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民用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80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民用建筑
分类号:
TU71
页数:
7
页码:
842-84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邵阳市民用建筑的情况,概括了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民用建筑
邵阳市
内容
一、公共建筑
晚清,境内沿用旧衙作府署、县署,利用祠庙寺馆兴办文教体育事业。商民新建店铺、会馆,逐渐增多。民国12年(1923),在宝庆城区建普爱医院门诊病房,民国13年建循程学校校舍。民国32年,建松坡图书馆,民国35年建公明剧院。
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7年,1979~1990年,两度建设较多的办公房、商业楼和文教体卫用房,较大的工程有邵阳地委、行署,市委、政府等机关的办公楼;市工人文化宫、大众、人民、乐群等影剧院和花鼓剧团、祁剧团等剧院;邵阳卫生学校、市第一、二中学、邵阳师范专科学校、湖南大学邵阳分校等校的教学楼;市体育馆、黄家山体育场;邵阳地区人民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部分医疗用房;东风饭店、东风二轻肉食综合楼、红旗路东门口综合楼、市百货综合楼、省建四公司拐角楼等商业服务建筑。
1990年,全市共有办公、商业、文教体卫用房400万平方米,其中市区157万平方米。
松坡图书馆 座落在西直街协坪里(今红旗路西段北侧)。民国32年(1943),由岳森发动邵阳各界人士、爱国志士和海外侨胞共250多人集资,为纪念蔡锷将军而建。与中山图书馆、船山图书馆并列为当时省内3大图书馆。图书馆有公明戏院(学术讲演厅)、蔡公祠、蔡公馆、松坡亭、益园10号、协坪里32号等建筑,占地12000平方米。日军侵占邵阳时,被日军占作司令部。战后,经各界人士合力修葺,于民国35年6月9日开馆。1951年,该馆内设邵阳军分区司令部。1958年,除3栋藏书阅览楼外,其它建筑均被拆除。
藏书阅览楼共两层,砖木结构,四坡青瓦屋面,建筑面积2009平方米。正楼为藏书楼,以外廊与两侧相对称的阅览楼相连,平面呈“凹”形。楼四周建回廊,便利读者小憩。外墙为青砖墙,勾缝线条匀称;内墙石灰粉面,阴阳角平直;走廊为铸铁花栏,木质扶手,层高窗大,宽敞明亮。
盟华园 座落在红旗路与上曹婆井交汇处。民国36年(1947)兴建,为3层砖木结构。1964年改建为3层混合结构,并改名为工农食堂。1984年复名盟华园。改建由邵阳地区基建工程设计室龙德云设计,市建筑社一队施工。建筑面积960平方米,造价6万元。
楼为木屋架,青瓦屋面。1至2层为营业厅,3层为办公室和宿舍。营业厅为钢筋混凝土柱、梁,外墙水刷石;内墙石灰粉面,水磨石地面。1984年投资14万元,广州澜石装修公司重新装饰营业厅,门、窗改为铝合金钢框,置卷闸门,茶色玻璃。两屏用棕色塑料板条挂面,镶嵌“盟华园”金光大字和鲤鱼跳龙门图案,门柱用人造赭红色大理石贴面。厅壁装三合板,面贴鱼肚色发泡墙纸,装饰褐色木纹塑料布墙裙,用铝合金条压边,配制壁灯。厅顶为园角箱式顶棚,内嵌鸿运排风扇和吊式方型小宫灯,富丽堂皇而又典雅整洁。
湖南省立第五医院 民国34年(1945)抗战胜利后,以一部分善后救济物资及地方捐款筹建的湖南省立第五医院,院址在邵阳县城(今城区)乾元巷。民国36年春,修建门诊兼办公楼、住院楼各1栋,以及其附属建筑,至民国38年2月建成。新中国成立后,改为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又改为邵阳地区人民医院。住院楼为两层砖木结构,青瓦屋面,建筑面积1839.61平方米,上下共64间。至今仍保存完好,现为医院办公楼。3层砖木结构的门诊楼在60年代已拆除另建职工住宅。
邵阳医院门诊楼 邵阳医院原名邵阳地区人民医院。新建的门诊大楼,坐南朝北,面积8003平方米。1984年10月由邵阳地区建筑规划设计院杨剑英、陆先云、林承勋、谭逢银等人设计,翌年7月完成。1985年由省建四公司施工,1987年竣工。
大楼由前栋、中栋、后栋组成工字形。前栋两翼为4层,后部为5层,设3个楼梯和两台医用电梯。中栋为2层,后栋为4层。前栋和中栋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栋是砖混结构。大楼设有急诊观察、注射、透视、化验、高压氧、西医、中医、皮肤、口腔、眼、耳鼻喉等29个科室。根据医疗功能要求,设计着重考虑合理人流,避免交叉感染。主要科室采用单独入口和单独楼梯连系。老残重病号由电梯上下。利用余地种植树木,布置建筑小品。中栋屋面设计为花园,达到庭院园林化。
