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岩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84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岩石
分类号:
P583
页数:
9
页码:
281-289
摘要:
本文记叙邵阳市自然环境地质岩石情况,其中包括地层(前震旦系,震旦系、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岩浆岩(加里东期侵人体、燕山期岩体、岩脉)等。
关键词:
岩石
邵阳市
岩石结构
内容
一、地层
境内地层,从前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共13个系、17个统、2个阶、19个组、10个段。
(一)前震旦系(pt)
境内前震旦系地层称为板溪群,25亿年前形成。为一套浅海相钙质、泥砂质沉积。岩石普遍受区域变质作用,岩体附近岩石变质较深,为片岩、千枚岩,局部有角岩化、硅化、大理岩化。据岩性和区域地层对比,分为二组: 加榜组分布于城步云场里、洞口县江口等地,构成狗子田—猫儿界背斜轴部。可分为钙质岩段和黑色板岩段,分别由灰绿色长英钙质片岩、绢云母片岩和浅色—灰黑色石英二云母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夹粉砂质片岩组成,厚760米。
拉揽组主要分布于长安—上堡背斜、狗子田—猫儿界背斜,隆回、新邵县一带亦有出露。与加榜组呈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变质砂岩段、条带状板岩段。它们分别由灰色厚层细粒变质砂岩夹深灰色板岩和灰—灰绿色条带状板岩夹变质粉砂岩组成,厚630米。
(二)震旦系(z)
25~5.7亿年前形成。由一套经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含粗碎屑砂泥质岩、硅质岩组成。总厚大于2714米。分为上下二统,与前震旦系呈假整合接触。
下统
境内出露广泛,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岩性和含矿特征,分为江口组、莲沱组和南沱组三个地层单位。
江口组
系湘、黔、桂三省(区)前寒武纪地层工作组于1962年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比后,确认洞口县江口一带地层发育齐全,列为标准剖面,并以此地命名为江口组。主要分布在洞口县江口,绥宁县界头炉、寨市,武冈县云山和新宁县清江桥及隆回县白马山一带。由含砾砂质板岩、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条带状板岩和铁矿层组成。中上部含变质锰矿层。总厚大于2488米。分为4个段。根据岩性特征第一段分为三部分:下部由暗绿色含砾砂岩组成,夹多层长石石英砂岩,局部有含砾凝灰质砂岩。中部为含砾砂质板岩,以泥质成分高为特征。上部为暗绿色砂质板岩、条带状板岩夹长石石英砂岩。总厚度大于1250米。第二段下部为暗绿色含砾砂质板岩,上部为暗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含砾砂质板岩。砂岩中含黄铁矿,普遍可见斜层理,为江口组内部的分层对比标志。沉积中心厚1383~2279米,往两侧和东北部变薄。第三段下部为暗绿色含砾砂质板岩,上部为绿泥石板岩、绿泥石砂质板岩、含铁石英岩、赤铁—磁铁矿,局部夹灰岩透镜体。总厚615~798米。为著名江口式铁矿层位。第四段下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有含砾砂质板岩。上部由含锰灰岩、菱锰矿、板岩、粉砂岩组成。含锰灰岩、菱锰矿地表风化后形成锰土,厚2~3米,具有一定工业价值。
莲沱组
境内沉积中心位于隆回县金石桥、小沙江至洞口县江口一带,整合覆盖于江口组之上。下部由灰绿、灰白长英砂岩、砂岩,今砾砂岩及板岩组成,上部为黑色板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或砂质板岩夹透镜状含锰白云岩,厚540~734米。
