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行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8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行业管理
分类号:
TU191+.2
页数:
6
页码:
852-85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晚清至1990年邵阳市建筑行业管理的情况,概括了生产经营、现场管理、安全施工、建筑市场管理、企业经济效益等。
关键词:
建筑
行业管理
邵阳市
内容
晚清,各县衙通过鲁班行会约束包工商,控制匠工。民国时期,县政府建设科和县商会负责对营造厂进行审查、登记发证工作。规定私人开办营造厂,要先请好技师,然后再去建设科、商会登记,请发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有两种:一种是技术执照,由建设科发;一种是营业执照,由商会发。建设科审批执照时,要审查过去施工历史资料,如施工图,竣工验收率,结算单等。商会根据营造厂的财产、技术、力量,分别审批签发甲、乙、丙3种营业执照。投标要按工程大小和执照等级进行。外来营造厂要经当地政府批准才能营业。承包工程时,一定要找城区的店主或农村的富人作担保。铺保的责任是保证营造厂按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造价竣工,营造厂主逃跑,或者竣工后垮房,都要找铺保负责。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建筑业管理体制,经过3个阶段。1949~1957年,建筑业中国营工程公司、集体建筑合作社,公私合营建筑队、私营营造厂4种所有制共存。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的组建、合并、转行、停办,均由主管部门确定,报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并报上级建设部门备案。国营施工企业还要报省建设部门审批。基建计划内工程由国营企业承包,其他工程项目由各种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协商承包。列入计划的建筑材料由政府部门直拨指标给施工单位。正式职工由劳动部门调配,临时工由企业找市建筑劳动调配站调配。工资采取计件或计时工资制。各种所有制企业内的财务管理也不一致,工程核算按国家定额执行。国营企业交利不交税,收取2.5%的法定利润。其他所有制企业上交管理费,交税不交利。
1958~1978年,境内只有全民和集体两种所有制企业,建筑业相应集中统一。从1958年起,国家规定列入计划的建设工程,必须由国营施工企业承包。施工任务由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国家分配物质随投资走,先由政府拨给建设单位,再由建设单位转承包的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直拨实物。地方材料或五金、油漆、机具等由施工单位自购。职工由政府统一调配,临时工由政府统一安排指标。工资分配一律改为计时,实行八级工资制(其中1963~1965年短时期实行计件)。国营企业亏损由国家补贴,取消法定利润,集体所有制亏损由银行贷款。这种高度集中的统包统分的管理体制,对集中力量完成国家的重点工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统的过死,企业没有自主权,逐渐失去活力,不能自我发展。
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1984年建筑业全行业改革以后,为企业松绑放权,开放建筑市场,各种所有制施工企业开展竞争。推行招标投标承发包施工任务,实行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政府控制工资总额。企业工资分配按定额计件,上不封顶,下不保基本工资。材料由国家按计划价和议价双轨制供应,逐渐放开为市场供应;恢复法定利润;各种施工企业都要纳税。这种体制促进集体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乡镇基建队异军突起。在行业管理上,自1985年起,由政府建设部门进行资质审查,1989年又进行复查验证,至1990年验证结束,转入正常的资质审查,每年一次。
一、生产经营晚清,包工商实行自主经营,照章纳税,按约营造。民国时期,营造厂凭营业证经营,搞工程承包,按月交工商管理费。新中国成立后,境内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指挥系统,1956年前仿照苏联作法,实行一长制。1957~1985年,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1985年以后,实行经理责任制和总工程师技术负责制、总会计师经济核算负责制。经理人选由企业内部择人承包,发展到在社会上招标选择承包人,由承包人负责资产经营承包。企业内实行栋号生产承包或经济承包,后发展到科室、处队纵横经济承包。到1990年,市、县两个全民施工企业开工的54个项目,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其中内部招标投标承包工程有4个。33个县级以上集体企业施工的412个项目中,推行承包责任制的403个,其中内部招标投标承包的28个。