邵阳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 位于市区南侧李子园。由二机部第四设计院设计,邵阳地区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1年7月奠基,翌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4194平方米,造价50.28万元。
该馆坐北朝南,混合结构,长65米,进深14米,高19.6米,由东而西分3部分。东为阅览室,4层,檐高15.8米,室内光线充足,色彩素雅;中为楼梯间、目录室、办公室,5层,檐高19.6米;西头为书库,共6层,第1层高3米,其余各层为2.4米。书库正立面采用横向百页板遮阳和竖向板遮阳的综合方式,遮阳隔热,通风采光有机结合。
书库设计96根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柱,每两层为一级小柱,柱断面为300×150(毫米),6层共有3组小柱连结而成。施工时改为高低层交错分布法施工,即相邻的两排柱子总是相差一个层高,柱的接头均不同在一个楼面上。安装到顶层,齐达一个水平面。接头钢筋采用绑条焊接,再用300号混凝土灌筑,结构整体稳定,布局合理。小柱安装后纵横均成直线,书架平整,书库楼面采用1.24米和1.99米宽的两种预制槽板,每块槽板支承在四个小柱的牛腿上;书架利用小柱支承,使楼面荷载由每平方米400公斤变为150公斤,以解决书架承重,获得经济适用的效果。
市工业品贸易中心大楼 座落在市人民广场西侧,系市建委统一开发项目。由市建筑规划勘测设计院周海泉、岳建国等人设计。市二建筑工程公司施工。1982年3月动工,1984年10月建成。
大楼设计结构复杂,主次分明,联系紧密。由主楼及南北翼楼组成3面临街的“T”形的平面布局。主楼9层,高34.5米,面积为6350平方米。北翼楼7层,面积为2440平方米。南翼楼6层,面积1610平方米。大楼占地面积6亩,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造价155万元。楼身采用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结构,楼面采用预制空心板。营业厅钢筋混凝土柱采用晚霞大理石贴面,彩陶砖贴墙裙,石膏板喷色吊顶。外墙为白色水刷石,并用彩瓷贴线,两棚旁板贴玻璃纤维布。色彩调和明快,造型大方朴素。大楼等1、2层为营业间,第3层作办公室,以上各层为住宅。大楼雄伟壮观,是80年代中期市内最大的商业楼。
市委礼堂、办公楼 市委(原地委)礼堂,位于宝庆中路南侧,建筑面积3270平方米,造价45.13万元。礼堂门厅3层,高18米,观众厅1388座,其中楼座416个。木屋架、砖墙承重,钢筋混凝土挑看台。内主入口设在东向,外主入口面向宝庆中路。外立面利用结构列柱和大片混凝土花格,组成宽大的竖线条。选用普通水刷石和素淡色彩装修,立面造型简洁严谨,立体感丰富。观众厅天棚采用五夹板折线型吊顶,配横向长铝隔片光带,墙面饰穿孔石膏板,胶合板贴墙裙;两侧配置耳光室,附设小型喇叭,舞台口上布置声柱,采光音响效果较好,并利用院内人防工程主干道作风源,顶棚逆风,侧墙低处回风。建设中,地委副书记霍旭魁亲临指挥,组织全地区泥工在此进行技术比赛,采用境内试产的穿孔石膏板,胶合板、涂料、电锤等材料和工具。因而造价低、工期短、投资省,被评为全省首批全优工程之一。
市委(原地委)办公楼,位于市委院内,距礼堂约50米,坐南朝北。建筑面积4462平方米,造价65.2万元,为混合结构,东、西端4层,中部主楼5层,高20米。顶层有容300人的会议室。楼内为单内廊布置,内有门厅、办公室、大中小会议室、电话会议室。楼北向为主入口,东南西3面各设次入口,交通布局合理,联系工作方便。立面水刷石,色泽和谐,外观壮美,是境内较大的机关办公楼之一。
两工程均由地区建筑工程设计室设计,地区工程公司施工。礼堂于1978年6月由陆先云、张工设计,1978年8月凌富彬、邓石林等施工,19年建成。办公楼于1982年8月由杨盛勋、李文波设计,1982年10月凌富彬、姚榜荣施工,1984年初建成。
二、民居 住宅
古代,境内乡村民居,“斩木结茅以蔽风雨,檐低门矮,出入必俯首”。清道光三年(1823),邵阳东乡佘田桥五里牌曾建砖木结构的“荫家堂”,由4正8横12栋108开间组成的四合大院,建筑面积达5538平方米。晚清、民国的民房,有木房、土坯房、砖木房等多种结构,单排、曲尺、双出手、三合院、四合院多种造型。城市住宅多为前店后宅的砖木房,也有少数豪门富户的庭院别墅。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农村私人建房,多为3至5开间的木房、土坯房,城市各企业则建筑1至2层的砖木住宅。80年代农村民房由1~2层砖木房向3~4层砖混房发展。城市住宅由多层混合结构向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演进,建筑内外装修美观,水、电、气、厕、厨配套。并由政府统一建设,统一开发住宅新村。
