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房屋修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78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房屋修缮
分类号: F293.3
页数: 3
页码: 798-80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0年至1990年邵阳市房屋修缮的情况。
关键词: 房屋修缮 邵阳市

内容

1950年,城区603幢公房以木架结构间装为多,破旧失修。因国民经济尚未恢复,公房修缮未能正常进行。为保障住户安全,市人民政府公产接管委员会一方面采取应急措施,用“以工代赈”办法抢修危破房屋,另一方面根据住户报告,派技术人员实地察看估价,委托住户垫租修房,抵扣租金,同时发动居住危房的住户和使用单位共同协作维修危房。1952年市公产接管委员会用于维修的资金占全部房租的80%。
  50年代起,市内根据“整旧如新,恢复原状”的原则对古建筑物与文物进行维修。先后对水府庙、双清亭、东塔等古建筑及文物进行多次维修,主要解决建筑物内外泥塑人物、飞禽走兽、龙凤麒麟等的再塑、补塑及对整个建筑物内外的粉刷装饰。
  1956年,市房地产管理委员会成立后,按“全面维修,保证安全,适当改善,经济适用”的原则,逐年有计划地对公房进行维修。至1957年共维修房屋1844处,维修工人由11人增至72人。
  1958年私房改造接收一批经租房后,维修任务日趋繁重。市房地产公司招收工人123名,组建维修队。1959年维修房屋269幢,面积83500平方米,占城区直管公房的23%,维修资金26600元,占年房租收入的26%。
  1960~1962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房屋维修坚持“消除危险、保证安全、加强维修、重点改善”的方针。1962年共维修房屋2470处,其中大修57处,小修2413处,新建和改造面积5900平方米,全年用于维修的资金达19.63万元,占房租总收入的50%。1964年,推行“管、养、爱”的管房制度,把房屋管理、养护和租户爱护房屋结合起来,以房管员为主组织养护小组加强为住户服务,提高责任心,保证修缮质量,教育住户爱护房屋。房管员拜维修工人为师,学习维修技术,当时有70%的房管员学会简单技术,身背工具袋走街串巷,为住户服务,得到群众好评。同年,市房地产公司颁布《爱护公房守则》,要求公房租户遵守,对擅自拆建造成房屋损坏或妨碍市容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拆除或赔偿修复。1964年5月,市房地产公司再次组织能工巧匠对水府庙戏楼屋顶进行全面修缮。1965年,集中人力,对城区祠堂、善堂、庵堂进行维修。是年调整房屋管理体制后,按“管养合一”原则将维修队伍下放到各房管所。
  1969年,市房地产部门接收社会私房9294平方米。由于这些房屋危旧,房管部门投入全部人力物力进行抢修。与此同时,发动住户自修,加快危旧房屋修缮速度。
  1978年,用于房屋维修的资金为35.9万元,危房翻新改造资金为15.24万元。1980年起,房管部门执行国家建委制定的《城市房屋管理维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实行标准)》,要求房屋完好率达55~60%。据1981年统计,直管公房完好率只占25%,破旧房屋占45%,危房占30%。由于房屋租金一降再降,物价上涨,维修保养经费严重不足。房管部门采取分片小修养护,周期轮修和定点改建翻修的办法,以班组为单位分片包干。1982年,为8763户维修房屋44906处,利旧利废节支3800元。1983年,实行以管养段为单位的“定、包、奖”维修责任制。一年内消除危房隐患、翻新改建和进行1000元以上的维修19处,建筑面积4726平方米。
  1985年1月,市房地产管理局成立市土地房屋开发公司,按城市规划要求对危破公房有计划地进行群体或成片改造。1985~1990年,对拆除地段的危旧房,进行综合配套建设,新建面积10.94万平方米。由于调整了非住宅房屋租金,增加了维修资金,房屋修缮及时,狂风暴雨时房屋倒塌减少。1990年房屋鉴定检查统计,直管公房完好率增至45%,危险房屋比重下降至6%,危房倒塌发生率为0.1%。
  单位自管房的修缮由单位自行解决。部分单位建有工程队、维修队或维修班,一般大维修委托施工单位承修,修缮经费来源于房屋租金,但因租金太低,只能靠单位福利费、企业修理费和大量补贴支付。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补贴修缮费较多,所以房屋完好率也高。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