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经济与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68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经济与文化
分类号: F127;G127
页数: 2
页码: 587-588
摘要: 本节记述了邵阳市侗族人口的经济与文化情况。
关键词: 侗族文化 侗族经济 邵阳市

内容

境内侗族虽然有一村一寨聚族而居的小聚居区,总体来说是与巫水流域的苗族交错居住,并且长期被误称为“苗”,其社会经济发育所经历的历史阶段与苗族基本相近。侗族经历过“黑牛合款,白牛破盘”的封建领主制社会。“合款”是一种维护侗族地区正常生产生活和组织侗民抵御外来欺压势力的地域性社与基层组织。明、清“改土归流”后,侗族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土地买卖和转让日益增多,土地大量集中。大部分侗民失去土地后,成为地主的佃户。每年交纳高额实物地租,大多数侗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新中国成立后,侗乡的山林、水能、矿产等资源得到逐步开发。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兴办乡村企业,既增产,又增收。大部分侗族群众生活上已解决“温饱”,正在向小康的目标迈进。
  境内侗族具有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文化艺术,赖口耳流传,世代传承。侗族以“侗家人人会唱歌”而自豪。侗族民歌取韵自由,格律不枸,善于比喻。其情歌优美细腻,情真意切;叙事歌委婉曲折,含义深长,可连唱数夜,歌词多以民族起源迁徙和风情习俗为题材,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侗族的神话、故事、童话、寓言等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丰富想象力。“嘎耶”是侗族群众的集体歌舞娱乐活动。城步岩寨侗乡每逢重大喜庆或节日,侗民汇集于鼓楼节坪,男女老少,围成大圆圈,彼此双手或搭于肩,或扯着衣角,边踩舞步,边唱“团歌”,一人领唱,众人附和,以芦笙、侗笛、木叶、唢呐伴奏,场面热烈,气氛活跃。芦笙舞、摇摇舞是境内侗族喜闻乐见的舞蹈。每年春节期间或秋后,侗乡村寨之间要相互集体走访作客,称为“月也”。必然有歌队或芦笙队随行,到客寨演唱,小伙子且跳且吹,姑娘们则伴着芦笙翩翩起舞,上前三步,后退两步,时而鹞子翻身,时而晴蜓点水,音乐悠扬悦耳,舞姿生动活泼。演毕,主人则以酒肉款待,宾主欢度三、五日方散。次年或几年以后,此寨再组织歌队、芦笙队到彼寨回访作客。侗族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藤编、竹编、剪纸、刻纸等,美观实用,各具特色。银饰工艺精巧,饰物造型栩栩如生。侗族擅长木石建筑,其鼓楼、风雨桥等堪称建筑工艺之一绝。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