南沱组
主要分布于洞口县江口,绥宁县竹舟江、寨市,武冈县云山,城步云场里,隆回县金石桥,新邵县龙山一带。为冰川沉积。由青灰、灰绿色冰碛泥砾岩组成。厚0~1190米,隆回县大水田一带分布最厚,达1042~1500米。
上统
主要由浅海相硅质、泥质岩组成,与下统南沱组呈假整合接触。总厚56~189米。按岩性分为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它们之间为整合接触。
陡山沱组
由砂质板岩、黑色板岩、炭质板岩、硅质板岩等组成,局部夹含磷板岩、白云质灰岩,厚13~37米。绥宁县枫木团、上云寨一带夹有白云质灰岩。洞口县江口、西坪一带夹有含磷板岩,黄铁矿结核较多。城步大冲一带为条带状板岩,夹有1~2厘米厚的褐铁—赤铁矿条带。
灯影组
由灰白、灰—灰黑色硅质岩组成,厚43~86米。地形上反映为奇峰陡壁,是划分震旦系与寒武系的地貌标志。
(三)寒武系(〓)
主要分布于洞口县月溪,绥宁县枫木团,城步汀坪,新宁县高挂山、牛头寨,邵阳县四明山,新邵县龙山、巨口铺一带。5.7~5.0亿年前形成。岩石因受区域变质作用,普遍产生浅变质。总厚344~2629米。与震旦系整合接触。依据岩性和区域地层对比,分为下、中、上三组。
下组
为深灰—灰黑色炭质、硅质岩组成,夹有磷结核层和含矾层。高炭质板岩中含有石煤层。市境东部地区,以黑色硅质板岩、粘土质板岩为主,夹有磷矿层。总厚320~800米。炭质板岩、粘土岩中富产化石海绵骨针。
中组
下部为黑色板岩,含钾量一般达5%。上部为灰绿—灰黑色薄至巨厚层变质砂岩、条带状砂质板岩、板岩,夹少量灰岩透镜体。厚285~589米。市境东部地区以变质砂岩为主,夹板岩和炭质板岩,板岩中富产海绵骨针。
上组
下部为灰色中到厚层状灰岩,夹泥质、白云质灰岩,厚67米。中部为灰—灰黑色薄层砂质、泥质条带状板岩,黑色薄层炭质板岩夹石煤层。厚191米。上部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夹薄层板岩。板岩中产海绵骨针、小女儿三叶虫、假球子虫等,总厚511米。
(四)奥陶系(O)
主要分布于洞口县双江口、绥宁县塘头界、城步梅子坳、新宁县茶园头、邵阳县四明山一带,隆回县石桥铺、新邵县龙山一带亦有少量出露。5.0~4.4亿年前形成。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岩石均已变质。厚1721~1853米。与寒武系整合接触。分下中上三统。
下统
为灰绿—深灰色板岩、绢云母板岩,夹炭质板岩。炭质板岩中产反常对笔石、三叶虫、美丽饰边虫等。
中统
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与炭质板岩互层。产丰富的楔形叉笔石、圆尾虫等。
上统
由深灰色、灰黑色板岩,炭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条带状板岩等组成。产高层栅笔石、玉门栅笔石等。
(五)志留系(S)
主要分布于洞口县桃子坳—古楼,绥宁县关峡、王家,城步丹口、黄鸭渡。
4.40~4.05亿年前形成。与奥陶系整合接触。
下部由灰—深灰色粉砂岩、砂岩组成,夹有薄层板岩、黑色板岩等,厚590米。黑色板岩中产柽柳雕笔石。上部为灰绿色厚层变质粉砂岩、细砂岩,夹砂质板岩,厚133米。板岩中产锯笔石、直笔石等。
(六)泥盆系(D)
各县均有出露,主要分布于向斜翼部或背斜核部。4.05~3.50亿年前形成。下统缺失,中、上统为一套含化石丰富的滨海碎屑—浅海碳酸盐岩相沉积。总厚217~3022米。
中统
