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79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工程技术
分类号: TU209
页数: 2
页码: 826-827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邵阳市建筑钢筋混凝土工程技术的情况。
关键词: 工程技术 建筑 邵阳市

内容

20年代,境内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灌电灯公司发电机机座。新中国成立之初,钢筋混凝土始用于房屋构件,且为现浇混凝土。以后由现浇发展到预制,由预制小件发展到预制整栋构件,由普通钢筋混凝土发展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由先张法发展到后张法。混凝土施工由手工操作逐步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
  1952年,修建邵阳造纸厂打浆车间楼面,系钢筋混凝土最早用于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预制则始于1953年。1954年,首次出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均手工捣制,缺乏科学检验。1958年,专区工程公司建成最早的小预制场,生产小型构件。60年代,钢筋混凝土普通用于楼面、梁柱、屋架及楼梯;施工技术大有进步,检验设备完善,质量显著提高。1963年,专区工程公司改造预制场,生产首批槽形板、空心板、T型檩条,用于市内民用建筑。1969年,省建四公司在城西飞机坪建成大型预制场,不仅能供应公司内施工需要的大小构件,而且出售供应商品构件。同年,该场首先建成预应力空心板及大型屋面板生产线。70年代,市房地产公司、市建筑二公司、洞口县工程公司等单位也相继建成预制场,生产中小型砌块、大板。大型公共建筑和重要工业车间的梁、柱、屋架,大都采用预制。但因运输条件限制,大型构件仍以现场预制为主。1972年,地区工程公司、市房地产公司先后生产预应力檩条、平板、空心板。各县工程公司也大力推广预应力工艺,均为先张法。80年代中期,境内共有大小预制场厂38个,年生产钢筋混凝土构件达4.1271万立方米。操作技术逐步实现机械化,并能采用后张法制作大跨度的大屋架。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