县。
清末,已有炼铁、铸锅、造纸工业。民国期间,长铺的铁锅,武阳的鼎罐、水口和青坡的土纸,北部的玉兰片都在县内外有名。1951年10月,县人民政府开始兴办公私合营铁厂。翌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6万元(当年价),占工农业总产值3.8%。1956年完成对全县手工业和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企业发展到50家。70年代兴办一批骨干厂矿,奠定了工业发展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初步形成以森林和山区资源为主要原料的电力、造纸、森工、食品饮料、香精香料、医药等工业门类。1990年,拥有企业2971个(其中全民24个),工业产值9254万元,为1978年的5.5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0.9%上升为47.6%;在工业总产值中,全民占82.7%,集体占11%,城乡个体工业占6.3%。1990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6667千瓦小时,水泥2.18万吨,胶合板2020立方米,机制纸3557吨,电磁线88.4吨,松香393吨。竹艺品、绞股蓝总皂甙、醋酸洗发香波、绞股蓝保健茶、打字纸、羽毛球等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
县境有巫水、武阳河等航道。巫水滩险礁多,武阳河流短水浅。1954年,县人民政府开始组织人力疏浚河道。1956年开工修建洞(口)绥(宁)公路,1958年首次架设运材索道,1960年开工修建短途森林轻便铁路。林业部门先后开辟5条专用公路线,74条钢索道。至1984年,木材出山由传统的肩扛大多转为钢索道吊装和拖拉机载运,长途运输由传统的河道排运全部转为公路车运;是年,全县实现乡乡通客班车。1990年,全县有公路911.5公里,公路桥梁266座522.3延米;航道26公里;货车626辆,拖拉机1467辆,货运量68万吨;客车140辆,东开长沙、衡阳,西通靖州、怀化,南达通道、桂林,客运量223万人。
清宣统三年(1911),寨市建邮政代办所。民国19年(1930)县府设电信室。1953年成立县邮电局。1972年首开农话单路载波。1990年,长途自动直拨电话启通并直接并入全国自动电话网,成为全市第一个开通自动长途电话业务县。是年,全县有邮电局所23所,邮路18条604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682公1957年成立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翌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1984年,绥宁被定为全省“依靠科技振兴经济”的科技基点县。至1990年,共投资1400万元,研究、引进、推广科技项目338项,FR—4085银行计息机、杂交水稻制种、籼型杂交水稻制种优质高产技术推广、黄桑林区考察、绞股蓝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7项分别获得国家部级奖或省级奖。是年,全县有科研机构4个,科技人员4753名,其中高级职称60人,中级职称783人,初级职称3910名。
清代民国,绥宁县经常暴发瘟疫,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一些村寨,往往造成居民迅速死光的惨剧。1950年建立卫生院,1953年建立妇幼保健站,1957年建立卫生防疫站,翌年建立麻疯病防治站,1970年农村普遍建立卫生室。1990年,全县有卫生机构73个,从业805人(其中私人开业49人),床位629张。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由民国时的35岁左右上升为男性62.4岁,女性64.3岁。
民间体育有武术、游泳、踩高跷、下棋等。1979年创办业余体校。1979~1987年,在全国性体育竞赛中,先后夺得第二至第五名7个名次。
境内流行较广的剧种有祁剧和阳戏,其它传统文化活动有耍龙灯、对山歌、剪纸、刻制万花茶、绣花、跳民间舞。1950年冬成立文化馆,1955年建电影队,1956年建广播站,1958年建文艺工作队(剧团),1976年建图书馆,1980年建电视差转台。1990年,有电影放映单位110个、广播电台站、电视台30个、电视覆盖率73%,业余文艺创作者200余人。文物古迹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汉代居住和墓群遗址,武阳古城址,宋代的陶窑遗址,明代的铁钟和摩崖“汉瑶分界”、“东南第一山”,清代的黄桑营遗址、护林碑,有红军长征纪念亭。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公湘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绥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