分为跳马涧组和棋梓桥组。跳马涧组出露于洞口县山门—绥宁县武阳、关峡,武冈县山口桥,城步丹口,邵阳县四明山,新宁县牛头寨,新邵县龙山、帽子岭一带。主要由紫红色、灰白色、黄灰色中至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和少量砾岩、砂砾岩、砂页岩组成。底部普遍为厚至巨厚层的石英砾岩。中部夹有豆状赤铁矿1~2层,个别品位达37%。与志留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137~890米。在粉砂岩和页岩中产广西戟贝等。棋梓桥组分布范围大致与跳马涧组相同,与跳马涧组整合接触。岩性横向变化大,大体划分为泥灰岩—灰岩和白云岩—灰岩二个相区。前者主要分布在三都铺—拔茅—风池坪—五峰铺—黄桥—坪塘—杨甸村—步云桥—灵官殿连线范围和雪峰山边缘地区。总体上成二个北北东向分布的条带。主要由深灰、黄灰色中厚层泥灰岩、泥质灰岩和少量灰岩组成,夹有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紫灰色页岩。厚116~大于400米。灰岩中产戟贝、六方珊瑚等。后者分布在新邵、新宁、城步以西地区。为浅灰灰黑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夹泥质灰岩,局部见有粉砂岩、页岩。底部的泥灰岩、砂质页岩中发育有厚约0.1~1.0米的分布不稳定的赤铁矿1层,品位可达28.5~38.7%。产无窗贝、菊石、珊瑚、厚摺珊瑚等。
上统
分为佘田桥组和锡矿山组。佘田桥组分布于各县,厚484~899米。与棋梓桥组整合接触。主要由泥质灰岩、泥灰岩、页岩及粉砂岩组成。下部以浅灰、黄灰色粉砂岩、页岩为主,夹深灰—灰黑色泥灰岩、硅质岩。页岩和粉砂岩中产少量穹房贝等。上部以深灰色中至厚层状泥质灰岩、薄层板状泥灰岩为主,夹黑色页岩、钙质页岩、灰岩。在泥质灰岩和灰岩中富含中国分珊瑚、切珊瑚、帐幕石燕等。锡矿山组各县均有分布。根据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分为灰岩段和砂岩段。总厚230~1423米。灰岩段为深灰—灰黑色灰岩,夹薄层泥灰岩、页岩、白云质灰岩,局部地段的页岩中夹有鲕状赤铁矿。产丰富的穹房贝等。砂岩段主要由粉砂岩、砂岩组成,局部夹有鲕状赤铁矿,为湖南省著名的宁乡式铁矿层位,也是石炭系和泥盆系的重要分层标志。产丰富的云南贝等。
(七)石炭系(C)
各县均有分布。主要由灰岩、砂岩、页岩和煤层组成。总厚500~2304米。3.50~2.85亿年前形成。与泥盆系呈整合接触。
下统
总厚1445米。按古生物和岩性特征,分为岩关阶和大塘阶。
岩关阶主要由灰岩、泥灰岩、页岩和砂岩组成。可划分成邵东段、孟公坳段和刘家塘段。邵东段以灰一浅灰色、棕黄色砂岩、粉砂岩和砂页岩为主,夹钙质页岩、泥灰岩。局部地区夹菱铁矿或含铁砂岩1~2层,厚1~2米。产金陵穹房贝等。孟公坳段下部为砂岩、粉砂岩、钙质页岩,夹泥灰岩、灰岩。上部为泥灰岩、灰岩,夹页岩、砂岩。厚122~177米。在新邵县严塘一带含有无烟煤1~2层,厚0.2~0.6米,最厚1.0米左右。产革老河泡沫内沟珊瑚等。刘家塘段以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为主,夹页岩。厚263~295米。产石柱珊瑚、假乌拉珊瑚等。大塘阶由灰岩、泥灰岩及砂页岩组成。共厚625~981米。按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分成石磴子段、测水段和梓门桥段。石磴子段中下部为中厚层灰岩,上部为灰岩和泥灰岩互层。厚140~大于200米。产大齿珊瑚、蝶形戟贝、大长身贝等。测水段下部为灰—灰白色石英砂岩、粉砂岩、黑色页岩夹无烟煤层。上部为粉砂岩、砂质页岩。主要产鳞木化石。梓门桥段下部为灰黑色泥灰岩和灰岩互层,上部为灰岩,夹有白云质灰岩、礈石团块或条带。厚134~342米。产丰富的云南珊瑚、泡沫柱珊瑚、舟形贝等。
中—上统为壶天群。分布于新宁向斜、隆回县滩头、洞口县硔桥铺、武冈县石羊铺、邵阳县刘家凼、邵东县左山冲一带。厚500~859米。主要由灰—浅灰色白云岩组成,风化后为漆黑色,刀砍状凹凸不平。产假希互格〓等。
(八)二迭系(P)
主要分布于隆回县、新宁县、邵阳市区—邵东一带。组成北北东向含煤向斜。总厚494~998米。2.85~2.30亿年前形成。
下统
以浅海相碳酸岩为主。可进一步分为栖霞组、茅口组和当冲组。
栖霞组主要由灰岩、泥质灰岩和黑色页岩组成,夹有硅质岩和硅质团块,击之有沥青臭味。厚94~161米。灰岩中产始费伯克〓、泡沫契林珊瑚等。茅口组为深灰色厚层灰岩夹硅质页岩、硅质灰岩、页岩等。厚28~242米。灰岩中产新希互格〓、亚雷珊瑚等。当冲组主要由含铁、锰、硅质页岩组成,底部常有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局部夹灰岩。厚108~149米。产马丁贝、假海乐菊石等。
