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新宁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883
颗粒名称: 第七节 新宁县
分类号: K291.64
页数: 5
页码: 460-464
摘要: 本文记叙邵阳市新宁县情况。其中包括政区人口、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城乡建设、教科文卫事业等。
关键词: 邵阳市 新宁县

内容

一、政区 人口
  新宁县位于邵阳市南部、夫夷水上游,北纬26。15'6″~26。55'21″,东经110。28'53″~111。18'34″之间。东连东安县,西接城步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全州、资源县,北枕武冈、邵阳县。面积27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2%。县城金石镇距邵阳市142公里(公路里程)。
  县境汉代属夫夷侯国、夫夷县地,东晋改名扶县,南朝梁改为扶阳县,南朝陈改扶彝县,隋代并入邵阳县,唐为武冈县地,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始建新宁县,属武冈军。元属武冈路,明属武冈府(州),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属宝庆府,民国26年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10月10日,新宁县和平解放后,属邵阳专区,1986年属邵阳市。1990年,全县辖7区、29乡、1个区级镇、5个乡级镇及万峰、东岭、金紫岭、舜皇山、紫云等乡级农林场(参见《建置篇》)。
  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1816)全县有12.26万人。民国36年(1947),全县21.34万人。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有25.35万人,1990年达55.23万人,比1953年增加117.5%,每平方公里198人。总人口中,男性占52.4%,农业人口占93.3%,汉族97%,瑶族占2%。瑶族主要分布在黄金、麻林两个瑶族乡和靖位乡等地,还有苗、侗、壮等14个民族。
  二、自然环境
  县境处越城岭山系与雪峰山系交接过渡地带,山地占全县面积的68.5%。丘陵岗地占26.2%,平原占5.3%。越城岭横亘东南,雪峰山余脉纵贯西南,中部地势低平,西北山丘遍布,东北谷口敞开。地势最高点麻林乡顶佛山,主峰海拨2021米,最低点靖位乡笑岩村下源水,海拔225米。夫夷水贯穿全境,沿河及其8条主要支流两岸形成串珠状和枝条状溪谷平原,较大的河谷平地有长湖、新寨、盆溪、水头、白沙等。
  县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兼具西风带、信风带和山地气候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无霜期长,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素有“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新宁”之称。年均日照为1453.4小时。年平均气温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4℃,极端低温—8.8℃(1977年1月30日),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极端高温39℃(1988年7月19日)。年平均无霜期289天,年平均降水量1330.1毫米,最多为1868.3毫米(1961年),最少为950毫米(1963年),4~6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42%,夏秋干旱少雨。
  县境有流程5公里以上河流80条,其中资江水系77条,湘江水系3条,总长1103公里,河网密度0.4公里/平方公里。夫夷水境内流程114.5公里,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为33.66亿立方米,客水总量15.94亿立方米。地下阴河55条,每年可供利用的地下水2.70亿立方米。
  全县有耕地51.78万亩,其中水田35.80万亩;水域13.04万亩;林业用地269万亩,其中有林地16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72.8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3.8%,是湖南省用材林、毛竹、种绵羊基地县之一;黄金牧场有草山面积35.5万亩。有热带、亚热带、温带森林植被105科334属940余种,属珍贵树种有银杉、资源冷杉、连香树等28种。药用植物313科1079种,珍贵药材有绞股蓝、天麻、沙参、七叶一枝花等。主要野生动物60余种,珍奇动物有红腹角雉、娃娃鱼等36种。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7.64万千瓦。矿藏有锑、锡、钾长石、钨、锰、大理石、煤等34种,其中锡、钾长石的藏量居全市之首。自然景观以丹霞地貌闻名。崀山——八角寨风景区石峰突兀,峡谷幽深,溶洞神奇,构成独树一帜的自然风光。
  三、经济状况
  民国时期,新宁部分地方农业生产仍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工业仅有几处小型手工工场。1949年全县工农总产值3710万元,人均不足150元。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迅速发展。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9673万元,为1949年的5.3倍;国民生产总值37675万元,其中农业占59.9%,工业占19.5%,建筑业占6.5%,运输邮电占5.4%,商业服务业占8.7%;人均国民收入592元,地方财政收入1781万元,人平财政收入32.31元,支出2912万元;居民人均消费476元,其中农民435元,城镇居民1038元;年末城乡储蓄余额8272万元,人平150元。
  民国时期境内主产粮食,桐油、白蜡。民国29年产白蜡6950公斤,居全省首位。1949年,全县农业产值3710万元,人平创农业产值144元。新中国建立后,县委、县人民政府致力于改善生产条件,推广农业科技,发展多种经营,营建水库99座(中型水库4座:大圳、大水江、三联、碧田),整修新建塘坝1.83万处,引水圳683条、1242公里,全县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4.3%和53.9%。园林经济作物主要发展了柑桔、脐橙。1990年,农业产值为14871万元,人平268元;农业总产值中,林、牧、副、渔四业占42.9%;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20.43万吨、为1949年的3.2倍,油料3752吨,柑桔31444吨、居全省第二位,脐橙5566吨、居全国四大脐橙基地县之首,烤烟268吨、干辣椒902吨、出栏生猪28.86万头、存栏耕牛10.54万头、在全省第一个实现户平1头牛,牛奶1680吨、水产品2320吨、木材8.4万立方米、竹材77.59万根。1990年共有乡镇企业7954个,从业19144人,总产值9031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40398万元,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占12.16%。
