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662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分类号: C922
页数: 2
页码: 507-50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3年至1990年邵阳市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情况。
关键词: 地区人口 农业 非农业

内容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是1953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的特定概念。非农业人口指持城镇户口,由国家供应商品粮的人口。1953年,境内非农业人口计4.82万户,22.31万人,占当年总人口的6.46%。1958年,开展“大跃进”,大批农民进工厂和一批职工家属转为城镇户口,到1960年,境内非农业人口增为5.49万户,39.91万人,占当年总人口的10.76%。1961年起,调整国民经济,精减职工队伍,压缩城市人口,到1964年“二普”时,境内非农业人口降为27.51万人,占当时总人口的6.87%,市区非农业人口9.82万人,占全境非农业人口的35.70%。以后随着人口自然增长,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1969、1972年又两次大批下放城镇人口,但“三线”建设对境内非农业人口又有补偿。到1982年“三普”时,境内非农业人口达42.68万人(统计年报数为50.25万人),占当年总人口的7.25%。这个比例比1964年只提高0.38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中,市区为19.70万,占当年非农业人口总数的46.16%。80年代,集镇迅速发展,大批无地少地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一些国家职工家属也转为非农业人口,而进城务工经商无城镇户口的农民仍以农业人口计算。1990年“四普”时,全市有非农业人口59.18万人(统计年报数为68.7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3%,这个比例较1964年提高2.06个百分点,较1982年提高1.68个百分点。非农业人口中,市区为25.35万,占42.63%。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