上统
分布地区与下统一致。由砂岩、页岩、硅质岩组成。总厚425~447米。分为龙潭组和大隆组,两者为整合接触。
龙潭组为境内主要的含煤地层。主要由砂岩、页岩组成。厚347米。详见《邵阳市志·煤炭篇》。大隆组主要由灰黑色硅质岩、硅质页岩、砂质页岩组成,岩性稳定。厚78~100米。产马丁贝、华南菊石等。
(九)三迭系(T)
分布地区与二迭系相同,但范围稍小。主要组成含煤向斜的轴部,仅出露下统地层。与二迭系呈整合接触。2.30~1.95亿年前形成。
大冶组
主要为灰黑色薄层泥灰岩、泥质灰岩,夹少量粉砂岩、页岩。厚154~662米。产克氏蛤、褶翅蛤等。
(十)侏罗系(J)
主要分布于洞口县石下江、高沙,邵东县火厂坪,邵阳县罗城、文明铺、九公桥一带。1.95~1.37亿年前形成。
下统
属湖相沉积,由砂砾岩、砂质炭质页岩、煤层组成。为中生代含煤地层。厚158~544米。参见《邵阳市志·煤炭篇》。
中上统
仅见于邵阳县九公桥一带。为灰绿色、黄绿色、暗紫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产江西蛤、新芦木等。
(十一)白垩系(K)
为内陆湖泊相含钙泥质碎屑沉积,最大厚度1618米。1.37~0.67亿年前形成。
下统
主要分布于隆回县三塘、邵阳县梽木山、邵东县扶塘冲、新宁县回龙寺、新邵县酿溪一带。为紫红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砾岩。最大厚度849米。未见化石。
上统
仅分布于邵阳市区—新邵县之间的狭长地带。下部为砖红色钙质砂砾岩夹石英细砂岩。厚760米。上部为紫红色细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偶夹砾岩。产孢粉、轮藻、介形虫等。
(十二)第三系(E)
境内仅发育下第三系。绥宁县武阳、红岩,邵东县牛马司,洞口县高沙,隆回县横板桥有小面积出露。6700~200万年前形成。下部为紫红色砾岩,上部为紫红色砂砾岩。厚65~139米。产裸子化石。
(十三)第四系(Q) 主要分布在资江和夫夷水、赧水两岸地区。距今200万年至现代形成。
更新统
根据沉积物性质、阶地高度对比,分为下中上三个统。
下更新统分布于新宁县石脚底、邵阳县周家、洞口县山门。分别高出当地水面50米。下部为砾石层,厚1.0~2.4米。上部为粉砂或含粉砂粘土,厚度小于1米。冰碛物仅见于洞口县大溪、崇阳坪和绥宁县草寨一带的海拨630~800米山地的凹谷内。
中更新统下组见于邵阳县江边马家—周家,构成四级阶地,高出资江水面30米。主要由砾石层组成。厚3.81米。上组沿资江和夫夷水分布,构成三级阶地,高出当地水面21~24米。下部为砾石层,厚5.4~8.5米。上部为红棕色粉砂质粘土,厚0.27~6.10米。
上更新统沿资江、夫夷水、赧水和邵东灵官殿河分布,构成二级阶地,高出当地水面10米左右。下部为砾石层,厚2.5~6.1米。上部为含粉砂质粘土,厚1.0~2.7米。
全新统
沿资江、夫夷水、赧水等河流分布,为一级阶地和河漫滩沉积,高出水面7~10米。下部为砾石层,厚0.5~3.8米。上部为灰褐色粉砂层,厚3.3~3.9米。河漫滩沉积沿资江和夫夷水、赧水的边滩和心滩分布,高出水面0~2米,沉积物以砾石为主,少部分为砂。
二、岩浆岩
境内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主要分布在城步、洞口、绥宁、隆回、新邵县一带。按其形成时间可分为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侵入体。
(一)加里东期侵入体
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岩浆侵入活动,形成越城岭、苗儿山、白马山、兰蓉、猫儿界等7个岩体。
苗儿山花岗岩体
分布在新宁县,呈南北向—北东向的岩基产出,侵入于前泥盆系的背斜构造中,面积约1161平方公里。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部见有绿泥石化、硅化和云英岩化。岩体外围200~600米宽的岩石普遍有角岩化,局部还有绢云母化和大理岩化。