省第四工程公司拐角楼 位于东大路与跃进南路交叉口西北角,转角夹角90度,是两面临街,平面呈八字的拐角建筑。由省建四公司自建。该楼为混合结构,两翼6层,中部7层。为获向南朝向,从2层起,中部采用锯凿形平面。共有大小房间276间,建筑面积5470.82平方米。其中底层为8大营业间,面积1114.92平方米;各层家属住宅220间,面积3753.71平方米,住64户;单身宿舍30间,面积612.29平方米。市建筑设计处设计,1980年省建四公司二处施工,总造价为64.79万元,是境内较大的住宅兼营业间的综合性建筑。
滑石新村 位于城区西湖路东侧,宝庆西路南边,由市建筑规划勘测设计院黄文章等规划设计,市统一建设办公室统建,市住宅公司等单位施工。1982年动工,1989年竣工。住宅群占地约8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700平方米,均为砖混结构。
新村有住宅、商业、文教及生活服务等各种功能的房屋共48栋,多为5层,其中住宅3室1厅的74户,建筑面积5555平方米;2室1厅的585户,建筑面积35100平方米;1室1厅的216户,建筑面积10800平方米。小学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1654平方米;幼儿园1栋,建筑面积810平方米;医药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藕煤供应站1栋,建筑面积333平方米。
住宅群以行列式为主,建成使用后,各栋户自愿集资建围墙组成部分封闭式院落。栋与平面形式有短外廊、短内廊、独立式、庭院式及临街底层商店等形式。群体空间疏密有致,富有变化;人行道设计采用树枝形系统,避免居民互相交叉穿行;也结合地形和群体布局将道路适当变曲转折,增添深宅大院的宁静气氛。其商业服务网点都布置在临街一带,成为阻隔西湖路车流噪声的屏障。
住宅多为南北朝向,采光通风良好,并有居民乘凉、晒衣和贮藏、沐浴等生活设施。立面处理多以粗砂灰饰面,朴素大方。栋号间距较大,宜于绿化和居民户外活动。
苗族吊脚楼 城步苗族自治县南部山区的苗族住宅,大都倚坡建设2、3层的重檐挑木房。房后半部落地,前半部挑悬成楼房。中层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安置厕所,堆放杂物。顶层储藏粮食。住宅一般是4排3间,中层设前廊,山头设过道,左厢落在实地上作厨房,往来从侧门沿过道前廊,再入中堂,廊柱设膝高的宽凳以供休息。此种楼式住宅适应山区地势,倚山顺坡,减少土方工程,节省基地,少占耕地;住宅离地高,通风透气;一门出入,外有栏杆围护,以防野兽侵扰。依山傍水而居,空气清新。
刘桥生住房 市郊火车站乡红旗村第七组村民刘桥生住房,建在东站路与东大路交叉口东北山坡。房主与施工员协商设计。1986年3月兴建,建筑面积为850平方米,造价10万余元。该房为混合结构,瓦屋面,面墙饰水刷石,另3面为清水墙。房高16米,4层35间,另设厨房和浴室。每层后设通道阳台和钢筋混凝土楼梯。室内为石灰砂浆粉刷,天蓝色涂料墙裙,地面为水磨石,顶楼天棚贴天蓝色塑料花板。整个建筑设计合理,美观大方,宽敞舒适,为80年代较好的村民房屋之一。
附录:(一)境内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工程
068国防单位 44万平方米以上,1970年动工。
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 35万平方米以上,1969年9月动工。
红日机械厂 16万平方米以上,1966年6月动工。
湖南印刷机器厂 13万平方米以上,1969年10月动工。
湖南省第四工程公司 13万平方米以上,1965年9月动工。
湖南汽车制造厂 10万平方米以上,1970年10月动工。
湖南汽车运输公司邵阳分公司 10万平方米以上,1952年动工。
邵阳纺织厂 10万平方米以上,1967年6月动工。
邵阳市化纤厂 10万平方米以上,1981年6月动工。
(二)境内建筑面积超万平方米的栋号
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冷作车间20528.81平方米,铸工车间 11998.5平方米,装配车间15007平方米,均为1970~1971年兴建。
隆回卷烟厂主厂房(3层)10500平方米,1982~1984年兴建。
邵阳纺织厂主厂房(3层)27815平方米,1967~1970年兴建。
湖南汽车制造厂冲压车间(2层)10038.67平方米,1972~1973年兴建。
红日机械厂主厂房(3层)19821平方米,1966~1979年兴建。
市东风饭店主楼10000平方米,1971~1972年兴建。
市工业品贸易中心大楼10400平方米,1982~1984年兴建。
(三)境内10层以上的建筑
市养路总段办公综合楼局部10层,1988~1990年兴建。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