1990年,市建委抽样调查4个企业两种承包形式,一是资产抵押经营承包责任制。1988年首先在多年亏损的市工程公司和市建一公司推行,实行向社会招标投标选择承包人,由承包人交3000元资产作抵押,同主管部门签订3年承包合同,包固定资产增值率,包利润增长率。通过实践,市工程公司两年累计盈利23.53万元,扭亏增盈;市建一公司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二是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东区建筑公司、新邵县酿溪镇建筑公司,不用资产抵押,由本公司现任经理承包,与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包建安产值增长率,包利润增长率,包上交利费。东区建筑公司完成的建安产值,1988年为承包计划的1.17倍,1989年为承包计划的1.88倍;利润比1988年承包计划增97%,1989年增96%。酿溪镇建筑公司建安产值与承包数比较:1988年增35%,1989年增83.3%。实现利润比承包数:1988年增13.3%,1989年增18%。两企业的固定资产净值都较大增幅,劳动生产率均突破万元/人年。4个实行经营承包的企业,内部都实行栋号、厂、科室责任承包。有栋号直接费基数包干、资产抵押利润包干、资产经营承包、按实际工程量上交10~18%的费率承包、四包(材料、工资、质量、进度)一保(安全)、租赁制、工资包干、目标管理责任制等多种承包方式。推行此类承包方式,增强了职工的经济意识和承包者的责任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现场管理新中国成立后的施工现场管理,一般小工程由工长、施工员负责;大的工程由工程队长或工程处主任负责;特大而复杂的工程,则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改革开放以后,由单项工程承包人负责。实行总包分包的,由总包单位指定的总代表人负责。现场施工管理主要是坚持施工程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严格操作规程,保证质量,搞好文明生产,保证安全生产,按期交工。
三、安全施工 1953年,境内建设主管部门层层制订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地、市、县分别成立安全委员会,统管安全工作。50年代,凡发生因受伤休息8小时的为轻伤事故,3天以上者为安全事故,必须层层上报。1953~1956年,境内建工系统的施工企业没有发生死亡事故。1957~1959年,因安装事故死1人,重伤5人。1960~1967年没有发生安全死亡事故。1968~1976年,死13人,重伤44人,终身致残7人。1975年,地、市、县革委都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交通安全委员会、防火安全委员会。地、市建设管理部门设有管安全的机构或兼管安全的人员。施工企业设有质量安全科(股、组),质量安全部门受经理、总工程师领导,在业务上接受政府各安全委员会及主管部门安全机构的指导。在平时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教育,发生安全事故后,坚持“三不放过”(事故的事实没查清不放过,责任没查清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订好不放过),严肃处理事故。同时,每年还开展2次定期安全大检查。
1986~1990年,境内建筑业因安全事故死34人,重伤49人。从1953~1990年,因施工安全事故死亡114人,重伤221人,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发生事故的原因,属于高空坠落的占66%,物体打击的占16%,机械伤害、触电各占4%,坍塌占6.6%,其他占7.4%。
四、建筑市场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建筑市场经过3个发展阶段。1953年前,公有制建筑行业初步形成,建设规模不大,建筑行业只有建筑劳务市场及工程设计、施工承包市场。企业自找生产任务,择优录用职工,职工也可选择工作单位。1953~1983年,国家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由建设行政部门统一安排,施工、设计单位之间只有生产竞赛,没有市场竞争。1984年起,建筑业实行全行业改革,初步形成投标招标承发包工程的勘测设计市场、土建安装市场、预制构件市场、房地产建设开发市场。市场的逐步形成,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是对市场的管理措施一时难以配套。1985年,市场的混乱现象开始冒头,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建委等6个单位《关于加强建安市场管理若干意见的报告》,执行后,市场秩序有所好转。1986年以后,建筑队伍发展过热,市场激烈竞争中出现混乱现象,妨碍国家的建设。1988年,国务院决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建设部发出《关于整顿建设市场的通知》后,市建委根据市人民政府及省建委的安排,成立市整顿建设市场领导小组办公室,从1988年底,着手进行建设市场的整顿。对1987~1988年的236项工程进行复查,对1989~1990年的150多项工程进行全面普查,并发动群众举报。9县3区共清查502项工程,清查和举报的问题有倒手转包、无证设计、无照施工、违反基建程序、买卖合同、利用职权插手施工设计安排、利用土地强揽施工任务谋取私利等。到1990年1月6日止,查处违章案件85起,其中无证设计27起,无图无照施工32起,转包私包10起,违反基建程序、不办或不全办施工手续的13起,买卖承发包合同1起,越级施工1起。查处后,补交税金及罚没款8.1万元。
五、企业经济效益 1958年前,境内建工企业利润率控制在3~5%以内。1958~1980年的23年中取消法定利润。根据市建工局对市、县35个全民和集体企业38年(1953~1990年)的统计,除1974、1976、1986年净亏228.5万元外,其他35年共盈利2006.4万元,共交税金4597.19万元。加上固定资产积累,累计为国家、集体积累10082.28万元。其中1978年盈利677.12万元,为创利最高的年份。
1953~1990年,境内施工行业(包括省建四公司),累计建安产值达27.6717亿元,竣工面积1876.43万平方米,其中市区58个企业累计建安产值16.8613亿元,竣工面积1500万平方米。1984年建筑业全行业改革开放后,产值、竣工面积、劳动生产率都提高较快,1986~1990年5年建安总产值达14.9588亿元,竣工面积651.06万平方米,处于全省地市同行业的中等水平。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