越城岭花岗岩体
分布在新宁县,侵入于前泥盆系形成的复式背斜轴部,呈不规则的北东向条带状分布,呈岩基产出,面积为1056平方公里。以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局部分布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体内有帘石化、钠长石化等,云英岩化与钨、锡矿有关。外蚀变带宽100~500米,以角岩化、硅化最为常见。
白马山花岗岩体
该岩体横跨溆浦县和隆回县,呈岩基产出。主要分布于隆回县小沙江、罗洪、金石桥一带,约103平方公里,仅出露岩体总面积的10%左右。主体被燕山期、印支期的望云山、高坪岩体所切,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侵入于板溪群和震旦系,南段可见泥盆系跳马涧组沉积其上。主要岩石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体内部变质作用不强,主要为硅化。外围200~1200米宽的岩石普遍产生角岩化。
除上述面积较大的岩体外,在城步兰蓉、谭家坳、苗儿界,新宁县枚溪—晓锦有面积较小的花岗岩体或岩脉群出露。城步巡头有辉长岩、辉绿岩脉出露。
(二)印支期岩体
分布于背斜轴部和东西向隆起与弧形构造的复合部位,以侵入体为主,规模较大的有瓦屋塘岩体、五团岩体、高坪岩体和崇阳坪岩体。
瓦屋塘花岗岩体
分布在绥宁县瓦屋塘、黄土矿一带,呈岩基产出,面积约450平方公里。侵入于奥陶—志留系和泥盆系地层中,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岩体内部变质作用不强。外围200~1000米宽的岩石普遍角岩化。
五团花岗岩体
分布于城步五团一带,呈小岩基产出,出露面积185平方公里。与板溪群、震旦系呈侵入接触关系。岩性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体内部变质作用不强。其外围200~500米宽的岩石普遍产生角岩化。
高坪花岗岩体
分布在隆回高坪、罗洪、金石桥一带,呈小岩基侵入于板溪群—泥盆系地层和加里东期白马山岩体中。岩体主体出露在新化县。境内出露面积119平方公里。岩性主要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体内部变质作用不强,主要分布在断裂带附近。外围500~600米宽的岩石普遍产生角岩化、片岩化,局部地段还可见到矽卡岩化。
崇阳坪花岗岩体
分布于洞口县崇阳坪一带,呈小岩基侵入于震旦系—奥陶系地层中,面积约72平方公里。为黑云母石英二长岩。岩体内部变质作用微弱。外围500~1000米宽的岩石普遍角岩化,局部还见有大理岩化、石英岩化。
邵东县灵官殿、周家岭、新邵县龙溪铺等地分布有面积较小的花岗岩体。
(三)燕山期岩体 岩脉
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主要以岩株、岩脉产出。除望云山花岗岩体面积达100余平方公里外,大多面积很小。他们分别侵入于苗儿山、越城岭及白马山岩体内。为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
望云山花岗岩体
分布在隆回县望云山,侵入于印支期高坪岩体内,出露面积119平方公里。为电气石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
花岗斑岩、石英班岩
主要分布在新邵县龙山之东的陶家湾—塘湾和龙山之北的梳装—柿香冲。前者称枫城里岩脉群,后者称为梳装岩脉群。枫城里岩脉群侵入于泥盆系地层中,呈豆夹状。主体分二组,全长4.2公里,宽10~100米。脉体边部为石英斑岩,中部为花岗斑岩。梳装岩脉群侵入于泥盆系地层中,共有大小岩脉7条,单条长500~1000米,宽20~100米,由花岗斑岩组成。
此外,在隆回县罗洪一带,分布有鸡山岩墙、雪界顶岩株,新邵县的柳山出露有花岗斑岩岩脉群。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周茂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