  1952年全县工业产值28.61万元,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11%。38年来陆续建成造纸厂、氮肥厂、水泥厂、水电设备厂、锁厂、橡胶助剂厂、生物化工厂、罐头厂、社教煤矿、老虎坝电站,形成食品、造纸、印刷、化工、建材、冶金、陶瓷、电子、采掘等工业门类。1990年,全县有工业企业692家(其中全民43家),从业11278人,工业产值480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4.4%。主要产品产量:原煤80100吨、锰矿4990吨、电石852吨、水电3915万千瓦时、合成铵3586吨、水泥12400吨、饮料酒801吨、机制纸及纸板2385吨、罐头1160吨、日用陶瓷器3200万件、农用小水轮发电机101台136千瓦。名优产品有糖水蜜桔、糖水猕猴桃、清水冬笋罐头、HL310—WG—25型水轮机、锡铈合金引线、糖果包装纸、橡胶防老剂丁等。
  境内夫夷水及其支流新寨河有108公里航道。民国33年(1944)完成新宁至东安、新宁至武冈公路土方工程,1951年竣工通车。1958年建成新宁经回龙寺至邵阳和新宁至东安公路。1966年观瀑大桥通车。至70年代末实现了社社通公路。1987年建成白公渡大桥。1990年,全县共有公路535.2公里,公路桥梁89座2345米,其中207国道过境42.52公里,1864省道过境101.9公里,县乡道214.26公里;货车493辆,拖拉机1144辆,货运量102万吨;客车91辆,客运量42万人次,客车东至东安,西通武冈、北至邵阳、南达桂林,内通各区、镇、乡、场。
  清宣统二年(1910)12月,县城设“大清新宁代办支局”。民国元年(1912)设私营民信局,收寄民间信件。民国8年,设电报局。民国24年,始办长途电话业务。1949年11月设新宁县邮政局。1962年全县社社通电话。1990年,全县有邮电机构16处,单程邮路226公里,城乡电话机978部,邮电业务量158万元。
  民国时期,县内私人店铺主要分布在金石镇、回龙寺、堡口、窑市、白沙、黄龙等地。民国24年(1935),县城有私人商店380家。主要输出土纸、土靛、生漆、木材、楠竹,输入食盐、绸缎、布匹等。民国33年,日军侵入县境,县城商店90%被毁。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1月成立国营贸易公司。1952年5月成立供销合作总社。1956年,国营商业成为商品经营的主渠道。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个体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90年,全县有集贸市场46处,零售网点4400个,从业9056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514万元,其中国营占33.2%,集体占29.4%(供销社占26.7%),个体户占37.4%;国家收购粮食22686吨、食用植物油774吨,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10065万元;出口商品主要有柑桔、脐橙、生猪、苡米、茶叶、罐头、山苍子油、精锑、防老剂丁等。
  四、城乡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县城金石镇是一个“穿城一里七,围城三里一”的小镇,人口仅4700人。新中国建立后,县城1955年用上照明电,1985年用上自来水。至1990年,城区面积扩展到4.84平方公里,新建街道4条,翻新14条,房屋建筑面积78.1平方米,人均住房7.4平方米;回龙寺、水庙、窑市、白沙、黄龙成为建制镇,回龙镇成为县境北部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9平方米,农村照明电覆盖率94.2%。
  五、教科文卫事业
  清代,县境有清泉书院、斗光书院、资深书院和一些庙学、义学、私塾。辛亥革命后,开办高等小学堂。民国27年(1938)创建第一所中学——私立楚南中学。民国28年新宁县立中学创建。民国37年,全县保国民学校有223所。1958年上期,新宁一中始办高中班。1990年,全县有学校513所,教职工24174人,其中高中8所、在校学生3587人,初中37所、学生16155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644人,小学466所、学生6398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6%;每万人有大学生36人,中专生79人,高中生646人,初中生2100人,小学生3702人,文盲半文盲率由1949年的80.3%降为24.69%。
  民国30年(1941),县建立农业推广所,开始引进良种。1956年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四级农业科学试验网。1990年,全县有科研机构5个,科技人员4083人,其中高级职称59人,中级966人;按系列分,农艺202人,工程376人,医卫470人,教学2912人,社会科学2983人;完成科研项目146项,获国家级奖3项,省级奖4项,市(地)级奖116项;主要科技成果有杂交稻普及,蜜桔、脐橙的大面积栽培,北鹿南养,白蜡虫丰产技术,人工繁殖“国宝银杉”为全国首创,银杉育苗和木兰科植物栽培技术均处全国领先水平。
  民国时期,县城有药店8家。民国16年(1927)始用西药。1958年创办县人民医院。1985年建县第二人民医院。1990年全县有医院43所,病床935张,医务工作者172人,乡村卫生员598人。1990年县民平均预期寿命男性65.85岁,女性67.89岁。
  县境传统体育有武术、游泳、赛龙舟等。1972年成立县业余体校。1990年全县有各种体育场地560人,等级裁判80人。先后为国家输送运动员19人,有94人获省以上运动会奖牌。刘烈红的“岩鹰拳”曾在山西太原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
  新宁传统的民间艺术有采茶灯、六合灯、狮舞、长鼓舞、祁剧、民歌等。1950年建县文化馆,1956年成立县广播站,1958年建电影院,1980年建图书馆,1985年建电视差转台。1990年,全县有电影放映单位147个,广播电台43个,有线广播覆盖率55%,喇叭入户率38%,差转电视覆盖率42%;各类业余文艺创作者150余人,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的文学作品上千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主要有新石器时代的白面寨遗址,汉代墓群,宋代放生阁石刻,清代三渡水牌楼、两江总督刘坤一墓、云贵总督刘长佑墓等。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文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新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