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家扶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69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国家扶持
分类号: D562
页数: 4
页码: 594-597
摘要: 本节记述了邵阳市民族国家扶持的情况,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是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民族政策 民族调查 民族工作

内容

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是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的重要措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帮助扶持境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成效卓著。1951年土地改革时,中共邵阳地委和隆回县委就派出工作组,深入小沙江瑶区,动员130多名瑶族同胞放弃刀耕火种,下山参加土改,分得田地、房屋和耕牛,使长期漂泊不定的瑶民开始定居创业。1952年,境内各县人民政府开始向少数民族聚居区发放救济款、物和无息贷款,帮助群众恢复生产,改善生活。其中城步、洞口、新宁和市区发放救济款16.83万元,共救济620户,2850人。同时向180户少数民族小商、小贩发放无息贷款,组织680人参加生产自救。是年底,政务院还下拨15万元资金帮助邵阳专区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境内在城步、隆回、洞口和市区办起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各类学校56所,招收学生2879人。同时,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医疗卫生站54个,开展防病治病,为贫困的少数民族群众免费医疗470人次。在回民聚、散居地方,设置回民宰牛场及回民肉食、饮食和副食品专店,妥善解决回民的肉食和副食供应问题。
  1956年,境内建立自治县和一批民族乡以后,国家开始定期下拨民族补助费和民族机动金,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新宁县还安排专款,责成县人民医院定期派医疗队赴瑶乡给群众防病冶病。1957年,中共邵阳市委和市委统战部,先后下发8个有关贯彻落实和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的文件,4次派出调查组到市区和郊区回族居住地方进行检查,帮助回民解决清真食品的供应及生产、生活的困难。在60年代的3年困难时期,国家仍在城步、隆回、绥宁、洞口、新宁等县少数民族聚散居地区,发放生产生活特殊困难救济款,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渡春夏荒和解决冬寒衣被,每年的救济款项在30万元左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各个领域拨乱反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实施,境内各级党委、政府亦制订一系列具体优惠政策措施,帮助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开发资源,改善生产条件,发展民族经济;改善办学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对少数民族群众春节期间和回民三大民族节日的屠宰税实行减免,并取消对回民的牛、羊和食用植物油的派购任务。对城镇回民肉食供应实行价格补贴;对民族乡农业税和征购粮减半征收或全部减免;下拨穷队投资款,帮助农民购买耕牛、农具;发放救济款、救济物资,赊销棉布,帮助少数民族无房户解决住房及危房翻新,帮助无床、无被、无棉衣户御寒过冬;增加农业贷款和各项专用贷款,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和修建水利水电设施,改善生产条件。隆回县自80年代以来,每年还安排4万元少数民族专项资金,下拨到民族乡,用于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事业。并先后拨款30多万元,帮助3个民族乡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3所中心小学,2所中学,为5所村办小学改造了危房。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还为瑶族学生减免学杂费,补助生活费。在城步苗族自治县,每年按上年财政支出决算数量增加5%的机动资金,预备费亦高于一般地区,免征农业税5年。对省、市、县下拨或提留的民族补助费、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边疆基本建设补助费、贴息贷款、民族专项资金等,由县人民政府统筹兼顾,县民委具体掌管,全部用于自治县经济文化建设。80年代以来,这些资金达546.6万元,共扶植县内经济文化建设项目246个,其中帮助修建学校、改造危房56处,帮助改善文化、卫生、体育设施28处,资助扶植工业企业22个,帮助小水电开发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46处,资助乡村修筑道路和架设桥梁50处,帮助乡村发展种养业21处,帮助乡村架设高压线、安装变压器和其他基础建设23处,有效地促进了民族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改善了苗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1986年城步苗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市委、市政府拨出25万元专款,同时组织发动市直各部、办、委、局捐钱、捐物,资助了城步云雾岭电视差转台、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县体育运动场、县文化馆、图书馆、县委机关招待所、儒林镇农贸市场、县城人民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建有民族乡最多的绥宁县,亦享受民族自治县的某些待遇。80年代以来,省、市、县下拨或提留的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基金、民族专项资金和民族补助费共计达141.55万元,扶助民族乡经济建设项目45个,卫生设施项目9个,教育设施项目45个;修建饮水工程6处,为东山、麻塘、双河、联丰4个民族乡解决6500多人的饮用水问题;修复具有民族特色的风雨桥、凉亭8处。
  1986年以来,中共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派出7个工作组、128名干部深入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开展扶贫工作。扶贫由救济型向生产开发型转化,变“输血救济”为增强贫困地方“造血功能”,坚持扶志扶本,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齐头并进,治穷与治愚紧密结合。武冈师范学校率先设立民族班,招收优秀少数民族考生入学,为城步、新宁、绥宁、洞口、隆回等县培养少数民族师资。1988年,邵阳农校和邵阳供销学校又分别增设一个民族班,为少数民族培养人才。是年12月24日,中共邵阳市委常委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听取全市民族工作汇报,并决定采取10项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其中确定设置全市民族专项资金,每年从市财政拨出20万元以上的专款,用于扶植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1990年,全市在城步、绥宁、隆回、新宁4县建立10所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心小学,同时将武冈和邵阳两所师范学校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定点定额到境内的少数民族边远乡或贫困乡。其中武冈师范定点招收城步苗族自治县大古、浆坪、金水、威溪、长安营、岩寨、平林、兰蓉、清源、大阳、江头司、五团、杨梅坳等14乡各1人;绥宁县黄桑坪、乐安铺、联丰、联民、朝仪等5乡各1人;洞口县溪、长塘、大屋3乡各2人。邵阳师范定点招收隆回县茅坳、虎形山、山界3乡各2人;新宁县黄金、麻林2乡各2人。这种定点定额的招生办法,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保证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